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二二


  ※第六章 波爾塔瓦戰役的起始

  象往常一樣,彼得在莫斯科迎來了新的一年。他想,正應該是在今年,1708年,戰爭會進入決定性階段,而且會有最終結局。可這結局究竟會如何呢?

  彼得對強大的敵人有充分的估計,不抱任何幻想,而對變幻莫測的戰事有同樣的認識。這有他在去軍隊前發出的命令為證:繼續加強莫斯科城防,並為城防部隊增員。另外一件事純屬私人性質:萬一他不幸殉國,他命令撥給他未來的皇后三千盧布。

  這個時期的俄軍總數是十萬人,當時瑞典國王手下的人馬是六萬三千,但雙方的力量不僅僅取決於人數多寡。

  瑞軍與俄軍不同,他們久戰沙場。訓練有素,並且堅信自己的統帥所向披靡。此外查理十二還有一個優越條件:主動權攥在他手中。他想打就打,彼得只能採取相應的對策來對付他的進攻。

  查理十二把自己的隊伍從格羅德諾帶向何方?是帶往北方——裡加、普斯科夫、彼得堡,還是帶往西方——斯摩棱斯克、莫查伊斯克、莫斯科?關於這一點,1月裡彼得及其將領都一無所知。而且連查理十二本人也不清楚,從薩克森出師格羅德諾,而最後決定進攻莫斯科的想法,只有過了一個半月之後才形成。由於缺乏有關查理十二戰略計劃的情報,彼得又面臨新的困難,但不管敵方朝哪個方向進軍,都應該隨時準備著。

  彼得有一種天生的概括能力,他說掌握敵軍的動向「是戰爭最主要的東西。」但這個最主要的東西,他現時並未弄到手。

  彼得是1708年1月22日駕臨格羅德諾的。

  而1月23日敵軍並未靠近格羅德諾。翌日,彼得獲悉敵人的新情況:他們已於夜間撤退,去向不明。這可能是查理十二的詐術,也可能是準備去冬營宿地。

  隨著情況的變化,1月24日,信使銜命分馳各司令部。給列普寧的命令是:「見字立刻停止進軍,未獲新命令之前,不得妄動。」給錢伯斯的命令是:「見字就地駐紮,在未見新命令之前,寸步勿動。」給舍列麥捷夫的命令是:軍隊「接本命令後,立即停止前進。」

  25日,彼得獲悉新情報,得知瑞典人又調頭轉向格羅德諾方向移動,而且離他只有四米裡亞。他於是發出一道道新命令。給列普寧:「按指定地點撤退,注意糧秣」;給舍列麥捷夫:「按此計劃行動,行動,行動。不再寫信,諸事多加小心。」

  彼得從格羅德諾去了維爾諾,1月28日到達該地。去維爾塔的目的何在?原因是瑞典人從格羅德諾出動,目標很可能是北方——裡加、普斯科夫和諾夫戈羅德,但其意則在彼得堡。

  緊張的一周過去了,寢不安席和旅途勞頓,損害了彼得的身心健康。彼得這位沙皇從不要求舒適安逸,而且善於忍受艱難困苦的戎馬生涯。他可以幾晝夜在馬上休息。但這畢竟是有限度的。在維爾諾他第一次對這種動盪不安的生活發開了牢騷。

  查理十二決定不在格羅德諾久留,那兒既缺軍糧,也無馬料。但出乎彼得意料之外,他不是進兵北方,而是揮師東進。瑞典人行軍速度很慢,這有多種原因:俄軍在撤退時毀掉了全部糧草,牽走了牲畜,並設置了不少鹿砦。彼得很快遂了自己的心願。

  2月,瑞典人佔領了斯摩爾岡,一直呆到3月17日;然後經過一晝夜行軍,進入拉多什科維奇,準備在那裡滯留三個月。

  查理十二在斯摩爾岡逗留期間,彼得已作出正確判斷:冬季軍事行動已經結束,但毫無結果,而且最近兩三個月春汛會影響軍隊積極行動。沙皇決定返駕彼得堡。他把皇室都帶到「天堂」(彼得堡)去。

  彼得3月末回到彼得堡之後,就病倒在床。他認為是在波蘭得的熱病,儘管他在信裡提到,「已將雪橇內仔細檢查一遍」,即指抓蝨子這件事。

  他為自己的親人們舉行盛大的歡迎會。還放了九隻輕便帆船到施利色堡,坐在船上的有沙皇伊萬的遺孀——普拉科斯維婭皇后以及他自己的三個公主,沙皇說:「我之所以要使我的家族成員到水上去遊覽,目的是讓他們習慣大海,讓他們逐漸愛上四面環水的彼得堡。凡是跟我一起生活的人,應該經常到海上去。」他命令皇嫂和公主們穿荷蘭式短上衣、裙子,戴女式禮帽,並強制她們過女航海家的生活:要她們經常邀請客人到海上去遊覽,而他們也要常到喀琅施塔得和彼得高府去。

  1708年4月8日,傳來頓河起義的消息。

  頓河流域的坐地戶哥薩克不知道什麼是農奴制。他們實行的是自治,有自己的統領。他們從不出賣出亡到這塊地方來的人——「頓河不幹出賣的事。」哥薩克的自由生活自古以來就使眾多的農民羡慕不已,特別是在十七世紀末和十八世紀初,正是苛捐雜稅猛於虎的年代,中央地帶有不少農民背井離鄉,跑到頓河哥薩克那裡去,以求保住性命。

  佔領亞速之後,頓河地區被劃入國家管轄的領土,政府對自治的頓河區還不斷施加壓力。為了迎合地主階級的利益,政府開始要求交出逃亡農奴。這引起了居住在頓河下游的富裕哥薩克的不滿,特別引起前來投奔的農民的不滿。他們不久前才哥薩克化,定居在頓河上游。交出逃亡農民,這直接剝奪了富裕哥薩克的廉價勞動力,因為他們全靠這些人手從事打漁、放牧。對逃亡來的農奴說來,這等於再讓他們回去受二茬罪,何況還要擔負沉重的國家賦稅。

  起義的導火線是沙皇1707年7月6日向尤裡·弗拉基米羅維奇·多爾戈魯基公爵頒發的一道命令。沙皇派公爵去頓河遣返所有的逃亡農奴,連同他們的嚮導,妻室兒女,都要回到原來的城鄉。這種殘酷的做法激怒了逃亡者,於是他們在大統領康特拉季·阿法納西耶維奇·布拉文領導下,向多爾戈魯基的派遣部隊進攻,並把他們殺得一乾二淨。富裕哥薩克組織了以統領盧基揚·馬克西莫夫為首的一支人馬,對起義者進行了打擊。1707年11月,沙皇給緬希科夫寫信說,起義看來已平息下去,但沙皇錯了。

  布拉文在紮波羅什過冬之後,於1708年春重新出沒在頓河地區。起義隊伍象滾雪球一樣,日益擴大。彼得派遣被布拉文部下打死的多爾戈魯基的弟弟瓦西裡·弗拉基米羅維奇前去頓河,任務是「儘快撲滅這股怒火。」4月12日,沙皇親自制訂計劃,授權公爵可以採取象彼得鎮壓射擊軍叛亂的殘酷手段:「凡參加起義的城鄉一律夷為平地,『要燒得片瓦無存』,人要斬盡殺絕,車裂而死,或是釘在尖樁上,因為除了施用酷刑之外,別無他法鎮壓這幫畜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