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二一


  顯而易見的是,查理十二不久會把休整後的瑞典軍隊開往俄國。如果說在奧古斯都二世投降前,瑞典國王東征尚有西顧之憂,那麼現在查理十二後患已除,北方聯盟不復存在;至於彼得,他卻一直沒有忘記提醒他的助手:「這場仗既然由我們來打」,那就應提高警惕,以防敵人突然襲擊。

  這些準備並未使瑞典人感到不安,他們安居薩克森,並發表了這樣一些議論:「貓兒不在家,耗子心裡樂開了花。只要瑞典人一到,莫斯科佬就會象在納爾瓦那樣,鑽進自己的耗子洞裡去。」

  查理十二於8月6日從薩克森出兵,但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他竟在維斯拉河左岸屯兵達四個月之久。彼得確信瑞典人沒有任何東征的跡象之後,才決定去彼得堡,哪怕是匆匆視察一下也好。10月23日他到達彼得堡,對看到的情況相當滿意。

  在積極準備迎接未來戰役的同時,彼得也未放棄對和平途徑的尋求。早在1706年初,他有一次對荷蘭駐俄公使說:這場戰爭使我感到難受的不是因為我怕瑞典人,而是因為流的是基督教徒的血,如果(由於聯省共和國和高級的盟友能夠從中斡旋,)瑞典國王有心求和,那我願將三萬精兵交給我的盟友指揮,以反對我們的敵人(敵人即法國)

  1707年初,彼得親自籲請丹麥國王弗裡德裡希四世和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一世從中斡旋,以便同瑞典締結「和約」。但往日的盟友丹麥並不予以理會。至於普王弗裡德裡希一世,象後來《北方大戰史》中所記載的那樣,他認為最好還是「相安無事」,因為瑞典國王的軍隊駐紮在薩克森,就在普魯士的身邊。

  法國皇室也不表示支持沙皇這種想法。

  最後彼得打算籲請英國。1706年秋,他派幹練的外交官安德烈·阿爾塔莫諾維奇·馬特維耶夫出使英國。沙皇對馬特維耶夫寄以重望,對他的臨別贈言是:「你身負重任」,並對這位駐英大使說:一旦勝利完成任務,必有「重賞」。彼得為馬特維耶夫制訂了一份詳細計劃,起初覺得「寫得很好」,不過後來又做了一些補充。根據沙皇的指示,馬特維耶夫應該在倫敦宣佈俄國準備和海上強國結盟的聲明,並給予英國人以貿易優惠。

  計劃還授權馬特維耶夫用行賄的手段收買英國政府中的要員。當時外交場中所實行的賄買方式不一而足:或向受賄對象許以終身年金,或以貴重禮品相饋贈,或是付以整筆鉅款,一次交割清楚,對於授受雙方這樣做都是名正言順,並不承擔任何道義上的責任。馬特維耶夫此時很想摸摸底:看看能不能如法炮製,將英國安妮女王的寵臣馬爾博羅公爵也收買過來。

  但事情沒有遂他的願,和馬爾博羅公爵拉關係並未產生實際效果。英國和法國同樣有顧慮,再說女王的這位寵臣並不具有那種迫使英政府從根本上改變國策的影響力。

  締結和約不僅僅是沙皇一廂情願就可以了,還得要看歐洲各國有無願望從中斡旋以及瑞典國王的意圖。關於領土割讓問題,這位國王是連聽也不聽的。一次在斯德哥爾摩,法國公使想探聽關於和談事宜時,人家告訴他說:「瑞典國王和俄國談和,只有在他君臨莫斯科,把沙皇從寶座上推下來,把俄國化分為小公國……時,才有可能。」少於這樣的條件查理是不會幹的!他並未忘記酬賞那些跟隨他參加遠征的將領。國王在薩克森時,就慷慨地把肥缺分給各位將軍了。他答應讓什帕爾作莫斯科省總督。1707年就在這種一時兵戎相見、一時樽俎折衝的頻繁交替中度過,這期間既有成功,也有失利,既有劍拔弩張的緊張時刻,也有相安無事的短暫喘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