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
一八 |
|
沒有頒佈過宣佈彼得堡為首都的官方命令。但在1713年宮廷、樞密院和外交使團便都遷往彼得堡了。 彼得為什麼把作為國家地理中心,而長遠以來又和地方保持經濟聯繫的莫斯科放棄,而將首都遷到新的尚未建成的國家的邊陲去呢? 部分是由於個人的好惡:他對古都不抱好感,從小就認為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比克里姆林宮好。莫斯科使彼得聯想起那股反對改革的勢力,因為舊都是他和索菲婭權力角逐的場所,也是守舊勢力的頑固堡壘的象徵。 當然,問題並不僅在於此。新都是通向歐洲的門戶,它象徵著俄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它從此有了與西歐各國進行經濟和文化交往的捷徑。此外,彼得堡不僅僅是政治中心,也是最重要的軍港。 彼得把彼得堡稱為「天堂」,當然不是指目前由一些粗陋的木頭房子和土坯屋組成的城市,而是指它的遠景——一座設施完備的首都,它將有豪華的宮殿和公園,筆直的石砌大街。彼得善於高瞻遠矚,因為他懂得,他努力的結果將造福於後世子孫。有一次彼得在種柞樹的時候,發現有個大官對此表示懷疑地微微一笑,彼得氣忿他說:「我明自!你認為我活不過這株茂盛的柞樹。這是事實!可你真是個笨蛋;我給別人做個榜樣,為的是讓我們後代用樹木去造軍艦。我幹活想到的不是自己,我想的是為千秋萬代造福!」 彼得視察了規模不大的城堡和他那簡陋的三問平房,這房子是用松樹圓木築牆,用灰板條蓋頂,但徐的顏色使入覺得這仿佛是磚瓦房。沙皇一邊視察,一邊幻想將有一座不亞于阿姆斯特丹的繁華的港灣城市在這裡出現。碼頭上,有堆放外國貨和德國貨的倉庫,操著各種語言的外國商人,他們來買俄國的大麻纖維、亞麻、桅杆木材、松香、亞麻布。彼得說;「設若天假我以年,彼得堡將會變成另一個阿姆斯特丹。」1703年秋,地平線上出現了第一艘外國商船的桅杆。彼得堡省督格外高興,慷慨地款待了為新城市運來酒和鹽的商船全體船員。帝國未來的首都——通向歐洲的門戶就這樣不起眼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 緊跟捷爾普特之後納爾瓦也被攻克。5月末開始了對納爾瓦的包圍,但由於攻城的炮兵還沒有到達,故進展遲緩。等到從捷爾普特和彼得堡調來大炮和臼炮之後,才對要塞發動炮擊。曾在1700年指揮要塞駐防軍的那位戈恩仍擔任要塞司令。從那以後,俄國軍隊發生了很大變化,而戈恩,就象他的國王查理十二一樣,還用過去的老眼光看待俄軍。這位要塞司令認為,在要塞城牆下的仍是那支訓練很差,裝備簡陋的俄國軍隊。當俄軍敦促他可以將駐防軍撤出並以此作為優厚的投降條件時,他口出不遜,舊事重提。彼得於是命令在全軍宣讀戈恩傲慢無禮、令人難堪的拒降書。 戈恩由於他的驕橫而兩次遭到懲罰。6月,沙皇第一次教訓了這個目空一切的要塞司令。彼得採納緬希科夫的建議,讓幾個俄軍團隊穿上瑞軍的服裝,他們從被包圍者渴望瑞典元帥什利別巴赫來增援的方向朝納爾瓦運動。在要塞城牆下展開了一場由彼得指揮的「瑞典人」和俄軍的佯戰。槍炮聲傳到戈恩那裡,他久久地用望遠鏡觀察了「戰場」,但也沒有馬上發現這一詭計。他看見的是瑞軍官兵的藍色制服,黃白軍旗。對此他深信不疑,一定是盼望已久的「援軍」到了納爾瓦,於是,戈恩下令從後面向俄軍發起進攻,以接應「自己人」沖進要塞。一些城市居民也和駐防軍一起跑出來,為的是想從俄國輜重車隊撈點什麼油水。 這次軍事詐術大收奇效。被誘出要塞的瑞典人一敗塗地,傷亡慘重。第一次納爾瓦會戰之後,在瑞典營壘裡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首都哪一個不嘲笑俄國的失敗?曾幾何時,這種情況倒過來了。為此,彼得脫口說出了一句日後廣為流傳的名言:「尊貴的瑞典先生們,這次可真是大快人心!」 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俄國佔領了兩座「列祖列宗」的城市——捷爾普特(尤裡耶夫)和納爾瓦(盧戈傑夫)。看來,彼得可以松一口氣了。但他不喜歡在一個地方停下來休息。首先,8月中旬,他帶著將軍和大臣從納爾瓦到了捷爾普特。這次旅行頗有教育作用,那裡的要塞城牆、壕塹、近敵工事都可作為直觀教材。沙皇親自擔任導遊和教官,他詳細地向聽眾講解,捷爾普特城下的「炮火大宴會」是如何舉辦的。彼得離開捷爾普特後,繹過普斯科夫和諾夫哥羅德北上,那裡正有兩件急事等著他去處理:到奧洛涅茨造船廠去視察一下已建成的軍艦;而彼得堡那裡正等他作有關建設「天堂」的指示。為了接見離任的上耳其大使,沙皇又從彼得堡匆匆奔回納爾瓦。彼得選擇納爾瓦作為接見儀式的地點,是預先經過考慮的:請土耳其大使參觀一下實力強大的要塞,好使他掂量掂量俄國軍隊此刻的份量。沙皇從納爾瓦又來到莫斯科。他打算在那裡度過大吉大利的1704年,並慶祝勝利。彼得在維施尼伏洛喬克城停了幾天,視察了特維爾查河和姆斯達河,以便確定把二者連接起來的地點。在這裡,沙皇下令挖掘維施尼伏洛喬克運河。12月14日,勝利之師隆重地進入首都。敗軍之將戈恩少將領著俘虜隊伍,他身後還跟著一百五十九名軍官。此外還有八十門大炮。「人們驚奇地望著瑞典俘虜,輕蔑地瞧著敵人的武器,望著自己得意洋洋的同胞,開始對新秩序採取和解態度了。」這段話出自普希金之手。 彼得之所以興沖沖地送別1704年,這其中自有他的道理。原來回易寒暑之後,人們總算搞清楚了兩次納爾瓦戰役,這一前一後可是多麼不同啊!想當初俄國軍隊只能做做「小孩遊戲」,而現在,它已進入了少年時代。那時,它屢戰屢敗,而現在,它在慶祝勝利。彼得在1704年所寫的信件中,對所見所聞都作了不同於前的評價。他寫道,在捷爾普特人們「知書識禮」,在普斯科夫「使人們至為愉快」,在沃羅涅什,他指出全體人民均能「遵守禮儀」。 彼得亟欲將「國泰民安」的消息向全民傳播。1702年底,根據他的指示,在俄國出版了第一份報紙《新聞報》。這個出版物便成了宣傳革新和軍事勝利的最得力的重要工具。 十七世紀時,皇宮內曾出版過一種只發行一份的《鐘樓自鳴鐘報》,這是一份手抄的報紙,專門刊載供沙皇及其近臣閱讀的國外消息。彼得的《新聞報》問世以後,便擁有更廣泛的讀者,涉及面愈來愈多。報紙登載有關工業建設,礦藏開發和軍事活動等各方面的資料,此外還刊登重大國際事件。 在《新聞報》第一期上作了如下報道:「上圖拉縣曾用新西伯利亞鐵礦石鑄造大炮多門並鐵器若干。按此種質地精良之鐵器之所以非經由瑞典輸入乃因該國無此物也。據聞,按莫斯科市場行情,一普特鐵器加運費僅索價十二枚銅元而已。」下面是1703年1月2日登載的關於神甫伊萬·奧庫洛夫遊擊隊在奧洛涅茨邊區活動的簡訊,「奧洛涅茨城有禪甫名伊萬·奧庫洛夫者集合志願步兵約千餘名越境進入瑞典並毀魯戈津、蘇梅爾和肯蘇爾等哨地哨卡,擊斃瑞典人甚眾,並奪得雇傭騎兵團軍旗、戰鼓、佩劍、燧發槍以及戰馬多匹。神甫取出哨卡儲備之給養並零星用品一一分賞隨來志願步兵及士兵。無法運走之剩餘物資及糧食等,則統統付之一炬云云」。讀者們從報紙上瞭解到俄國軍隊佔領施利色堡、捷爾普特、納爾瓦的消息,瞭解到「莫斯科的學校人數倍增」,瞭解到「航海中學學習人數已逾三百,且學習成績優良」等等。 劇院也承擔了宣傳革新的角色。這是個新事物。從前只有宮內人員才能觀看戲劇演出。而現在,戲劇擁有廣大的觀眾。公共劇院建於1702年,彼得授命這個劇院歌頌對瑞典人一戰所取得的勝利。彼得的同時代人伊萬·阿法納西耶維奇·熱利亞布茨基就這一點寫道:「為了慶祝勝利,在莫斯科紅場上,搭起了木制宮殿和宴會廳:而在這些宮殿對面,也在這個紅場上,設立了各種娛樂場所。」 「國泰民安」沒有逃過外國外交家們的眼睛。英國大使威特沃爾向倫敦發去的報告說,俄國沙皇「依靠天才的力量,在幾無任何外援的情況下,1705年取得意想不到之成就,該國將啤睨鄰國、置身于強國之林,乃指日可待之事。」 戰爭的目的達到了:奪取了出海口,並開始締造海軍。但無論是誰,其中也包括沙皇本人,都未能料到,1704年12月14日莫斯科用來歡迎佔領捷爾普特和納爾瓦的班師口朝者的禮炮,會和後來爭取到的勝利的和平禮炮之間,相隔十七年之久,而其中最初幾年將是最嚴酷的歲月,是接受考驗但同時又充滿希望的歲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