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在補充軍官時,彼得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這首先因為,直到十八世紀俄國還沒有培養軍事專家的專門學校。1701年,彼得創辦了第一所這樣的學校——航海學校,在該校可以學習算術、幾何、三角、航海學、天文學。沙皇認為:「不僅航海業需要這種學校,其它諸如炮兵和工程兵也需要。」 事隔多年之後,彼得才有可能起用這些學校的畢業生。然而,時不我待,如今急需的是軍事專家。雖然沙皇心裡很清楚,外國軍官在納爾瓦一役中表現很不好,但目前有了燃眉之急,他於是不得不重新到國外招聘軍事專家。1702年,在一些西歐國家裡張貼了用德語寫成的彼得招請外國軍官到俄國服役的諭示。 1702年初,俄軍旗開得勝。舍列麥捷夫率領的一萬七千名軍團士兵襲擊了瑞典施利賓巴赫將軍的軍隊,並在距捷爾普特不遠的埃列斯特費爾村全殲敵人七千名,這個數字占瑞軍的一半。「我們終於把瑞典人打敗啦!」在得到舍列麥捷夫的報告後,彼得大聲喊道。沙皇表彰了全體將士,並給予犒賞。緬希科夫代表彼得向舍列麥捷夫頒發了大安德烈勳章和元帥稱號的證書。 為指揮1703年的戰役,彼得於3月中旬來到施利色堡。4月,沙皇通知舍列麥捷夫,軍隊要整裝待發,並告訴他要分秒必爭,不使敵人有可能先發制人。這裡指的是襲擊涅瓦河口的甯尚茨堡。 三天以後,在甯尚茨堡附近和敵人艦隊首次遭遇。努麥斯分艦隊的兩艘軍艦不知甯尚茨堡已經投降,駛進了涅瓦河口。彼得決定襲擊它們。他對這次軍事行動作了如此描述:5月5日,「敵方軍艦在努姆貝斯海軍中將指揮下駛進河口;而我方元帥派遣我等分乘三十艘小船前往迎敵。7日駛近河口,吾等仔細觀察敵情,對敵軍作意外偷襲,繳獲三桅巡洋艦兩艘,以及裝備有十門大炮之「海丹號」與裝備八門大炮、十四扇舷窗之「阿斯特裡爾號」各一艘。敵方表示投降已為時太晚,但此刻彼等脫身無計,幾全軍覆沒,倖存者余十三人。我方僅動用小艇八條而已。」 使用簡陋的、只配備火槍和榴彈的攻擊軍艦,是一種冒險行為。敢冒這種危險的人,必須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彼得平常並不熱衷冒險,認為只有十拿九穩時方可行事。看來甯尚茨堡之役是沙皇唯一的一次例外。 在後來的年代裡,人們對取得那樣規模的會戰勝利,已司空習慣,儘管每次要鳴炮祝捷,但也不過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罷了。這次勝利使彼得樂不可支,因為這是第一次海戰,他把這次勝利稱為「史無前例的大捷」。這一勝利為俄國海軍光榮的戰鬥傳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按照彼得的詔令,國家檔案館甚至為此建立了專門研究機構,而這在過去是沒有先例的。彼得旋即給友人寫信,告以班師回朝的喜訊。沙皇在信中用「我們」,「我們的軍隊」這類代詞第一人稱的多數形式,這和他君主身份極不相稱,他之前和以後的歷代君主沒有一個能象他這樣。沙皇在信中隻字未提自己,而且在信的原件裡,有關他的行止,他對會戰所作的指示,竟然找不到任何文字記載。不過,這些信極其翔實地報導了虜獲的戰利品,敵人的傷亡以及敵方的損失等等。 沙皇決定了攻擊努姆貝斯兩艘軍艦的行動方案。將三十只小艇分成兩組:一組切斷瑞典人的海上通路;另一組從涅瓦河上游進攻。彼得親自參加進攻指揮,緬希科夫率領第二個組。彼得在信中寫道,儘管他們不能和元帥、海軍上將相提並論,但他和中尉(指緬希科夫)也獲得了聖安德烈騎士勳章。 為紀念這一事件,彼得下令鑄造銅質獎章,上面刻著「史無前例」的簡要題詞。 有關參加圍攻諾特堡的事,彼得自己隻字未提。只是從舍利麥捷夫的行軍日記中得知,沙皇曾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只帶了幾個士兵直追城下涅瓦河岸」。 佔領甯尚茨堡之後,整個涅瓦河流域上起發源地施利色堡下至出海口都落人俄軍之手。沙皇知道,瑞典人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不要多久他們又會捲土重來,把俄國人從涅瓦河兩岸趕走。故此他當即下令加強河口的防禦工事。「關於攻克卡涅茨(即甯尚茨堡)」《北方大戰史》記載,「特召開專門軍事會議,就加固現有戰地工事或另覓其它合適處所一事進行討論。」這次會議決定另找一個合適地方,結果幾天之內就選中了盧斯特·艾蘭特島(即快樂島);5月16日(在聖靈降臨節那一周),在這裡建起了一座城堡,並命名為聖彼得堡。俄羅斯帝國未來的首都彼得堡就這樣誕生了。這個六角城堡是士兵們倉促之間修建的,它成了帝國的搖籃。那時,在城堡旁邊還建起第一座民用小房——一棟一直保存至今的彼得的小房子。 木制城堡的建築者是在嚴冬季節和涅瓦河變化無常氣候下施工的。被任命為彼得堡省省督的緬希科夫1703年6月向彼得稟報說:「刻已有築城民工多名從城區來此,估計尚有多人將大批湧到。計劃當能如期完成。唯此地烈日炎炎,酷熱難當耳。」 施工的惡劣條件並沒有使彼得不安。在他看來,新城就是「天堂」,就是人間樂園。但到了1704年秋,彼得萌了將彼得堡改為國家首都的念頭。9月28日,他從奧洛涅茨造船廠寫情給緬希科夫說,他希望下月2號或3號出發前往首都,並在該地停留三、四天。為使收信人不致誤會,沙皇在信封上加了注解,指出「首都」即「(彼得堡)」。 然而,要把這個小小的城堡變成規模宏偉的國家經濟中心不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假以時日,這是許多年以後才實現的,而目前,在1704年,壓倒一切的任務則是守住從強敵手中收復的失地。鑒於敵人曾多次妄圖突破涅瓦河口,沙皇採取了兩項緊急措施。首先,他在距彼得堡三十俄裡的科特林島上建立喀琅施塔得要塞。要塞司令必須遵循彼得在1704年5月3日簽署的指令:「務必堅守此陣地,縱使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沙皇經常到這個島上視察加固工事的情況,當工程接近尾聲時,他說,「喀琅施塔得已非昔比,敵人斷乎不敢從海上靠近我們;否則,叫他們檣櫓灰飛,從此以後,我們在彼得堡可以高枕無憂了。」 單靠要塞的駐軍來守土,仍無法排除敵人進犯的可能性。為此,還必須有一支艦隊專司其事。彼得曾形象地談到他的想法:「任何一個統治者如果只有陸軍,他就只有一隻手;如果他有了海軍艦隊,那他一雙手就都有了。」在把涅瓦河岸抓到手之後,彼得爭分奪秒地著手建設海軍艦隊。1703年,在奧洛涅茨基造船廠建造了四十三艘各種類型的艦艇。領導造船工程的沙皇本人乘坐帶有「禦旗」標誌的三桅巡洋艦口到了彼得堡。這時已有四個海歸併俄國,原來沙皇的禦旗上繪的是雙頭鷹用嘴和爪子分別銜住和抓住俄羅斯的三個海的地圖,這一回在禦旗上出現的是繪有四個海的地圖了。 與此同時,沙皇在彼得堡建立了造船廠。這座著名的海軍部造船廠對俄國海軍在戰爭中的優勢地位起了保障作用。它於1705年投產。第一艘軍艦於1706年4月下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