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在武裝部隊中,代替古老貴族非常後備軍和特種常備軍的所謂新編作戰團隊——雇傭騎兵團、龍騎兵團和步兵團,具有越來越重大的意義。這些團隊的混合編制使人想到由彼得建立的未來的新兵體系。這種體制是通過吸收農民和一定數量的市民終身服役的方式建立起來的。

  在新編作戰團隊裡可以看出正規軍的某些特點。武裝力量組織所發生的變化反映了國家制度的進化——向專制政體的過渡。正規軍就是這種國家體制的代表。但這種新編部隊的組建在十七世紀未能完成,因為國家沒有發達的工業,不能保證提供統一型號的武器、裝備和服裝。

  最後尚未考慮建立海軍。在莫斯科郊外德迪諾沃村的造船廠,按照1667年沙皇的上諭,只造了幾艘海船,以保護俄國商人在裡海的通商利益。停泊在阿斯特拉罕的裝備尚未齊全的戰艦「鷹」號,1670年拉辛起義軍給焚毀了。

  時代要求在文化領域進行改革。宗教的意識形態在市民生活的一切領域都保持著統治地位,但與此同時,後者也對世俗文化發生了興趣。受教育的市民和貴族階層已經不滿足於掌握神學知識,不滿足於領聽聖經英雄的豐功偉績,而表現出對科學知識、對描寫普通人生活的文學作品的渴望。在繪畫方面,現實主義流派已初具雛形;在建築學中,打開了通往世俗生活之路。在整個社會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通常被稱為「玷污文化」的現象已屢見不鮮,這就是說,世俗的意識在文化中已見端倪。

  這樣一來,彼得在社會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綜合地繼承了帶有創舉性的思想文化遺產。人們一般把這種遺產叫作彼得進行改革的先決條件。

  彼得是生活在現實世界的人,因此他一直思索著一個問題:如何沖到海上去,通過剛剛結束的科茹霍沃軍事演習,他相信俄國軍隊訓練有素,並且已具備佔有沿海一帶的能力。於是他決定首先打開通向南部海域的道路。

  1695年1月,開始準備遠征。

  冬季的幾個月中,沙皇和親信們討論了遠征計劃。這個計劃同俄國軍隊抗擊克裡米亞人的傳統行動方案是有原則區別的。當時,軍隊集結在別爾戈羅德和塞夫斯克,並被龐大的輜重所累,一邊忍受著韃靼騎兵的不斷騷擾所造成的損失,一邊向南方運動,奔向克裡米亞。等到和韃靼主力部隊遭遇時,俄國軍隊的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削弱。軍隊沿著燒光的無水草原移動著,人無食糧,馬無草料,疲憊不堪。軍隊攻佔彼列科普應向半島挺進,但卻面臨著被吃掉的危險。俄軍首領不顧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只好丟盔棄甲,準備撤退但還師又遭重創。

  克裡米亞韃靼的後臺是當時的強國上耳其,它擊敗了地處歐洲東南部的鄰國。俄國先修好于波蘭和奧地利,旋即又同威尼斯結盟。從此,長期同土耳其處於戰爭狀態,但它只限于自己向克裡米亞進軍。這些進軍一方面牽制住了克裡米亞人的力量,同時也為盟國反對土耳其的共同鬥爭作出了貢獻,但最終結局卻難以逆料。

  在準備新的進軍時,決定不去碰土耳其的附庸國——克裡米亞韃靼,而是直接打擊土耳其人,進攻他們的要塞——亞速。與俄軍進軍克裡米亞的道路相比,通往亞速的路具有極大的優越條件。在這裡,軍隊能夠在人煙稠密的土地上活動,而且毋需累贅的輜重,避免了令人疲勞的徒步跋涉,因為兵員和給養都可利用船隻在頓河溯流而下。

  軍事顧問,很可能是戈登幫他想出了這個主意。顯然,對沙皇來說,只是最後的表態——同意此項計劃或者不予接受。彼得積極參與討論並表示同意。

  進攻方向是絕密的。為把土耳其人引人迷途,使他們猝不及防,於是佯稱軍隊在老地方別爾戈羅德和塞夫斯克集結,實際上武裝力量已屯兵莫斯科。一部分部隊應該沿莫斯科河、奧卡河和伏爾加河從水路抵達察裡津,而另一部分沿頓河前進。3月,大軍踏上征途。

  1695年5月末,俄軍到達亞速。軍隊一分為三,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指揮員——戈洛文、列福爾特和戈登。彼得在這次進軍中,猶如在演習時一樣,自己不充當指揮人員,只保留一個普通炮手彼得·米哈伊洛維奇的職務。

  亞速城曾為頓河哥薩克經過猛攻而奪占五年之久;1642年,土耳其人失而復得亞速城。以後他們用去好長時間將該城一再加固。收口的要塞周圍又砌上石頭圍牆,在它外圍又加築了土牆,土牆外又挖了帶有木樁圍牆的壕溝。而在距亞速三俄裡的頓河岸邊,聳立著兩座塔樓,在二者之間拉了三道鐵鍊,切斷船隻從頓河通向大海的出口。

  保守有關進軍方向和戰略秘密一事沒有成功。土耳其人沒等俄軍開到就加強了要塞的防務。而在其被圍困的時候,增援部隊開到了亞速——俄國當時沒有海軍,因此未能阻止住上耳其艦隊的進逼。

  然而,挫折並沒有使彼得垂頭喪氣。按照他的詔令,軍隊繼續挖掘壕溝,並一直挖到了城牆腳下。正如沙皇在第一次突擊前夕所寫的:「城內土地已用戰神之犁耕耘,城裡以及戰壕內均已下種。刻正等待吉時到來。」

  對「吉時」的期望這一次落空了。9月末發起的一次突擊,依然沒有成功,而且遭受到很大損失。10月初解圍,一個多月以後俄軍已撤口莫斯科。這次進軍的唯一戰利品是一個彼俘虜的上耳其人,軍隊通過莫斯科時,他一直走在前面示眾。

  這次遠征,彼得既擔任了攻打堡壘的第一炮手的職責,他又是所有戰役的實際領導者,但他顯得焦躁輕率——由於他固執己見,致使進攻前的準備工作草草完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前,彼得一直靠擺弄木制模型軍和堡壘進行戰爭演習。擔任圍攻和防守的軍隊指揮官們,一到「戰役」間隙就飲酒作樂。而現在,正在進行的是一場真槍實彈的戰爭,擔的風險重,犧牲大,反抗激烈,敵人決不會輕饒。這就要求對任何失誤做出清醒的分析。

  彼得在這一點上未負眾望:他絕無文過飾非之意。恰恰相反,殫精竭慮,想要找到失敗的真正原固。彼得在致朋友的信中嘲諷地稱首次亞速遠征為「沒有攻克亞速的遠征」,這就等於承認了這次敗北暴露了很多缺點。而首先是軍隊的工程裝備太差。炮彈爆炸過後,堅實的圍牆竟安然無恙,而炸死的卻是自己人。必須改善軍隊的指揮系統——進攻信號尚未統一。軍隊的訓練也有待提高。只有在遊戲兵的基礎上組建的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團和謝苗諾夫團的訓練具有現代要求的水平。最後一點,因為俄國人沒有海軍,所以未能封鎖住要塞並切斷敵方增援之路。

  最容易做的當然是整頓好軍隊的指揮系統。彼得委任兩個軍事指揮官來代替權力相當的指揮官,其中每個人都各指揮一個兵種。陸軍交給大元帥阿列克謝·謝苗諾維奇·舍英,而為了指揮暫不存在的海軍,彼得召回了自己的寵臣列福爾特。這兩位既沒有軍事才能,也無戰績可言。領主舍英當時在宮內大走紅運,但火藥味從未聞過。而歐洲大陸國家生人的瑞士人列福爾特,是個快活神仙,性好詼諧,最怕幹操心費力的事兒。他到亞速比所有的人都晚,而回莫斯科比任何人都早,這樣他就沒有接觸海軍的指揮。當時彼得身邊沒有其他軍事長官。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也無妨,因為他本人就是遠征的實際領導者,而舍英和列福爾特只不過是唱唱配角而已。

  1696年1月底,彼得安葬了哥哥伊萬之後,2月去沃羅涅什造船廠,那裡已開始實現真正偉大的計劃一一在大陸國家創建海軍。這個果斷的挑戰行為在多年以後變成了現實。而目前要加速建造平底和帆槳大船。從周圍附近地方召來幾千名木匠,建造了一千三百隻平底木船。彼得也親自手執利斧,參加勞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