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這七年的歲月彼得是怎樣度過的呢?他和母后納塔利婭一起在莫斯科郊外的沃羅比耶沃村、科洛緬斯科耶村和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村等處先後住過。在宮廷裡,象伊萬一樣,彼得只是充當裝磺門面的角色:他參加宗教儀式,隨宮廷人員去莫斯科市內和郊外的修道院作祈禱,接見外國使節。為這共同稱帝的一雙兄弟特別安放一把雙人寶座,女攝政則躲在背後,悄悄提示他們在接見外國使節時應該如何舉手投足。瑞典大使館秘書于1683年描寫過一次接見的情景:「在鋪著土耳其地毯的接見廳裡,在聖像下面的兩把銀交椅上坐著一對沙皇,他們身穿朝服,上面綴滿閃閃發光的貴重寶石。為兄的帽子低得壓著眉頭,目光低垂,旁若無人,幾乎紋絲不動地坐在那裡。弟弟雙目掃視眾人,他面容開朗,容貌俊秀,每當臣下稟奏時,他身上便散發出一種青春的活力。」彼得對事事都很關心,加之生性好動,以至經常把循規蹈矩的領主們弄得窘相畢露。十一歲的彼得身材高大,從外貌和發育來看,就像是十六歲的大小夥子。彼得的性格特徵是機智靈活、天真無邪而且好學成性。

  在間或舉行的乏味而又分外隆重的宗教儀式的空隙,彼得幹些什麼呢?他學習文化知識。他所受的教育,即或算不上貧乏,但也是至為簡單的。

  七歲過後,由大貴族羅季翁·馬特維耶維奇·斯特列什涅夫來當他的老師。彼得識字大抵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從1683年起,杜馬書記尼基塔·佐托夫和阿方納西·涅斯捷羅夫擔任他的老師。這兩個人都沒有受過正經教育,至於飽學多識,更是談不上。彼得的腦子靈,對各種各樣深奧的科學道理一點就透,而老師本人只能教他讀書、寫信和背誦祈禱書上的某些譯文,再就是講授一些歷史和地理方面的零星知識。在彼得受教育的年代,他甚至連十七世紀王子們通常應該學的課程也沒有接觸過。

  但到了成年時期,他在歷史學、地理學、炮兵學、築城學和造船學方面卻達到了高深的造詣。這一切都得力於他本人的天賦、孜孜不倦的求知欲,以及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然而作為一個沙皇,他不可能填補教育上所有的空白;事實上,一直到死他也沒有掌握住正字法,致使他寫過一些錯字,這樣的筆誤連粗通文理的文牘人員都可以避免的。

  彼得從小就喜歡擺弄各種匠人工具。在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的時候,有人送他一些砌石、粗細木工和打鐵用的家什。到了成年,彼得已經精通了多種手藝,少說也有十二種,尤其是木工活,可以說到了爐火純青、熟能生巧的程度。愛幹體力活,這是彼得與他的先皇列祖的一個顯著區別。

  但最能使彼得著迷的還要算軍事。這種興趣是在兒時的嬉戲中養成的。隨著年齒漸長,木大炮換成了軍用大炮,還有真正的馬刀、菱形矛、鉞、火槍和手槍這樣一些兵器。

  然而,比起航海業和造船業來,這些在彼得心目中就排不上號了,彼得大帝自己承認,這種興趣是雅科夫·多爾戈魯基公爵給他講的一個故事勾起來的。故事講,從前有「一件寶物,借它可以遠涉到人跡難達之處」。還有一次,一個人指著一條破舊木船對他說,船可以逆風行駛。

  當母后決定給彼得舉行大婚的時候,他當時還不滿十七歲。母后的用意是,早婚可望從根本上改變兒子的地位,同時也關係到她自己的處境。按照當時的風俗,少年一俟完婚:即為成年。這樣,彼得就毋需再由姐姐素菲婭監護,他到了該由自己執掌大權的時候了,他應離開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入主克裡姆林官。

  此外,母后指望完婚之後,兒子可以變得老成持重,眷戀家室,使他不再到外僑區東游西蕩,能把正事抓起來。最後一點,給彼得匆匆完婚的目的是為了使彼得的子孫後代得福,因為伊萬前此業已成婚,也在盼早生貴子。

  納塔利婭母后親自為沙皇選中了一位為後妃——大美人葉芙多基婭·洛普希娜。據同時代人講:「郡主美貌絕倫,但秀外而不慧中,而秉性和夫君迥然不同。」這位同時代人還指出:「他們琴瑟和諧,可惜這種愛情為時短暫,只不過一年光景。」很可能夫妻關係冷淡早已出現,因為婚後才一個月彼得就扔下皇妃,自己跑到佩列雅斯拉夫爾湖去玩他的航海遊戲去了。

  在外僑區,沙皇認識了酒商的女兒安娜·蒙斯。有人說這位「少女美而慧」,但也有人的觀點恰恰相反,認為這個德國女子平平,他們之中孰是孰非,難以判斷,但這個快樂、多情、機靈的安娜·蒙斯生性好動,總喜歡開開玩笑,跳跳舞,出口不俗,比起那位後妃來可說大相徑庭。那個美人胎子,頭髮長,見識短,丈夫說一不二,滿腦袋舊思想,終日愁眉不展。彼得更喜愛蒙斯,所以他一有空暇,就去找她的團夥。現在還保存著幾封葉芙多基婭寫給彼得的信,但未見彼得任何一封回信。1689年,當彼得來到佩列雅斯拉夫爾湖的時候,葉芙多基婭滿懷柔情地向他請安:「敬叩陛下萬福。願吾王萬歲。敬祈陛下屈尊就妾,幸勿延宕。托母后大福。臣妾生活如常。臣妾冬卡叩陳。」可是,她萬萬沒有料到他們的關係行將破裂,故此,在另一封信裡她才請求恩准前往和皇上會晤。還有兩封信是葉芙多基婭在1694年寫的,在其中一封信裡流露出獨守後宮的哀怨,因為她知道沙皇另有所寵,她已遭到了秋扇見捐的命運。這些信中已見不到「至愛」的稱呼,字裡行間她已不再掩飾她那強壓著的怨艾之情。她稱自己「是薄命的紅顏」,恨自己連一個字的回音也沒有收到過。葉芙多基婭在1690年生了一個皇子,取名阿列克謝,但他們的家庭關係卻並未因此改善。

  在索菲婭攝政的頭幾年,在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的彼得離官和克里姆林宮之間的關係還是正常的。然而,隨著彼得年齡的增長,這種關係中逐漸出現了敵對情緒。雙方互相猜忌。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離宮對女攝政參加各種儀式慶典一事,並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1689年7月8日,女攝政採取了一個挑釁性的行動,居然和兩位沙皇並排棒著十字架聖像站在大教堂的宗教祭祀行列裡。怒容滿面的彼得對她說,作為一個女人,理應趕快走開,因為她的行為是對十字架的褻讀。但公主卻置之不理;彼得怒不可遏,當即飛身上馬,馳往科洛緬斯科耶村,又從那裡到了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在官方文件中提到這位女攝政用的是尊稱「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公主陛下和大公」,彼得周圍的人一見譁然。納塔利婭·基裡洛夫娜皇后公開表示自己的憤懣:「她怎麼竟敢把自己的名字和偉大的國君並列在一起?我們有人,他們不會對此不理的。」

  如果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把索菲婭的舉動看作是想自己立威正名,以便有朝一日發動官廷政變的話,那麼克裡姆林官方面也認為彼得不斷增加遊戲兵的數目並加強裝備,同樣是心懷叵測、以圖不軌的。不過,需要事先說明的是,保存下來的文件並未提供肯定證據,說明彼得已權慾薰心,急於獨攬政權。

  至於索菲婭,恰恰相反,不能說她沒有權力欲。在取得攝政地位,並已慣於發號施令之後,她正在一步步地預謀一場宮廷政變,好從彼得手裡奪下王位繼承權。

  按時間來說,彼得和索菲婭最後一次公開反目發生在1689年7月。這次衝突是由歡迎戈利岑從克裡米亞遠征歸來的慶祝典禮而引起的。這次遠征既未給士兵也未給他們的長官帶來榮譽。然而索菲婭不惜對那些莫須有的戰功予以嘉獎,並竭力籠絡射擊軍,好使後者能在她與彼得眼看一觸即發的衝突中站在她一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