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四三


  17日夜間,芒特地區狂風大作。趁著月黑風高,巴頓指揮第79師強渡塞納河。德軍對此完全沒有預料。結果,渡河部隊基本未遇到抵抗,第79師順利完成渡河任務。第二天,該師又出其不意地攻佔了設在拉羅利的德第13集團軍群指揮部,並向剛到達這一地區的德軍發起了進攻。至23日,一座能通過各種交通工具的橋樑橫跨在塞納河上。

  20日拂曉,第5裝甲師開始向西北方向的盧維耶推進。德軍在這裡的防禦力量很弱,但他們利用易守難攻的地形,還是遲滯了第5裝甲師整整五天。

  與此同時,第19軍在左翼向埃爾本夫發起進攻,至25日,全面佔領該城。

  上述部隊完成任務後,全部撤回了原防區為英國第2集團軍留出一條暢通的大道,以便他們去封閉韋爾農和萊桑德利之間的塞納河地段。

  作為「美軍中頂呱呱的打氣人」,巴頓在這段日子裡充分發揚了他「事必躬親」的作風,親自鼓舞士兵的鬥志,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將軍們在他的激勵之下,也都親臨戰場,不斷以個人英勇的行為來鼓舞他們沒有戰鬥經驗的部屬。

  21日,第12軍在新任軍長埃迪的率領下,繼續向前猛衝。第4裝甲師巧妙地繞過德軍固守的穆塔吉斯,神不知鬼不覺地佔領了桑城。桑城的德國守軍對此渾然不知,許多軍官穿著假日禮服去聖艾蒂安大教堂去做禮拜,結果正好碰上了進城的美軍。22日晨,第4裝甲師在塞納河對岸建立了一個橋頭堡。幾天後,穆塔吉斯的德國守軍也被全部肅清,第4裝甲師推進到特魯瓦市郊。

  第20軍在左翼以同樣的氣勢向默倫至蒙特羅一線推進。21日,第5師粉碎了德軍在埃索訥河的防線,次日推進至楓丹白露,23日抵達塞納河畔的蒙特羅,並佔領了渡口,與此同時,第7裝甲師的裝甲洪流也在向默倫湧去。

  至25日,第3集團軍已在巴黎以南塞納河的上游和特魯瓦河段上佔據了四個橋頭陣地。

  這時候,德國人意識到自己再一次面臨被圍殲的危險。整個8月下旬,他們拼命向東撤退。由於第3集團軍早已佔領了塞納河上的大部分渡口,德軍重武器、車輛的撤退嚴重受阻,結果在奎恩的南面和西南面兩個河道大轉彎處,擠滿了急著過河的德軍和各種車輛,盟軍空軍乘機出動,對這兩個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空襲,給德軍造成了滅頂之災,擊毀坦克二百餘輛,其他各式軍車近4000輛。要不是友鄰部隊動作稍慢,使奎恩的缺口未完全封閉,是役幾乎要將德軍主力完全吃掉。最後,約有近3萬的德軍再次逃脫覆滅的命運。

  在巴頓痛擊塞納河畔德軍的同時,已從第3集團軍劃撥給第1集團軍的法第2裝甲師,在勒克萊爾將軍的率領下,八面威風地開進了巴黎,隨即被湮沒在歡迎的人群、鮮花、彩帶和氣球的海洋之中。這一天,巴黎全城狂歡。

  巴頓是以酸溜溜的心情關注著這一切的,不過他很快就變得愉快起來,第2裝甲師進入巴黎後,逢人便說他們屬￿第3集團軍,而不屬￿第1集團軍。巴頓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巴黎的解放,標誌著「霸王」戰役正式結束。1944年8月的歷史,記載的是巴頓和第3集團軍這樣輝煌的戰績:他們向前推進了500英里,解放了近4.8萬平方公里土地,斃傷俘德軍10萬餘人,摧毀、繳獲坦克500輛,火炮200門,而他們自己僅付出1.6萬人傷亡的代價。

  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績,奠定了巴頓無可爭辯的戰神地位。此刻,這位戰神沒有沾沾自喜,他盯著作戰地圖,把目光越過塞納河,指向遠方的德國心臟地區,在他心中,一個更加偉大的進軍宏圖正在醞釀之中。

  第八章 最後的較量

  1.步履維艱

  「霸王」戰役結束以後,第3集團軍下一步該怎麼辦?這是巴頓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眼下,他已經勾畫出一份戰役計劃的藍圖,這個計劃無論從規模還是內容上看,都是非常驚人的,它甚至使巴頓本人都感到吃驚,他把它稱之為「必勝的計劃」。

  「必勝的計劃」主要內容是,以第3集團軍3個軍的力量迅速地渡過塞納河去,向東挺進,穿過德軍空虛的「齊格菲防線」,直抵萊茵河,而後直搗柏林,力爭在秋雨把戰場變成無法通過的沼澤之前,徹底贏得歐洲戰爭的勝利。

  8月23日,天氣陰冷而潮濕。這一天,巴頓把這份「必勝的計劃」,交給了布萊德雷。同一天,第15軍被調往第1集團軍,使巴頓手頭現成的軍只剩下兩個,而憑這個兵力是無法完成「必勝的計劃」的,因此巴頓試圖說服布萊德雷支持他的計劃,並允許他偷偷使用或借用第7軍的全部或一部分兵力。

  布萊德雷對巴頓的計劃基本上表示贊同,因為這同他的想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他主張使用六至七個軍,而巴頓認為三個軍就足夠了。

  眼下,布萊德雷正忙得不可開交,他就要飛往謝爾柏斯特,圍繞盟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與蒙哥馬利進行一場針鋒相對的鬥爭。

  「霸王」計劃原來規定,在「霸王」戰役基本任務完成後,盟軍應在塞納河邊暫時休整,補充損耗,並建立瑟堡和布列塔尼半島上各港口到塞納河的後勤補給線,然後再發起下一次進攻。但戰局發展之快超出了原來的預料,德軍兵敗如山倒,一觸即潰,不堪一擊。在這種情況下,艾森豪威爾認為原地休整已無必要。他認為盟軍應沖過塞納河去,把目光瞄向萊茵河。8月19日,他把這一決策告訴了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取得了完全一致的認識。但是,在制定具體的作戰方案時,雙方出現了分歧。隨著事態的發展,這種分歧最終變成了一場將軍們之間的「戰爭」。

  蒙哥馬利建議渡過塞納河後,採取「一路突擊」,由他率三個集團軍(英第2集團軍、加拿大集團軍和美第1集團軍),向魯爾河方向阿登以北實施進攻。至於巴頓的第3集團軍則留在默茲河邊堅守陣地。蒙哥馬利這一建議,從純軍事觀點講,無可指責。但是,在這一計劃的後面,卻藏著兩層美國人所不能接受的意思:一、按此計劃,蒙哥馬利將指揮盟軍所有地面部隊,在事實上架空了艾森豪威爾;二、驍勇善戰的第3集團軍將變成一支後衛部隊,最終打敗德國的榮譽之冠將落在英國人頭上。

  布萊德雷針鋒相對,提出分兩路進攻的計劃。按這一計劃,第1集團軍只能抽出一個軍給蒙哥馬利,支援他進攻魯爾區,而該集團軍剩下的幾個軍則派給第3集團軍,支持第3集團軍開展第二路進攻。

  布萊德雷告訴巴頓,目前他沒時間同他討論「必勝的計劃」,他要去謝爾柏斯特,迫使艾森豪威爾在兩種計劃中作出抉擇,這不是一般的計劃的抉擇,而是兩個國家間的抉擇。

  從巴頓的戰術觀點來說,他贊同實施「一路突擊」,「必勝的計劃」所體現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不同的是,這種「一路突擊」的主角是由第3集團軍來唱的。但是,在聽了布萊德雷的話後,他轉而同布萊德雷站在了一起,因為現在「一路突擊」代表的是英國的利益,「兩路進攻」代表的是美國利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巴頓不會固執地犯糊塗。

  8月25日,布萊德雷從艾森豪威爾那兒回來了,沒有帶來什麼好消息:艾森豪威爾仍在考慮兩個截然對立的計劃,舉棋未定。布萊德雷這時已經決定,不管最後確定計劃是什麼樣,他得首先越過塞納河去。

  布萊德雷煞費苦心地下達一項命令,這是一項彈性極大的命令,即部分滿足了蒙哥馬利的要求,也一定程度地滿足了巴頓的要求,並且還可以根據艾森豪威爾最後確定的計劃。隨機應變,向北向東,可靈活機動。

  根據布萊德雷的命令,第1集團軍應在默倫和芒特越過塞納河,向法國北部城市裡爾進軍,這個方向正是蒙哥馬利所主張的進攻方向。

  第3集團軍此時已擁有七個師,它的任務是分成左右兩路,沿巴黎向東的兩條公路幹線平行追擊,目標是梅斯——斯特拉斯堡一線,這與

  「必勝的計劃」差距很大,但這個方向卻是該計劃的一部分,巴頓對此還是比較高興的,他在日記裡情緒很高昂地寫道:「我堅信,如果我們現在狠狠地打擊德軍,戰爭可望在近期結束。」

  第3集團軍立刻開始了跨越塞納河的戰鬥。

  8月26日這一天,巴頓先後視察了第20軍軍部、第5步兵師、第7裝甲師和第4裝甲師,給他的士兵們打氣。在這一天的戰鬥中,第3集團軍在所有戰線上大踏步前進,但巴頓並不滿意,因為他看到德軍的抵抗極其軟弱無力,他要求部隊以更快的速度推進。

  27日,第3集團軍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進。

  這時,出現了兩個令巴頓頭疼的問題,顯示了某種不好的預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