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布托傳 | 上頁 下頁 |
六三 |
|
※第十二章 初試鋒芒 巴基斯坦大選結束後,世界各國輿論普遍認為,人民黨重新上臺執政在巴基斯坦開創了一個民主的新紀元。它結束了長期的軍人獨裁統治,開始了議會民主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巴基斯坦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988年12月2日,貝娜齊爾·布托總理在伊斯蘭堡首次向全國發表廣播和電視講話,闡述了巴基斯坦的內外政策。 貝·布托說,巴基斯坦面臨的形勢是非常嚴重的,政府面對一些嚴峻的挑戰,諸如貧窮、文盲、宗教糾紛、人口膨脹、難民群、與鄰國不和諧的關係、還有一支花費很大的龐大軍隊等等。而這些只不過是最突出的一些問題而已。 貝·布托對自己所處的地位十分清楚。在對全國的演講中,她的語氣堅定而略帶黯淡的色彩。她說:「你們把崇高的榮譽贈與你們的一個姐妹,也把沉重的責任擱在她的肩頭。我們此刻站在災難的邊緣,然而整整一代人正準備盡最大力量拯救我們的祖國,我們要結束饑餓、腐敗的現象,我們要讓無家可歸的人重返家園!」 貝·布托在大選中已經證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候選人,現在她需要用政績來證明,她更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與決策者。多出任總理後,貝·布托的首要任務是為巴基斯坦制定一個穩鍵的、和諧的、條理分明的外交政策。因為巴基斯坦在地緣政治和超級大國的角逐中陷得很深。在競選中,畢業于哈佛大學的貝·布托壓低了人民黨長期反美的調子。在就職後的演說中,貝·布托重申要與美國建立緊密的關係。聲明巴基斯坦將繼續支持反政府的阿富汗遊擊隊爭取獨立的鬥爭。貝·布托堅定地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同中國傳統的友好關係。貝·布托還表示,要突破重重障礙與印度改善關係。 貝·布托總理還談到核武器這個敏感問題。國際社會正密切注意巴基斯坦的核研究計劃,並懷疑巴基斯坦已經製造了原子彈。這種可能性曾一度使美國與巴基斯坦關係疏遠,印度也對此「深表關切」。在12月3日舉行的就職後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貝·布托總理向全世界保證:「我們的核子研究旨在和平利用,與使用原子彈是兩碼事。」 除了外交政策,國內積重難返的麻煩同樣需要貝·布托以極大的政治勇氣果斷地處理。首要的問題是在軍方獨吞國民預算60%的困境中,人民黨政府如何實現改善教育、向人民提供醫療保險與住房等諾言。這是個極為棘手的問題,涉及到與軍方關係這個最敏感的問題,處理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貝·布托政府的命運。貝·布托還要遇到人口爆炸的難題,需要拿出錦囊妙計來控制3.1%的人口增長率。這個增長率是世界最高的。控制不住人口的迅猛增長,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新政府是否敢於不顧宗教領袖的反對而執行當前孟加拉國政府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這是對其政治信心的直接考驗。另外,宗教派別鬥爭問題也將使貝·布托煞費苦心,宗教問題已經給國家帶來了災難。1988年全國有數百人死於宗教衝突。 尤其是在經濟上,巴基斯坦已接近破產的邊緣。前政府為獲得外國貸款,與不少國家訂立了各種協定,債務累累。因此,貝·布托的政府從一成立時起,就面臨巨大的經濟困難。貝·布托必須加快巴基斯坦國民經濟的發展,擴大中產階級的隊伍,縮小貧富差距,努力引進外資。 儘管貝·布托政府上臺伊始,巴基斯坦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是非常嚴重的,政府面對著嚴峻的挑戰,但貝·布托堅定地表示「不害怕任何挑戰」。既然歷史和人民把她推到巴基斯坦政治舞臺的中心,那麼她絕不會辜負人民對她的殷切期望。 1988年12月4日,貝·布托總理主持了第一次內閣會議,研究了巴基斯坦的經濟形勢,特別是國家預算,討論了政府應採取的經濟措施。 貝·布托上臺後面臨的經濟困難的主要特點是經濟發展速度明顯下降,財政赤字巨大,內外債務累累,國庫空空如也。人民黨政府在經濟上面臨嚴峻的考驗。 首先是經濟發展速度大滑坡。從1977-1988年度齊亞·哈克總統當政的11年,前期巴基斯坦國民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為66%。但是從1986一1987年度開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明顯下降,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只比上一年增長5.7%,1987—1988年度為5.8%。貝·布托執政初期,巴基斯坦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又降為5.1%,比原定指標69%低1.8個百分點。 其次,財政赤字巨大、通貨膨脹率上升是巴基斯坦經濟困難的突出特點。近十年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預算赤字從1981一1982年度的171.74億盧比增至1987-1988年度的577.18億盧比,增長了2.3倍。同期,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53%上升到8.6%。 為填補巨額財政赤字,齊亞·哈克政府不得不大舉內、外債,使債務負擔加重。巴基斯坦政府的內債從1980一1981年度的580.87億盧比增至1987-1988年度的2901.46億盧比,增加了4倍。同期,內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則從20.9%上升到42.3%。政府還本付息的數額逐年增大,每年僅內債的利息額就從1980-1981年的33.37億盧比增至1987—1988年度的210.96億盧比。 而財政赤字的增長,必然引起物價的大幅上漲。1988年6月以前,物價相對穩定,年通貨膨脹率大約在5%左右。此後,物價開始上漲,而且上漲幅度越來越大。1988年6月到10月,批發價格指數上升10.34%,消費品價格指數上升10.50%,46種敏感商品價格指數上升了近16%。並且,這種上漲趨勢仍有所加強。通貨膨脹頗似籠中猛虎,一旦失控,便難以駕馭。這是令貝·布托總理最頭痛的事。 再次是外債負擔加重,國際收支赤字增大。巴基斯坦政府從50年代初開始接受外援,1952-1953年度欠外債100萬美元。其後,隨著外援數量的增加和外援結構的變化,外債負擔逐年加重,從1954-1955年度的3.37億美元,增至佐·阿·布托執政後期的72億美元。齊亞·哈克將軍當政後,1981年為90億美元,到1988年6月底為126.13億美元,約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0.9%。據世界銀行1988年世界發展報告提供的材料,巴基斯坦外債雖然數額不算巨大,但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卻高達35.9%;而巴西只占31.9%,儘管它的外債總額高達825億美元;印度只占14%,而它的外債總額為319億美元。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僑匯收入繼續下降。在國外工作的巴基斯坦入匯回國內的僑匯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外匯來源,對平衡巴基斯坦的國際收支具有重要意義。1972-1973年度巴基斯坦僑匯收入為1.36億美元,約占當年商品出口收入的18%。1982—1983年度僑匯收入高達28.87億美元,比當年的商品出口收入還高出10%。但自此以後,僑匯收入連年下降。況且巴基斯坦僑匯收入絕大多數來自中東等阿拉伯產油國家,由於近年石油價格下跌,中東產油國家壓縮建設規模,大批巴基斯坦工人被迫回國,因而影響到巴基斯坦僑匯收入大幅度下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