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布托傳 | 上頁 下頁 |
五一 |
|
1987年12月18日,貝娜齊爾同阿希夫結婚了。 他們打破了很多傳統習慣,婚禮既隆重又簡樸。貝娜齊爾拒絕男方家的眾多彩禮,也不帶去任何陪嫁之物。按穆斯林傳統,新娘在婚禮這一天終日須戴著面紗,而且只能在新郎面前露面。但貝娜齊爾卻參加賓客和人民黨成員為她舉行的歡慶大會,她說:「我是個領袖,我必須為人民樹立榜樣。」婚後,她也不隨夫改姓。 在舉行結婚儀式時,許多年輕的人民黨黨員在貝娜齊爾的住宅周圍築起了幾道人牆,來保護他們的領袖。 下午6時,正式儀式開始。貝娜齊爾的婚儀既隨伊斯蘭教義也隨伊朗風俗進行,因為她母親祖籍伊朗。 儀式開始,數十名衣著豔麗的姑娘給貝娜齊爾作了傳統式的化妝,並在她的手腳上塗抹了花膏。身著綠色禮服略施淡妝的新娘與新郎端坐在新人席上,恭聽阿訇吟誦《古蘭經》。身材修長,面容清瘦,眉宇間稍稍露出剛毅和勇氣,曾在萬人集會上慷慨激昂地演說,有「鐵蝴蝶」之稱的貝娜齊爾,不時對來賓微笑致意,絲毫沒有一般穆斯林新娘的羞怯。 誦經完畢之後,新娘與新郎及兩位證婚人在婚約上簽了字。隨後,新娘的嬸嬸又根據伊朗習俗將新婚夫婦的頭輕輕相碰,以期他們白頭偕老。貝娜齊爾的母親春風滿面,她說:「我真高興,她結婚了,因為所有的女孩都該結婚」。 在與克裡夫頓70號僅隔一個街區的克裡夫頓花園的大草坪上,布托夫人為女兒出閣舉行了招待會。約2000多位賓客,包括人民黨領導人、布托家族的親朋好友和數百名外交官應邀參加。 貝娜齊爾有些失望的是弟弟米爾沒能來參加婚禮。米爾沒能參加薩娜姆的婚禮,家裡也無人參加他在阿富汗舉行的婚禮。米爾曾決定冒著被當局逮捕的危險潛入巴基斯坦參加姐姐的婚禮,但布托夫人不許他冒這個險。 貝娜齊爾的婚禮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在家裡由家人和朋友參加;另一部分是在人民黨堡壘卡拉奇最窮的地區利亞裡由廣大人民參加。 當新娘新郎前往利亞裡時,一路上擠滿了祝願的人群。街上吉普車播放著已全國流行的慶賀婚禮的歌曲。20多萬人擠滿了卡克裡體育場及通往廣場的大街小巷。儘管男女雙方家庭都設法限制婚禮的規模,但事實上這已成為一次狂熱的政治婚禮。還未進入廣場,就聽到人民黨黨員高喊布托和貝娜齊爾的名字。進入廣場後,只見四面建築物上張燈結綵,黨旗飄揚,煙花怒放。貝娜齊爾向人們揮手致意,人們也不斷地向她揮手表示祝賀。歡樂的人群把整個廣場以至四周的大街小巷擁擠得水泄不通。據說一座用60噸鋼材築起的觀禮台因載人過多幾乎坍塌。國外報導稱「這不只是婚禮,也不只是慶賀,而是狂熱的節日。」報界還把這次婚禮稱為南亞次大陸上的「世紀之婚」。 貝娜齊爾的婚姻似乎算是「父母之命」,但也確是經過了長期的考驗。 阿希夫曾說,他們倆的婚事並不是陌生人之間的事。當他們還是十幾歲的孩子時,他就在他父親開的電影院裡目送她進出。20年後,他一直想同她結婚,這並非出於父母的主意。「如果你們要我結婚,就為我向貝娜齊爾求婚」,五年前他就對父親講。自那以後他一直耐心地等著貝娜齊爾。 貝娜齊爾承認他們在結婚前還沒有真正相愛,但她說:「長輩們常告訴我,愛情來自婚後。我認為這種婚姻使人意識到在道義上有一種責任感,因為你知道要與你結婚的是一個將與你共度一生的人。如他待你好,你也就會對他產生感情,並漸漸尊敬他。」 針對崇拜者的擔心,貝娜齊爾還一再聲明:「結婚只能補充而不會取代我的政治生命,我的一生將致力於我們偉大國家的自由事業和全體公民的福利。」 貝娜齊爾在舉行婚禮的那天上午發表了一個書面聲明,表達了她要繼續自己事業的決心。她說:「今天,值此我一生中的重要時刻,我要向巴基斯坦人民重申我的保證和最莊嚴的誓言:我將畢生為每個公民的富裕而奮鬥,為把我們偉大的國家從獨裁中解放出來而奮鬥。我將一如既往,不惜作出任何犧牲。我將同我的兄弟姐妹們——巴基斯坦人民——並肩奮鬥,創建一個沒有專制暴政、沒有貪污腐敗、沒有暴力動亂的平等社會。這是我昨天追求的目標,這是我今天同你們共有的理想,這也將是我們永不動搖的誓言。」 令人欣慰的是,貝娜齊爾的丈夫阿希夫非常理解並全力支持她。阿希夫表示:「她需要堅持鬥爭的力量,我希望給她我能給的一切。即使我不能更多地幫助她,我也絕不會給她製造障礙。」和一位女政治家結婚,他需要逐步適應。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他也作了思想準備。 1989年1月10日在貝娜齊爾就任總理後,阿希夫隨同她一起出訪了沙特阿拉伯。2月11日又隨貝娜齊爾訪問了中國。以後他一直追隨在貝娜齊爾的左右,成為她生活上的如意郎君和事業上的得力助手。1990年10月,阿希夫在大選中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與貝娜齊爾道從事政治活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