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布托傳 | 上頁 下頁
一六


  然而,一切才剛剛開始。「巴盟」指控政府在大選中作弊,聲稱將抵制預定在三天后舉行的省議會選舉。三天后省議會選舉如期舉行。第二天即3月11日,「巴盟」上街遊行示威,反對布托「對國家犯下的選舉欺騙罪行」,要求重新舉行大選。3月中旬,布托提出取消自1971年印巴戰爭以來一直實行的緊急狀態,放鬆對新聞的限制,釋放獄中的反對黨領導人等交換條件,試圖使反對黨接受大選結果,但沒有成功。騷亂在蔓延,據報道,成群的年輕人騎著摩托車突然在卡拉奇街上橫衝直撞,接連焚燒了電影院、銀行、賣酒商店和房屋上掛著人民黨黨旗的住宅。一個人民黨成員被私刑處死,他的屍體被吊在大街的燈柱上。

  巴基斯坦國內的騷亂使遠在英國的貝娜齊爾憂心如焚。每天早晨,貝娜齊爾便匆忙沖進聖凱瑟琳學院的公共閱覽室.抓上幾張英國報紙,然後再去取回郵箱裡的巴基斯坦報紙。她與弟弟米爾仔細閱讀報紙,他們幾乎不相信上面登載的消息會是真的。

  發生在巴基斯坦國內的恐怖活動並沒有忘記遠在牛津的貝娜齊爾,三月末的一天下午,當貝娜齊爾從圖書館出來時,發現一名倫敦警察廳的人在等她。

  「我不希望驚動你,布托小姐,但有報告說你可能會遇到危險,英國警察滿臉歉意地說。

  從那天起直到6月貝娜齊爾離開牛津,貝娜齊爾一直小心翼翼按他的指示行事:開車門前先仔細查看車底有沒有爆炸物,認真檢查房門鎖是否完好無損。在時間安排上也讓人捉摸不定,如果在10點有課,可能早上9點半就去,也可能遲至9點55分才去。

  在巴基斯坦,「巴盟」發動罷工。4月9日,布托到拉合爾訪問.他的治安防衛部隊同示威群眾發生了衝突,衝突演變成兩大派群眾之間街頭巷尾的激戰和寺廟院內的格鬥。布托夫人寫信給女兒說:「我已給薩娜姆(1975年去拉德克利夫求學)和米爾寫了信,讓他們今年夏天不要邀請任何朋友來家裡。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收到我的信,因為有很多信都下落不明。如你收到這封信,請轉告他們,謹防萬一。」

  國內的騷亂已經發展到內戰的邊緣。4月20日「巴盟」領導的「車輪阻塞運動」開始了,卡拉奇陷入癱瘓狀態。4月21日布托命令軍隊進入卡拉奇、拉合爾、海得拉巴等主要大城市恢復秩序,宣佈軍事管制三大城市,但局勢仍未完全控制住。6月,布托同反對派進行了四天的談判,終於達成了妥協,布托答應撤回軍隊,釋放被捕的「巴盟」領導人和其他人士,宣佈10月份舉行新的大選。和平的曙光又一次降臨了。6月13日《新聞週刊》上引用一位反對黨領導人的話說:「現在,我看見了坑道盡頭的光亮。讓我們祈禱這不是幻想。」

  貝娜齊爾終於松了一口氣,可以高高興興地在6月21日舉辦自己的生日和告別招待會了。招待會地點在牛津大學伊麗莎白女生宿舍前的花園裡。貝娜齊爾邀請了她在牛津大學通訊名冊上的全體成員,他們吃著一碗碗的奶油草莓,追憶往事,交換家庭地址,準備各奔前程。

  再見了!牛津,再見了!朋友。貝娜齊爾很悲傷也很難過。她心情憂鬱地結束了在牛津的四年學習生活,返回祖國。而前面等待著她的將是什麼呢?

  ※第四章 風雲突變

  1977年6月,剛剛過完24歲生日的貝娜齊爾告別了牛津大學返回祖國。

  儘管貝娜齊爾在牛津大學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儘管牛津辯論社被喻為政治家的搖籃,但貝娜齊爾對政治並未產生濃厚的興趣,她倒是希望能在外交部任職,作一名外交官,因此她為父親的安排而高興,父親告訴她,他將在9月份派她參加巴基斯坦代表團去聯合國,讓她好好亮亮相。11月返回巴基斯坦,準備12月的外交部考試。

  1977年6月25日,貝娜齊爾和大弟弟米爾飛回拉瓦爾品第同父母親和家裡其他成員團聚。小弟弟沙·納瓦茲和妹妹薩娜姆也分別從瑞士的學校和哈佛大學回到家中。這是布托全家的最後一次歡聚。

  7月5日淩晨1點45分,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發生了一場軍事政變。在夢中驚醒的布托夫人呼喊著沖進臥室,叫到:「醒醒!快穿衣服!軍隊接管了!軍隊接管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