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因斯坦 | 上頁 下頁
四六


  愛因斯坦在柏林哈伯蘭德大街五號的時候,生活中的一切都被艾爾莎安排得井然有序。莊重的家具擦得鋥亮,華美的地毯在腳下柔軟而有彈性,房間裡明窗淨几,充滿著一種舒適、溫暖的味道。然而,在這個體面的、尊貴的有產者氣氛的家裡,他像一個撞進門來的陌生人、流浪漢。他會光著腳走到客廳裡來。他會不穿襪子,光腳塞在那雙磨歪了後跟的皮鞋裡,坐到招待來客的大餐桌旁。艾爾莎佯裝生氣,向他提出抗議。他笑眯眯地說,不要緊,客人都是熟朋友。在家裡的僕人看來,主人越來越長的頭髮,心不在焉的神情,以及隨隨便便的衣著,在天鵝絨的大窗簾前,在花籃形的大吊燈下,總顯得有些不協調。如熟知愛因斯坦生活的物理學家英費爾德解釋說,長髮使他免去了經常找理髮師的必要性。不穿襪子可以將就175文些,一件皮夾克可以在多年內解決上衣問題,褲子上沒有吊帶確實就像沒有襯衫和睡衣一樣可以過得去。鞋子、褲子、襯衣、外衣,少了這些是不行的,有了這些就足夠了。

  在普林斯頓的時候,愛因斯坦給普林斯頓帶來了光榮,普林斯頓人以愛因斯坦為自己的驕傲,同時,從心裡對他充滿了熱愛。大學生編了一支歌,在馬路上傳唱:

  誰數學最棒?
  誰愛上微積分?
  誰不喝酒,只喝水?
  ——我們的愛因斯坦老師!
  我們的老師飯後不散步,
  我們的老師時間最珍貴。
  我們要請天上的造物主,
  把愛因斯坦老師的頭髮剪短些!

  4.純樸而善良的心

  與平凡人交心

  愛因斯坦出名以後,關心他的人多了起來,同時也向他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對此,愛因斯坦並沒有擺出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架式,相反,他總是有問必答的。

  愛因斯坦在柏林時,收到了維也納一位婦女的來信,她希望知道愛因斯坦是否就靈魂存在與否以及人死後的個人發展情況形成了自己的見解。愛因斯坦還收到過其它許多與此大同小異的問題。1921年2月5日愛因斯坦寫了一封篇幅較長的信,下面摘錄此信的片斷:

  我們這個時代的神秘主義一向表現在所謂的通神學和唯靈論的猖獗之中,而在我看來,這種傾向只不過是一種軟弱和混亂的症狀而已。

  我們的內心體驗是各種感覺印象的再造和綜合,因此,脫離肉體而單獨存在的靈魂這種概念,在我看來是愚蠢而沒有意義的。

  在愛因斯坦檔案文件中,有一封拉多州銀行家1927年8月5日寫給當時住在柏林的愛因斯坦的信。這封信的開頭寫道:「幾個月以前,我曾寫信告訴你……」,愛因斯坦當時可能沒有回信。這位銀行家指出,許多科學家和與他們相似的人已不再把上帝看成是一群天使簇擁著的長著大鬍子的慈父般的形象,雖然許多虔誠的人崇拜並尊敬這樣一位上帝。一次在一個文藝小組的討論中,他們談到了上帝的問題,有些會員決定請一些著名人士提出一些可以公開發表的意見,並說已有24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寄來了回信,他希望愛因斯坦也能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愛因斯坦在來信上用德文寫了這樣幾句話,我們不知道愛因斯坦是否把它郵寄出去了。

  我想像不出一個人格化的上帝,他會直接影響每個人的行動;也想像不出上帝會親自審判那些由他自己創造的人。我想像不出這種上帝,儘管現代科學對機械因果關係提出了一定的懷疑。

  一個印度人從新德裡給愛因斯坦寫來一封絮絮叨叨的長信,向愛因斯坦求援。說他是一位32歲的單身漢,他希望把自己的餘生全部用來研究物理學和數學,雖然他承認自己在這些方面低劣。他一貧如洗,即使這封信的郵票也買不起。在他年輕時,生活拮据,使他無法在科學和數學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他一向對這些學科十分愛好。迫於家境,他不得不以求職謀生,而這與他的內心是格格不入的。好在一年多以前由於一次小口角他被解雇了,所以他現在可以自由地去從事自己真正的使命了。但可悲的是他連維持溫飽的收入都沒有。他下定決心,不管能否得到幫助,都將繼續努力,死而後已。他希望愛因斯坦能夠幫他一點忙。

  愛因斯坦用英文寫了一封篇幅較長的信,這封回信不僅寫得彬彬有禮,而且饒有趣味:

  來信收悉。你繼續研究物理的熾熱願望使我深為感動。但是,我必須指出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同胞們辛勤勞動所創造的,我們應該誠實地回報他們的勞動。我們不僅應該從事一些有使自己滿意的工作,而且還應該從事公眾認為能為他們服務的工作。不然的話,不管一個人的要求多麼微不足道,他也只能是一個寄生蟲。貴國的情況更是如此,在那裡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應當加倍努力工作,因為大家都在為改善經濟而努力。

  1951年3月21日,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大學生寫信給住在普林斯頓的愛因斯坦,詢問他是否記得出席過那裡一座小天文臺的落成儀式。她接著就向愛因斯坦求教。長期以來,她一直對天文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並渴望成為一名職業天文學家。但她的兩位老師說,天文學家已過剩,並且她在這一領域也不足以有所成就。她承認自己的數學並不出色,她問愛因斯坦,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學習天文學,還是應該另選她能夠從事的學科。

  愛因斯坦用英文寫了這樣一封回信:

  如果一個人不必靠從事科學研究來維持生計,那麼科學研究才是美妙的工作。一個人用來維持生計的工作應該是他確信自己有能力從事的工作。只有在我們不對其他人負有責任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在科學事業中找到樂趣。

  一位英國人在給住在柏林的愛因斯坦的信中向他詢問一個原先由愛迪生提出的問題:當你躺在床上行將去世的時候,如果你回顧自己的一生,那你依據什麼來判斷自己的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愛因斯坦寫了這樣一封回信:

  無論在我彌留之際還是在這以前,我都不會問這種問題。大自然並不是什麼工程
  師或承包商,而我自己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1931年2月25日,有人給住在柏林的愛因斯坦寫來一封信,極其悲觀,哀歎他對當代技術奇跡感到幻滅,聲稱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充滿了痛苦和失望,並對人類是否應該繼續繁衍深表懷疑。愛因斯坦後來曾明確回信:不贊成這種觀點,並且認為人類的生活完全有可能並且有希望變得更有意義。而且認為實現這個目標的客觀和主觀條件都已具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