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因斯坦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3.成功的哲學方法奧秘 科學探索生涯的曲線圖 人生從幼年、少年發端,經過青年、壯年的輝煌,最終進入暮年,這是誰也避免不了的一種歲月的曲線。科學生涯猶如人生也總是表現出一條曲線,這一規律對愛因斯坦來說也不例外。然而,科學生涯曲線的圖像對不同的科學家來說卻是各式各樣的,有不同的高峰與谷地,科學佳期長短不一,與時間的關係表現不同。愛因斯坦科學生涯的曲線有著十分顯著的特色。在愛因斯坦的一生中,我們可以拈出一些可以作為科學生涯標記的歷史時刻。這些標記的歷史時刻是:1900年、1905年、1916年、1919年、1929年、1930年、1949—1950年。將這些歷史時刻分別作為標記的一個點,利用笛卡爾坐標就可以畫出一條愛因斯坦科學生涯的曲線圖。 1900年,是愛因斯坦科學生涯的起點。這一年,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並且完成了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由毛細管現象所得的推論》(該文於翌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誌》上)。 1905年,是愛因斯坦在科學上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年。這一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多篇科學論文,其中有四篇成為物理學不同分支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標誌。這一年被稱作物理學史上的愛因斯坦年。 1916年,《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一文發表。這篇論文是廣義相對論在理論上的完整形成。愛因斯坦創建的廣義相對論表現出驚人的獨創性。事實證明,廣義相對論的意義十分重大,其整體理論框架面世的這一年,不僅遠遠地將同時代的科學家們拋到探索的後面,而且還走到了物理學現實需要的前面。這一年,是愛因斯坦彪炳史冊的偉大理論創建的年份,無疑是他科學生涯的頂峰。 1919年,廣義相對論第一次獲得了實驗觀察有力的支持證據。廣義相對論提出的一個與當時的背景知識不相容的預言:在太陽的引力場中光線具有偏折現象。「光轉彎」現象被兩支英國科學考察隊分別於幾內亞灣的普林西比島和巴西的索不拉爾農村觀察日蝕時證實。預言被科學觀察證實,整個文明世界為之傾倒。與此相應,愛因斯坦的名字成了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具影響力的詞,愛因斯坦登上了科學家群星璀璨的最高位置。應該說,這一年是愛因斯坦獲得最大成功的一年。 1929年,愛因斯坦多年來從事統一場論的研究初具規模,這是他繼廣義相對論之後的又一理論目標。《關於統一場論》公佈了,試圖將電磁場和引力場統一起來的理論文本擺在世人面前。這一理論雖然也曾經轟動一時,但為時不久,夭折的命運就降臨了。「愛因斯坦50歲壽辰的那一年,即1929年標誌著他畢生工作在若干方面已開始衰退」。偉大的構想遭際失敗——至少形式上可以這樣看——這一年在歷史時刻標誌所表明的科學生涯曲線上出現頗為引人注目的黯淡色彩。 1930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多篇關於統一場論的文章:《物理場的統一理論》、《黎曼度規和絕對平行意義下的統一場論》、《統一場論中場方程的相容性》、《統一場論方程的兩個精確的靜止解》。但是這些論文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另外,愛因斯坦同量子力學中的哥本哈根學派的爭論,在這一年愛因斯坦處於退守的局面。物理學家波爾利用愛因斯坦自己關於紅移的公式反駁了愛因斯坦力圖論證量子力學存在內部不一慣性的論點,愛因斯坦不得不轉而論證其不完備性。這一年,愛因斯坦在理論著述上沒有獨創性的進展;在辯論中雖然並未被說服,終究還是遭受到學術上失敗的挫折。這一年,可以稱作為愛因斯坦科學生涯曲線上一個急劇沉降的轉折點。 1949—1950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於廣義引力論》。遺憾的是, 「這篇細緻的數學論文立即被多數物理學家客氣地評價為站不住腳的」。在這一年,愛因斯坦在自己的遺囑上簽了字。在這一年裡,愛因斯坦不懈的努力與所取得的成就出現了嚴重的不協調,誠如愛因斯坦在前一年70歲生日對所說的:「活得太長了,而真正的愛因斯坦早已死了。」這一年,愛因斯坦科學生涯的曲線終結了,儘管直到溘然去世之前,愛因斯坦還有相當多的科學著述不斷發表,但那已經是一種直線的迅速沉落。 愛因斯坦科學生涯曲線圖昭示給我們的是一個偉大而真誠的科學探索者在專業研究的征程所表現出的具體形象。透過這樣一種人生,這樣一種科學研究的經歷,我們有必要緊密結合他的成就探討這樣一個科學家何以能夠取得如許成就,何以創造出不世的科學偉績。因此我們的敘述在介紹了他的信念之後必然要深入到他的精神世界,他所尊奉的,他對工具的使用,他的方法論,他思維的特徵,而且還應該瞭解這樣一個科學家精神世界與他人顯得更為突出的部分。 好奇心和驚奇感 好奇心在愛因斯坦的人生中,在他的科學研究中,在他的哲學裡決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童心未泯、真純性格的表現,而是具有方法論意義的重要位置。 愛因斯坦認為:「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驗是奧秘的經驗。它是堅守在真正藝術和真正科學發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誰要是體驗不到它,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他就無異於行屍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愛因斯坦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以自己終生不懈對科學的探索,為好奇心在科學方法論中爭得了應有的地位。 愛因斯坦對好奇心的尊崇與其說是他研究的結果無寧說是他親身經歷的總結。他幼小時好奇,老年時還好奇,好奇伴隨了他的一生,成為他十分偏好的一種心理狀態。他讀安東·賴塞寫的《愛因斯坦傳》,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看看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在古稀之年,索洛文所收集的和講述的關於赫拉克利特的東西,又使他感到好奇。如果說不知道愛因斯坦怎樣看待好奇心就不能全面理解愛因斯坦和他的科學、哲學,那是決不過分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