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因斯坦 | 上頁 下頁 |
二〇 |
|
而他的後半生,他所確立的科學研究上的雄心壯志——建立統一場論,其孤獨更甚,可以說是一種偏僻而又靜寂的道路。在建立統一場論的探索中,是一種完全的離群索居,獨立拼搏。當時的物理學界正在量子力學的方向上衝鋒陷陣,愛因斯坦一個人不恤人言,不讓收穫,艱難中付出了後半生30餘年的精力,其孤寂更甚於沒有任何成就來給予支撐。連他自己也說:「我只有把自己禁錮在完全無望的科學問題中去了。」直到1955年4月18日安靜地離開人間,遵照愛因斯坦的遺囑,在教堂裡,在火化場上,沒有公共集會,沒有宗教儀式,沒有花卉點綴,沒有音樂,愛因斯坦連死也是寂寞的,寧靜地離開塵世。 愛因斯坦是一個天才,是一個寂寞的天才,儘管伴隨著他的成功,有著無數的鮮花和讚頌,但他一概摒棄。這個寂寞的天才無論是生活還是心靈,都表現出一種對寧靜的崇尚,這種崇尚是愛因斯坦的性格特徵,也是他心靈本質的表現。他的孤獨實質是一種豐富,正是這種孤獨概括和豐富了人的存在,人的生命的概念。他對寧靜的嚮往實質上是一種激情,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激情,正是這種寧靜使他將人的理想對真理的追求體現在最普遍的形式之上。因此這種孤獨的豐富和寧靜的普遍性迸發出耀人眼目的奇光異彩。 愛因斯坦對於他自己崇尚寧靜和保有孤獨的性格說過這樣一番話: 「人們會清楚地發覺,同別人的相互瞭解和協調一致是有限度的,但這不足惋惜。這樣的人無疑有點失去他的天真無邪和無憂無慮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不為別人的意見、習慣和判斷所左右,並且能夠不受誘惑要去把他的內心平衡建立在這樣一些不可靠的基礎之上。」 做一個完整的人和他的社會生活圖式 愛因斯坦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比別人更早地知道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而且他比其他學者更早地知道,科學的勢能使學者有義務介入社會力量的鬥爭。因為科學的這種或那種實際應用的方向是由這些社會力量來決定的。愛因斯坦性格孤僻,努力工作,不斷地創造出驚人的偉績,但他決不是書齋的學者。他在一次談話中說過:「我的和平主義是一種本能的感情,它之所以支配著我是因為,殺人是邪惡的。我的態度不是以某種思辨理論出發的,而是基於對任何一種形式的殘暴與任性的最深切的反感。」 在1931年愛因斯坦曾經這樣告誡青年: 「……如果你們想使你的一生的工作有益於人類,那末,你們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鬥的主要目標;關心怎樣組織人的勞動和產品分配這樣一些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成果會造福於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在你們埋頭于圖表和方程時,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 愛因斯坦曾經表示:「我自己就體會到,既要從事嘔心瀝血的腦力勞動,又要保持著做一個完整的人,那是多麼困難呀。」 愛因斯坦所說的「做一個完整的人」,就是指做一個關心政治、關心人類命運的知識分子和科學家。 我們可以在愛因斯坦創建廣義相對論的同時列出一張他參加社會活動和發表對政治事務看法的年表: 1914年反對德國文化界名流為戰爭辯護的宣言《告文明世界書》,在同該宣言針鋒相對的《告歐洲人書》上簽名。 參加組織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 1915年寫信給羅曼·羅蘭,支持他的反戰活動。 1916年發表悼念馬赫的文章。 1920年德國出現反相對論的逆流,愛因斯坦遭受到惡毒攻擊,他起而公開應戰。 1921年參加阿姆斯特丹國際工聯會議。 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創建籌集資金。 1922年訪問法國,努力促進法德關係正常化,發表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 參加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 1923年向國聯提出辭職。 1924年加入柏林的猶太組織,成為繳納會費的會員。 重新考慮加入國聯。 1925年受聘為德蘇合作團體「東方文化技術協會」理事。 與甘地等人一道,在拒絕服兵役的聲明上簽字。 為希伯來大學董事會工作。 1926年接受擔任蘇聯科學院院士。 1927年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簽名。 參加國際反帝大同盟,被選為名譽主席。 1928年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理事。 1929年同法國數學家阿達馬進行關於戰爭與和平問題的爭論,堅持無條件地反對一切戰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