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奧斯特洛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過了幾年之後,奧斯特洛夫斯基寫信給普茲列夫斯基說:「親愛的薩沙!韶華飛逝,我們經歷了多少苦難……曾記得你談到自己時說:『我麼,起碼要活上四個五年計劃,而你們這種瘦弱的人,很可能要臨陣脫逃了。』 「是的,我『臨陣脫逃』了。真的,薩沙,我已經無能為力了:如果戰火再紛飛起來,我不能再佩帶戰刀,跨上戰馬,像過去一樣去衝鋒陷陣了。顯然,我已經不能再去驅趕波蘭地主老爺了。你要與那些上嘴唇掛著鼻涕的娃娃成長為英雄的人們把地主老爺淹沒在波羅的海。真可惜啊,薩沙。我們的戰馬奔馳得多快啊……」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頭部和腹部在戰鬥中受傷,內傷頗重。他在野戰醫院躺了好幾個星期。當他能站起來,神志開始清醒時,傷勢引起的後遺症仍然十分嚴重,而且日趨惡化。進入頭部的子彈損害了右眼——這只眼睛的視力比以前減弱了百分之八十。可怕和使人痛苦不堪的頭痛發作起來了。因內傷而引起脊椎骨作痛。紅軍戰士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成了一個殘廢人。令人最痛苦的是:他必須復員。 1920年10月尼古拉從騎兵第一軍第四師復員了。 出院後,他乘車去舍彼托夫卡,回到了母親身邊。下車後,他拄著拐杖吃力地走進家門。 今後怎麼辦?連他自己也無以為計。 全俄第三次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大會在莫斯科開幕了。 弗拉基米爾·伊裡奇·列寧出席了1920年10月20日晚上召開的會議。會上他闡明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的任務。他號召青年學習——學習共產主義。他說:「真正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任務正是要由青年來擔負。」列寧同志提醒大家說:「只有確切瞭解人類全部發展過程所創造的文化,只有對這些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設無產階級的文化,沒有這樣的認識,我們就不能完成這項任務……無產階級文化應當是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地主社會和官僚社會壓迫下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發展的必然結果……」① ①見中文版《列寧全集》第31卷第250頁。——譯者注 為了響應列寧1920年秋天的號召,負傷後勉勉強強恢復健康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就回到了高等中學,後來該中學改名為統一勞動學校。 現在他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了。 第六章 僵臥病榻誓不出列 隨著歲月的流逝,諾沃羅西斯克的日日夜夜更加清晰地鐫刻在拉婭的腦海之中。這些日子是在公路街一所住宅裡的一個舒適的小房間裡——在重病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床邊度過的。拉婭認為這是一段美好的生活。當時,她相信尼古拉能夠戰勝病魔,並將和戰士一起為新生活而戰鬥。 他們倆一談起話來就是幾個小時。尼古拉生活在國家的關懷之中,分擔著國家的疾苦,憧憬著祖國的未來。他驕傲地談起自己浴血沙場的那些日子,而一談到受傷使他退出了先進戰士的行列時就感到痛苦。當年輕的國家極需忠誠的戰士的時刻,他卻成了隊列之外的人了。他未能堅守崗位。 1920年飛逝而去。國民經濟毀於戰火之中。工廠停產,農業生產每況愈下。產品、燃料、衣物奇缺。失業現象日趨嚴重,勞動人民的處境更加艱難。 從基輔野戰醫院出院後,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回到舍彼托夫卡休養,這些日子他一直生活在母親身邊。外傷和內傷都十分嚴重,這他是很清楚的。 但是,他卻沒有倒下。1921年初,他前往基輔工作。 「好媽媽,看起來,你和所有的媽媽一樣,總希望我在家裡多休養些日子。」奧斯特洛夫斯基回憶他對母親說過的這些話,「然而,當我的共青團內的朋友們正積極投身于工作時,難道我能夠閑坐在家裡嗎?」 共青團基輔省委會根據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請求,派他前往西南鐵路機車修配總廠當見習電工,他同時進入西南鐵路電工技術學校一年級學習。 奧斯特洛夫斯基精力旺盛,孜孜不倦地獻身於工作。他平易近人,富有首創精神。在鐵路機車修配總廠,他很快就博得了同志們的愛戴。尼古拉善於把會議開得生動有趣,大家討論報紙時更是興致盎然。不久,他就被選為團支部書記。 在這一時期中,一首著名的歌曲《我們的列車向前飛馳》在工廠誕生了。這首歌曲一直流傳至今。 1921年秋天,基輔處在極其嚴峻的關頭。燃料匱缺,民生艱難。採伐好了的木材還在偏僻的林區,不能運到基輔。對新制度懷有刻骨仇恨的敵人,想方設法破壞運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