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迪生傳 | 上頁 下頁 |
五三 |
|
這時,兩位出租活動電影放映機的兄弟格雷·萊瑟姆和奧特韋·萊瑟姆試圖將影像投在銀幕上。他們建起了自己的實驗室,幾個月後,萊瑟姆兄弟研製出了自己的機器,並於1895年4月21日在紐約為記者們演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望遠顯微兩用鏡」(Panopticon)。萊瑟姆兄弟的放映機是從愛迪生手裡購下的。因此,愛迪生就此對《紐約太陽報》發表談話說:「如果他們把這台根據我的機器改裝的機器展出,還稱之為活動電影放映機,那我不加干涉,而且對萊瑟姆先生作出的任何改進,我都表示高興。如果他們拿著這台機器在全國招搖過市,並給它起了新的名字,那就是騙局。不管是誰,只要他這樣做,我就要起訴,因為很早以前,我就獲得這種東西的專利權了。」 由於競爭對手萊瑟姆兄弟的出現,愛迪生意識到了來自銀幕電影的威脅,於是他立即投入了銀幕電影機的生產。在這一年,發生了另一件有影響的事件。一位名叫弗朗西斯·詹金斯的美國發明家在托馬斯·阿馬特的資助下造出了一台放映機。這台機器的演示和展出都相當成功。同愛迪生合夥做生意的諾曼·拉弗和弗蘭克·甘蒙看了詹金斯—阿馬特的放映機後,確信電影的未來在於向更多的觀眾放映影片。很明顯,如果不單單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看一場電影,那就會賺很多的錢。愛迪生決定同詹金斯和阿馬特聯合生產放映機。愛迪生買下了使膠片制動和啟動更為靈活的托馬斯·阿馬特的凸輪運動的專利,解決了投影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本來他不想在自己的電影機中應用別人的創造,但是,為了儘快贏得這場爭奪的勝利,他也只好使用阿馬特的發明。 愛迪生快速生產出的新放映機取名為「維太放映機」(Vitascope)。1896年4月23日,第一次用這種機器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放映影片,受到公眾極其熱烈的歡迎。 從此,電影製造業就出現了各家公司你追我趕,不斷推陳出新的局面。促成這點的原因之一,就是1891年愛迪生沒有在美國以外的地區申請放映機專利。 第二天,《紐約時報》描述了首次映出電影的情景,它描繪著:「昨天晚上,音樂廳的燈光全部熄滅後,從角樓裡傳出了一陣陣嘈雜的機器聲音,一道異常耀眼的光柱射到了幕布上。於是,大家看到兩個金髮妙齡演員,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飛快地跳著雨傘舞。她們的動作是那樣的清晰鮮明。當她們消失之後,出現了一片驚濤駭浪,向靠近石堤的沙灘衝擊,使觀眾大吃一驚…… 接著,有一個瘦長的滑稽演員和一個矮胖的傢伙,表演了一場滑稽的拳擊比賽;之後,是一出寓言喜劇《門羅主義》和霍坦劇院的滑稽劇《乳白色的旗子》中的一個片斷,重複了好多遍,最後以一個高大的金髮女郎表演飛裙舞而告結束。這些鏡頭都異常逼真,因而特別使人興高采烈。」 這個新奇的發明引起了普遍的驚異。人們簡直把這次演出當成奇跡。活生生的雨傘舞令人目瞪口呆,銀幕上的驚濤駭浪使人害怕,雜耍節目的再現使人心曠神怡,飛裙舞的表演也人人覺得滿意。愛迪生的助手迪克遜曾激動地說:「這是一個神妙的東西,是19世紀魔術的王冠和奇葩。」電影的出現,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無論在技術史或者文藝史上都是一件大事。 這一事件真正標誌著故事片在美國的問世。但應提及的是,巴黎的盧米埃爾兄弟于1895年12月,英國的羅伯特·鮑爾於1896年2月就已開始在劇院放映電影了,這比維太放映機的展示分別早了4個月和2個月。正因為幾乎在同一時期,好幾個發明家都取得了這樣或那樣的成功,所以有人說:「要明確斷定誰是這個領域中的第一位成功者卻是難題。」 恩格斯指出:「科學的發生和發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決定的。」電影,正是在玻璃工業提供了透鏡,化學工業提供了感光藥劑與透明塑料,電力工業提供了電與電燈,機械工業提供了電影攝影機與放映機的條件下,經過人們的實踐、變革,這才創造出來的。 愛迪生在美國電影初期佔有重要地位,並不是因為他早期的發明,甚至也不是因為他的機器的質量。實際上「是因為他通過一系列法律方面的活動,為其攝影機和放映機在美國取得了專利」。為了獨佔電影的發明權,愛迪生在1897年宣佈了一個「專利權的戰爭」,他聘請了許多律師起訴。愛迪生的競爭者一個接一個消失不見了。 只有「比沃格拉夫」和「維太格拉夫」兩家公司還能存在。前者專門拍攝新聞片;斯圖亞特·勃拉克頓創辦的「維太格拉夫」公司則是以拍攝兩部成功的故事片而開始製片工作的。這兩部故事片一部名叫《屋頂上的竊賊》,另一部是在美西戰爭剛開始時拍攝的愛國影片《扯下西班牙旗》。但愛迪生的控訴卻使這一缺乏資本的公司出品大為減少。1898年以後,美國的故事片只有愛迪生公司攝製的一些影片和「比沃格拉夫」公司為自己的電影機攝製的色情短片。由於缺乏競爭,所以這些影片在質量上一直很差。 商人們看到,這種新奇的玩意兒能夠立即發財致富,便拼命地擠進這種欣欣向榮的事業中來。儘管有不少人想努力成為電影製造商,但是能夠壟斷這個行業的只有3家美國公司。內中愛迪生影片公司和比沃格拉夫影片公司,從電影鏡箱時期起就已從事這個行業;維太格拉夫影片公司則是在1899年才踏進這個圈子的。它的兩個創辦人——布萊克頓和史密斯早在1896年就合作經營影戲業,那時愛迪生還未認識到製作電影會得到那麼大的利潤,他把一架放映機賣給前來訪問他的、在報館裡工作的美術家布萊克頓。不久布萊克頓就同他的朋友——職業魔術家史密斯把放映機改造成了一架攝影機。 到了1900年,投影大受公眾的歡迎。在美國大多數城市中,任何有空地的地方都建起了小電影院。在一些大劇院,歌舞雜耍表演結束後也要放映電影。觀眾總希望能看到新的電影。由於觀眾發現節目後放映的片子他們已經看過,便開始退場。因此,需要不斷增加影片數量。 這個時期,對影片需求的增加還有另外兩個原因。一是美國的移民數量不斷增加,他們幾乎不會說也聽不懂英語,但他們能欣賞和理解無聲片,而且也花得起這種短暫娛樂所需要的幾分錢。正如法國喬治·薩杜爾所說:「『鎳幣戲院』從社會最貧苦的階層中招來它們的顧客,特別是以每年當時超過百萬之眾來到美國的移民,為它們的重要主顧。這些移民,大部分來自中歐,因為不懂英語,看不懂美國的戲劇,所以只好到雜耍場、音樂館和『一分錢遊戲場』來消遣。」 因此,美國電影的內容,從它們開始起就不僅成為一份重要的史料,而且成為美國先後本身的刺激力量和教育者。美國著名電影導演、電影史學家兼評論家劉易斯·雅各布斯指出:「電影除了提供一個社交機會和感情經驗以外,還給觀眾送來了信息和觀念。在1902—1903年移民達到高潮時,電影突出地教導新來的移民怎樣尊重美國的法律和秩序、瞭解國內的行政組織,以及取得美國公民身份和美國國籍所產生的自豪。電影使他們熟悉國內外發生的各種事件,因為這些毫無辨別能力的電影觀眾,看了拍下來的東西以後都深受感動,並把它當作真人真事加以接受,電影自然是最有能耐和說服力的。它向移民、窮人和普通人民介紹美國社會的形態,要比任何其他工具更加鮮明生動。從它一開始起,電影除了是一種商品和一門發展中的工藝之外,也是一種社會力量。」 第二,在這個時期,由於歌舞雜耍演員的罷工,劇院老闆希望弄到更多的影片以保證他的劇院不至於關門。到1900年末,「雜耍劇院」的經理們聯合組成了托拉斯以便壓低演員的工資等級。演員們為了對付這一措施,成立了一個名叫「白鼠社」的工會,發動了一次罷工。許多「雜耍劇場」遭到這個措手不及的打擊,弄得關門。而另外一些「雜耍劇場」卻決定不惜犧牲血本,維持營業來打退罷工,開始放映活動電影。這樣,觀眾源源不絕,紛至遝來,使得經理們大為驚訝。不久,「雜耍劇場」托拉斯便公認電影是最有效的武器,可以用來抵制因罷工而引起的「解體、破產和羞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