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迪生 | 上頁 下頁 |
三七 |
|
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愛迪生冷靜地對付這一挫折,他把助手們召集起來並對他們說:「我認為,同我們新的競爭者較量沒有意義。但我們至少要證明,我們國家永遠都不會缺鐵。我認為,現在我們的企業應當停辦。但我們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可以用於我所已經想出來的新事務中。」愛迪生及其助手們在磁選方面創造出的先進工藝,後來在其他方面不止一次地得到了應用。愛迪生製造的磁分離機就是一種例證。磁分離機的效用與已經使用的選礦機不同,用前者較用後者有利。這是一台單極電機,它不直接與粉碎成細末的岩石的磁成份接觸。磁分離機是一個下面裝有很多磁鐵的漏斗車。磁鐵下面裝有漏斗,把精礦和岩石分開。愛迪生所使用的傳送帶,是一個有許多支線並能相互精確配合的傳送裝置系統。在19世紀90年代任何工業中,都還沒有這種系統。 二 磁選礦方面的研究工作停止了,愛迪生認為這並不意味著企業的完全倒閉。他當時思考的問題是,在奧格登斯堡已建造起來的那些東西和已積累的全部經驗,最適合於哪方面的大規模生產。他在生產水泥工藝方面找到了出路。愛迪生預見到,建築業的原料已從用石頭和磚轉到大量地使用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方面來。水泥的需求量將會猛烈增長,因此生產這種建築材料的工藝值得注意研究、分析和加以根本改進。愛迪生詳細地研究了現代水泥的生產,並查明,現有的工藝沒有保障大量生產水泥,因為用以焙燒的水泥窯容量比較小,而裝窯和出窯的過程,會縮短窯的使用壽命。 在奧格登斯堡停止研究工作後不久,愛迪生就組織了一個「愛迪生水泥公司」來領導對水泥生產問題的研究工作。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他購買了一片有石灰石礦床的土地,在賓夕法尼亞州也購買了這樣一塊地,並把粉碎岩石的設備從奧格登斯堡運往那兒。除了磁分離機外,所有的設備新企業都能使用。而大型轉盤窯,以及某些其他機械,如專門配製爐料的自動配料磅秤、粉碎裝置、自動稱量和把粉末狀水泥裝桶或裝袋的裝置,都得專門設計和製造。 1907年水泥廠投產使用。工廠完全實現了機械化:全廠日產量為1100桶(大約220噸)。每一窯日產量為200桶(約50噸)。預期能夠用增加窯數的辦法來繼續擴大生產。愛迪生的窯長約50米,寬3米。大型窯的設計原理證明是正確的,所以愛迪生開始生產廉價水泥,這就更大地提高了對水泥的需求量。當時,即在20世紀初,水泥主要是用於來配製灰漿,供砌石、鋪水泥路和生產鋼筋混凝土構件。愛迪生認為,水泥應用的前景頗為寬廣。愛迪生產生了「澆注式房屋」的想法,也就是用專門機器把水泥漿澆注到模裡而製成框架式的房屋。愛迪生關於澆注式房屋的方案是以下列方式表述的:我總是力求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些什麼,以便使我國人民進一步擺脫繁重的勞動,並力求創造出最大的可能性,使人類得到幸福和繁榮。我認為,如果我們建立一個工廠,它能生產出比現代水泥質量更好、價格更低廉的水泥的話,我們一定為此作出努力。如果我們能實現這一點,那麼一座有六個房間的水泥房子,我們可以只花300美元就建立起來。 為了實現這一點,應當詳細研製出各種構件,用這些構件,可在幾個小時內就能在建築工地把模具安裝好。模具的結構和材料應能多次使用,容易拆裝。澆注的水泥應當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固著力強,凝固得快。愛迪生深入研製出了相應的配方,這種配方經過多次檢驗,被認為是合乎標準的。為了澆制房屋,他需要有磨得很細的水泥,於是他就製造相應的機器。建築澆注式房屋的整個工藝過程的試驗表明:模具安裝需要幾個小時;用專門的攪拌機和傳送帶來進行澆注需要6小時;水泥漿的固著和凝固需要四晝夜。 這些過程完成後,房屋骨架就製造成了。這是建築方面的創新工作,這一新工藝能夠快速地建築出廉價房屋。在愛迪生之前,如果不把美國建築師威廉·連索姆算在內(儘管他也產生了類似的想法),沒有任何人在這方面進行過研究。大塊材料建築法和大塊壁板建築法,被認為是現代先進的建築技術方法,並在蘇聯和其他各國得到廣泛的應用。這一大規模的快速住宅建築法與愛迪生所提出的澆注式房屋建築法根本不同,但是它們之間也有某些共同點:廣泛使用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為此就需要大量水泥,而水泥的生產應當用工業生產方法來進行;需要用工業生產方法和大規模地預備非建築零件(愛迪生用的是模具);需要推廣建築標準化。 建築澆注式房屋的工藝發明,沒有給愛迪生帶來物質利益。在設計、製造機械和模具,在對澆注模具用的水泥成分進行試驗等方面,他花費了不下10萬美元,而他所獲得的成果沒有付諸實踐。但這並沒有使他放棄這一領域的工作。他重新坐在畫圖板前,設計大容量的轉盤窯,並指望能發展大量生產高質量的廉價水泥。「愛迪生水泥公司」所生產的水泥,開始在美國的一些體育場(其中包括布朗克斯美國體育場)、大橋和大型建築物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個企業給愛迪生帶來了利潤,而這些利潤足能彌補磁選礦方面研究工作所造成的虧損。 三 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變成了一個巨大的作戰地區。美國是一個中立國。社會輿論基本上贊同政府的這一立場。愛迪生發表了意見,表現出了自己的和平主義精神,而認為他的國家參加屠殺人類的戰爭是不能容許的。在德國潛艇1915年5月擊沉橫越太平洋的定期客輪「盧西塔尼亞」號以前,這種觀點在美國人中間很普遍。但當德國開始了無限制的潛艇戰時,美國就開始準備參戰。1917年4月美國對德國宣戰,這對結束戰爭起了一定的作用。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初期,在美國就已感覺到許多化學材料不足,因為這些材料在和平時期多數是從擁有大規模化學工業的德國進口的。特別突出地感覺到石炭酸(酚)和苯十分缺乏。石炭酸適用於製造唱片,所以這一工業部門在戰前就是石炭酸的最主要的消費者。在戰時,對石炭酸的需求量猛增,因為石炭酸是生產苦味酸所必需的,而從苦味酸中能製造出烈性炸藥即苦味酸鹽,特別是制出具有巨大破壞力的三硝基酚。1914年9月1日,美國的石炭酸和苯的儲藏量不夠使用一個月。在德國,石炭酸是從煤焦油中提煉出來的。愛迪生決定詳細研究出生產合成石炭酸的方法。他問過許多專家,他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愛迪生卻著手進行試驗。他組織了一個由他本人親自率領的「日夜突擊隊」。不到三個星期,愛迪生獲得了解決辦法:由他倉促建成的工廠每天生產酚350公斤左右,而後來日產量提高到一噸。過了一段時間又建立了第二個工廠,酚的生產量每晝夜達到6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