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迪生 | 上頁 下頁 |
一九 |
|
1899年,「法國留聲機公司」開張營業,並在西班牙開設了分公司。1901年10月3日,建立了一個新公司「維克托留聲機公司」,擁有專利特許證的埃·別爾利穆爾和製造留聲機唱片所用化合物的專利權擁有者埃爾德裡茨·約翰遜都加入了該公司。唱片直徑增大到30釐米,可放4分鐘,歌劇的歌詞也能全部錄製到唱片上,而用當時的輥子放音,卻只能持續兩分鐘,因而放歌劇歌詞錄音的只好分兩次聽(由於換輥子而中斷)。在1908年10月,愛迪生及其助手才研製出一種叫做「琥珀油」的制輥子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可以在1英寸長的輥子上刻畫出200(代替以前的100)個音槽,這就使放音也能延長到4分鐘。愛迪生曾在巴黎歌劇院的演員和其他著名歌唱家演唱時,把許多歌詞錄製到塗有琥珀油的輥子上。 愛迪生從1912年開始採用可以演奏到3000次的特別堅硬的無噪音的琥珀油輥子。用這樣的圓筒和留聲機,特別是用愛迪生所採用的金剛石唱針錄出的音和放出的音,質量都特別好。愛迪生已做到了圓筒旋轉速度完全固定不變,也消除了唱片中最常見的音槽內部損壞的現象。對於在聲學上高要求的錄音來說,他的唱針垂直移動的錄音方法,要比別爾利穆爾的方法好。儘管作了這些改進,往輥子上錄音的方法還是逐漸停止使用了。輥子的生產也逐漸停止了,唱片獲得了勝利。在留聲機設計中舍去了一個大管子,這樣留聲機就變得小巧玲瓏。隨著歲月的流逝,留聲機就和無線電連接在一起,製造出了電唱收音兩用機和電唱機。 1928年,「維克托留聲機公司」加入了一個無線電公司,即「美國無線電公司」,而在1929年,愛迪生由於明白這一機器昌盛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而停止生產留聲機。用機械方法進行錄音的發明優先權,公認屬愛迪生。他在1889年製造出了完善的留聲機。所以瑞典科學院頒發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以資獎勵。留聲機在錄音和放音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以後,它應該讓位給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出現和發展起來的更進步的方法和設計。愛迪生留聲機的發展與他的其他電工技術發明起初並沒有任何聯繫。 把電動機用於留聲機系統,就使留聲機與電工技術有點接合了。在愛迪生的一些發明中,留聲機是直接包括在電器系統之中,並構成了純電工技術裝置的極為重要的部件。在發明留聲機和創造出第一個留聲機模型後不久所製造成的電話錄音機,就屬這種機器。正如名稱所表明的那樣,電話錄音機乃是電話和留聲機的一種組合體。在這一機器中,使膜片發生振動的不是人的聲音或其他聲音,而是來自送話台而又流經電磁鐵繞組的電流的作用。電話記錄器,就是把通話錄製到留聲機輥子上的機器(1914年)。 這種機器或是用來把全部交談記錄下來,或是用來在被呼叫的用戶不在場時把對方電話通知記錄下來。愛迪生獲得了「愛迪風」專利特許證:這是辦公用的口授機的變體(1914年),它可以對已錄製下來的錄音進行更正和增補,是一種靈敏度很高的裝置。以上已對愛迪生的聲動機作了描述,這個聲動機中的口承和膜片同留聲機一樣,它可以用來測量聲波。不僅愛迪生,而且其他著名的發明家,都產生了要把留聲機同其他電信器械組合起來的想法。例如,俄國發明家帕·米·戈盧比茨基於1881年10月29日獲得了電話-留聲機專利權。 五 愛迪生在研究能使人看到運動著的圖像裝置的最初階段就利用了留聲機的原理。現在,這已成為一個廣袤的領域,成為龐大的工業部門成為叫做電影業的重要文化和藝術的部門。托·阿·愛迪生就是電影搖籃的主人。確切地說,電影搖籃本身就是愛迪生製造的。主要是用他自己的勞動,還有其助手們的努力,才為這一新的事業奠定了基礎。後來它吸引了許多人參加,開始得到迅速的發展,並居於目前已經完全鞏固起來的顯著地位。據愛迪生自己說,由於他知道了戈爾諾爾於1833年所發明的活動畫片玩具,他才產生了製造電影機的想法。這一裝置是由一個圓筒組成,圓筒壁上刻有許多條與軸相平行的縫隙。圓筒內,縫隙的下面有一條紙帶,紙帶上繪有某一動作的連續圖像。如果使圓筒往一個方向疾轉,從縫隙裡看對面繪有圖像的紙帶,看到的仿佛是運動的圖像。 這一裝置是根據人的眼睛的視覺慣性對運動所造成的錯覺。起初,活動畫片玩具圖像是用手繪製成的,到了70年代用照片代替了圖片,獲得了更加理想的效果。埃·日·默裡在法國和埃·繆伊布裡茨在美國,都做了使人產生圖形在運動的印象的試驗,這是很有意思的。繆伊布裡茨沿著跑馬場的跑道排列上幾架照相機,於是就拍出了馬奔馳的一系列連貫性照片。照相機快門是用電線連接在鋪放在跑道上的木板上,跑來的馬匹一踏上了木板,就把照相機快門打開了。 當用具有相應的和均勻的移動速度的裝置,把這一連串的(12張和更多的)連貫性照片投影到屏幕上時,屏幕上就出現了馬奔馳的圖像。1886年,繆伊布裡茨拍攝了許多走動的馬、狗、鳥等題材的照片。在此之前,他已改用一架裝有同支撐輪一起轉動的幹底板照相機進行拍攝,1秒中拍攝了12張照片,這是一種明顯的進步。這些試驗使愛迪生很感興趣,但試驗結果還不太完善,所以他注意到的只有一點:一定可以利用視覺的慣性現象來獲得活動物體的圖像。 1887年,愛迪生在西奧倫治的實驗室建築已竣工。此時愛迪生在專心致力於留聲機改進方面的研究:他正在緊張地對塗有蠟制混合物層的輥子進行試驗。愛迪生無法親自從事電影機的研究工作,但他也不想對這一問題置之不理。他的助手之一烏·迪克遜是一個很熱心的攝影愛好者,所以愛迪生就委託他設計出一架拍攝活動目標的照相機。愛迪生對他作了具體指導。當時各種照相機差別不大,但仍可以挑選到最適合於這一目的的類型。迪克遜挑選了這一類型的照相機。1888年初,他拍攝了許多活動目標的照片,而且每一個「畫面」的尺寸都不超過1/16×1/16英寸(約1.6×1.6毫米)。拍攝出來的這些畫面是這樣的:其總和應構成所拍攝物的動作的一個完整過程。這種解決方法愛迪生並不滿意,他又提出了一個新的任務:用快速拍照法來進行連續拍攝,這樣就可以獲得大量圖像並應通過利用視覺慣性現象的裝置來觀看這些圖像。雖然其他工作極其繁重,但愛迪生還是積極地著手研究這一問題。經過幾個月的研究之後,愛迪生於1888年10月8日向專利局提出了這一初步裝置的專利申請,他對這一裝置的作用作了如下敘述: 我正在試驗一種機器,這種機器可以為眼睛做出像留聲機為耳朵做的事情;這種機器能拍攝活動物體並放映出來,而且其形式也是既經濟、實用而又方便。我把這種機器叫做活動電影放映機,即激動景物機。 愛迪生所運用的製作方法的特點是什麼呢?他的發明是把有連續性的一系列的圖像,快速拍攝到位於圓筒(輥子)或扁平盤(薄片)上的呈連續不斷的螺線狀帶上;這一過程與他所發明的用留聲機進行錄音的方法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圓筒的轉動是斷續的(每轉到某一角度,都要停一次);當圓筒不動時再進行拍攝。圓筒表面應有一層感光層;圓筒的轉動和停止都應與照相機快門的啟閉同步,而且應當是自動的。在用固定不動的照相機的情況下,無論要使圓筒轉動,還是要使圓筒作縱向位移,都要使用電動機操作,而不能用手操作。愛迪生在對這些器械繼續進行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採用如留聲機中那種能連續轉動,而又能作連續縱向位移的圓筒是更加正確的;拍攝本身就應當是斷續的,並且使用與人的眼睛的視覺慣性因素相一致的速度拍攝。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