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迪生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同時愛迪生又產生了一種製造電話增音器的想法,這樣就能擴大會講話機器的應用範圍。當愛迪生轉而對機器進行定型設計的時候,他就選擇了帶有螺旋形槽紋的圓筒表面作錄音之用。這樣的圓筒(輥子)裹上了能顯出膜片運動痕跡的錫箔。由愛迪生的助手約翰·克留濟所製作的第一個留聲機,是在1877年12月6日製造成的。很快,留聲機樣機就被送到了《科學的美國》雜誌編輯部。最初的一些留聲機製作還很粗糙,曾引起人們對它的效用產生懷疑。但愛迪生決心設法改進這一裝置,他對演示採取了種種措施並不斷地對留聲機進行研究。他建立了一個「愛迪生留聲機公司」,並於1878年1月舉辦了留聲機展覽會。1878年4月18日,愛迪生在華盛頓國家科學院會議上演示了留聲機,而後來又演示給海斯總統和著名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亨利看。在美國,人們到處談論起留聲機來。為了使留聲機得到普及,愛迪生於1878年5月6日在《北美評論》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列出了可以使用這一機器的各種場合: 1.不用速記就可以把口授的東西記下來。 2.為喪失視力的人即天生盲人出版留聲機「書」。 3.研究演講人的技巧。 4.播放音樂。 5.錄製家庭成員的演說、回憶錄和親人的說話聲等。 6. 7. 8.正確地播放外國語的語音。 9.用於教學目的:重複教師的講解等。 10.與電話機相接:在被傳呼的用戶未到時記下傳來的話,用於轉發或其他聯絡任務。 的確,留聲機的潛力很大,用途是多種多樣的。各方面的專家都可以把上面的使用場合加以擴大。安東·魯賓施坦贊許地評論了留聲機,他認為,音樂作品的演唱者應廣泛利用留聲機,要經常聽聽錄到留聲機輥子上的自己的演唱,因為任何一個發音不正確的音調,任何一個聲音的走調,都躲不過這些輥子而被錄下來。 留聲機也在歐洲引起人們很大的興趣。威廉·普裡斯在1878年1月演示了留聲機模型,並在倫敦皇家學院作了關於留聲機的報告;弗利明格·詹金教授,根據記述製作了一個留聲機模型,並在愛丁堡作了關於留聲機的報告。在1878年巴黎博覽會上,演示了這一尚未完全定型的機器。 1878年上半年,曾試驗了各種結構略有不同的留聲機。進行了用螺紋槽唱片代替輥子的試驗,因為把箔放到平面上要比放到圓筒形輥子上容易。但這時也發現,圓盤中心部位失真嚴重,以致不得不放棄這種想法。無論是在錄音還是在放音的情況下,都不可能用手使輥子以固定不變的角度和速度進行轉動,所以就得設計出一個有彈性發條的裝置。愛迪生1878年在巴黎期間,在科學院作了關於留聲機的報告,雖然這個科學院一度對自己國家的科學家斯科特和格羅在錄音機方面的發明並不感興趣。 留聲機也在其他許多國家進行了演示。但在1878年博覽會之後,電照明吸引住了愛迪生,他就沒有花太多精力對留聲機作進一步改進。應當承認,當時的留聲機還有重大缺點。例如放出的說話聲帶有鼻音,「O」這個音發得也不清楚。話語是完全能聽辨出來的,但嗓音的音色有些失真。如果重複使用錫錄音片,那麼放的音色就會愈來愈糟。還有其他一些缺點,而這些缺點是與用搖把相聯繫的,即在用手來操作搖把的情況下無論是在錄音時,還是在放音時都不可能使圓筒作勻速轉動。在1881年巴黎電氣博覽會上,愛迪生的留聲機並沒有使人們特別感興趣。電照明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吸引住了愛迪生,因此他有幾年沒有去研究如何改進留聲機。在隨後的一些年月裡,他曾先後花費了近300萬美元來進行試驗,最後才成功地製造出一種機器,它能錄製和播送整套逼真的樂隊演奏的交響樂。 三 在改進留聲機的過程中(到1888年為止),愛迪生得出的結論是,就錄音的過程來說,錫箔錄音片不完全適用。他就開始用蠟作試驗,而他曾提出要把這種蠟塗到輥子面上。他找到了使錄音不失真的各種蠟的配方;但用這種東西錄音是很貴的,而且蠟層也容易破碎。試驗了具有相當硬度而又不破碎的硬質蠟;這些試驗得出了可喜的結果,但還是未能獲得圓滿成功。愛迪生在改進留聲機的工作中所碰到的困難使他很懊惱,但並沒有削弱他對最終要獲得成功的信心。愛迪生在1887年11月6日的《紐約世界報》上,報道了他當時已經設計出來的留聲機。 機器重約100英鎊,並且價錢很貴。除了擁有專門知識的人外,任何人都不能從這個機器中得到一點好處。鋼針尖在錫箔上所留下的痕跡不能保持很長時間。對我什麼時候能看到留聲機在經過改進後能很好地錄音,然後能清晰地放出來一事,我不抱很大希望。但我確信,如果這一點我辦不到的話,那麼後代肯定辦得到。我確信,我已播下了種子,所以我本人才停止了對留聲機的研究。我現在正研究著電照明。 但過了一年半之後,即在1889年4月27日,愛迪生在巴黎美術學院演示了面目一新的留聲機,有著名作曲家查理·古諾、詹森教授、奧馬利斯基公爵等人參加的委員會,在那裡試驗了這一機器。愛迪生是怎樣在那麼短的期間解決了他認為可能將要由後代來解決的如此困難的任務呢?這些年中曾發生了以下事件。在華盛頓的阿·格·貝爾的實驗室裡有兩名工作人員奇切斯捷爾·貝爾和查理·泰恩特,從1881年開始研究改進留聲機。他們於1885年6月27日遞交了名為「錄聲機」的會講話機器的專利申請書。 他們用各種蠟,其中包括普通的蜂房蜂蠟和由蠟棕樹(一種生長在北巴西的植物)葉子煉製成的硬質蠟的混合物,來代替錄音痕跡不堅實而且經常損壞的錫箔。此種樹葉的表面上分泌出的棕蠟呈淺灰色幹粉狀。蠟的混合物被塗在圓筒上,再在車床上仔細地把表面車平。唱針就像在愛迪生機器中那樣沿著音槽上下垂直移動,但要深入到蠟的音槽裡面,並在那裡刻畫出痕跡。愛迪生機器中的鋼針安裝得無伸縮性,而在貝爾和泰恩特的錄聲機中鋼針卻能「浮動」,不會刮掉材料。 1886年5月,貝爾和泰恩特獲得了錄聲機專利特許證;他們裝配了電動機使圓筒以固定速度轉動,這就比愛迪生的手搖留聲機更加合理。這兩位發明家完全承認會講話機器的發明優先權屬於愛迪生,並認為自己的研究只是改進了留聲機和發展了愛迪生的想法。他們找愛迪生,提出要把全部研究轉交給他,並商定要共同把這一發明交由商業市場出售:儘管這種錄聲機還很粗糙,但它發音要比錫箔留聲機好。他們甚至同意這一機器可以不叫「錄聲機」的名字。但愛迪生堅決反對這一建議,因為他認為,除了固定唱針的方法不同外,貝爾和泰恩特的研究中沒有什麼新東西,並拒絕了進行任何洽談。所以他們於1887年就把自己的專利權賣給了生產辦公口授裝置而建立的「美國留聲機公司」。這個公司在倫敦開辦了歐洲代辦處。愛迪生電告自己駐倫敦的全權代表古羅,要他不要與貝爾和泰恩特代辦處的代表打任何交道。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