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中蘇關係內幕紀實 | 上頁 下頁
六〇


  §中美經濟和軍事協定

  (1979年6月~1981年)

  1979年以前,儘管中美兩國貿易實際上起伏較大,但兩國貿易量已達到了頗具規模的水平。兩國期待著關係正常化會導致兩國貿易的穩步增長。1978年12月18日,中國外貿部長李強表示,美國公司可以在北京設立永久性辦事處。美國公司可以同中國貿易公司共同承擔風險。他補充說,「只要條件適合,中國準備接受外國貸款。」這似乎與中國先前的「自力更生」政策相悖。

  1979年1月5日,美國鋼鐵聯合公司同中國簽訂了一個關於在中國東北吉達山建立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的礦石加工基地的協定。這項工程擬於1983年完工。3月2日,中美兩國就尚未解決的所有權問題簽訂了一項協定。

  1919年5月8日,中美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了四項有關中美兩國科學和技術相互交流的協定。接著,6月12日簽訂了一項關於美國向中國援助一台五萬千瓦高能加速器的協定。6月22日雙方簽訂了一項關於醫療和公共衛生的五年合作協定。1979年7月7日,中美兩國簽訂了美國允許中國為最惠國的協定。這一貿易協定於1980年2月1日生效。結果,美國將中國產品的稅率從20%降為10.5%左右(這一稅率是美國對非社會主義國家所採用的貿易稅率)。

  1979年12月蘇聯出兵入侵阿富汗後,1980年1月5日至9日,美國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訪問北京。中國方面同他會談的有:徐向前元帥、鄧小平副總理、耿飆副總理以及外交部長黃華。訪問期間,布朗暗示,儘管沒有打算採取共同的步驟以加強「這一地區的其他國家」以對付蘇聯佔領阿富汗,但中國與美國除了在外交方面進行合作以外,同時在防禦領域也應當進行合作(關於這一點兩國都有同樣的看法)。

  1980年1月10日美國國防部長布朗發表聲明說,美國將向中國提供新的技術,但不是提供武器,雖然其中某些技術可以用於軍事目的。1月24日美國國防部宣佈:美國正準備向中國出售軍事裝備(包括攻擊性武器)。據透露,布朗在訪問北京期間,他就已經著手進行這宗交易了。5月中旬,中國副外長章文晉在訪問華盛頓期間,宣佈了某些訂貨協定。3月底,耿飆也曾宣佈過同樣內容的協定。1980年9月,美國政府同意批准有關先進電子和軍事設備的400多種產品的出口許可。據報道,從戰略的重要性考慮,中國準備向美國出售稀有金屬。

  正象布朗訪問中國期間,中美官方報紙宣佈的那樣,1980年1月24日,中美兩國簽署了一份關於在中國建立一個信息地面接收站協定的備忘錄。該站接收的信息由美國代號為Landsat——D衛星系統傳送。美國國防部承認,儘管這一衛星系統用於民用,但該系統的技術也可以用於軍事。

  1980年3月,中美兩國簽訂了一項協定。這項協定為美國大規模援助中國發展水電工程鋪開了道路。協定是根據

  1979年8月美國副總統瓦爾特·蒙代爾訪華商談的內容簽訂的。

  1980年4月4日,美國總統卡特授權美國進出口銀行給中國發放貸款,以便有利於美國在華推銷商品。1981年5月,中國銀行與美國進出口銀行簽署了一項協定。1980年9月17日,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又簽署了一項有關領事航海和民航協定。同一天,美國同意從1980年起到1982年止,美國有限度地從中國進口六種紡織品。

  1980年10月22日,中美兩國在北京又簽署一項協定。根據該協定,從1981年起到1984年止,中國每年將從美國購進600萬噸到800萬噸穀物。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總值從

  1978年的110億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230億美元;從1980年的480億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550億美元。雙邊貿易的平衡對美國十分有利。美國大批量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農產品。

  1981年6月14日至17日,美國新上任的國務卿亞歷山大·黑格在北京進行正式訪問。期間,他同黃華、耿飆(最近被任命為國防部長)以及負責經濟方面事務的副總理薄一波舉行會談。同時還會見了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趙應邀出訪美國)、鄧小平。

  1981年6月16日,國務卿黑格宣佈,美國方面已原則上同意考慮中國向美國購買武器的請求。第二天,美國國務院還強調出售的武器僅僅是用於防禦目的而已(儘管美國承認「某些武器裝備明顯地能夠用於防禦和進攻的目的」)。

  美國國務卿說,會談是富有建設性的。他還強調了裡根總統希望同中國發展關係,希望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結盟」的法律條文;他還希望改善出口控制手續,擴大同中國的貿易。中美兩國一致同意建立一個美中商業貿易聯繫委員會。黑格說:雖然他還沒有來中國完成「出售武器的使命」,但是,「我們確實一致同意我們的防禦體系方面的交流能進一步擴大。」他還說,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將於8月份訪問美國。屆時將討論武器的銷售問題。而這將是對「雙重使用技術的實質性放鬆」,即商業和軍事潛力、軍火項目的限制將進一步得到解除。

  1981年6月19日,《真理報》在評論黑格的聲明時指出,黑格的聲明「鼓吹中美由敵變友,是在擴大軍事戰略方面而採取的一個重要步驟。黑格的聲明旨在作出最大努力,利用中國的反蘇傾向進行冒險,目的是損害緩和局勢,挑動局部地區發生衝突,威脅世界和平。」6月27日,《真理報》在一篇署名為「I·亞曆山德羅夫(蘇聯發表半官方評論常用的筆名)的文章中,對黑格的聲明進行了更為詳盡的分析。

  中國軍事化的危險……在於存在著如下事實:「中國人手中的美國武器將首先在中國較小的鄰國使用。順便說一下,在這些鄰國中,有美國的盟國。」文章接著宣稱:「很明顯,中國在加速實現它在東南亞和南亞的領土要求……如果華盛頓利用現在中國領導人狂熱的反蘇情緒來推行美國的全球反蘇戰略,北京會因有自己的利害關係而追隨之。也就是說,使蘇美兩國相鬥,經過核戰爭後,中國就能夠統治全世界。按照北京的計劃,這場核戰爭將消滅美國和歐洲,但會有許多或數億中國人存活下來。……以反蘇為基礎的中美合作,在對待蘇聯方面,在蘇美、蘇中關係的來龍去脈方面,應考慮採取什麼樣的方式。」

  1981年6月16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廣播說: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由美國提供設備、中國人操縱的兩個電子情報收集站,正在監測蘇聯在中亞的導彈試驗。第二天,《紐約時報》證實了這一廣播。但僅說只有一個情報收集站。中美雙方官方發言人就此事拒絕作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6月18

  日,塔斯社在引證這篇報道時指出:中國人已經扮演了為「帝國主義情報服務自願代理人」的「可恥角色」(1979年4月,鄧小平曾對一個來訪的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代表團說,中國將進口美國監聽設備,在單獨由中國人充當監聽人員的條件下,同美國共同使用這些情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