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走過西藏 | 上頁 下頁
一一五


  §第一章 查古村的歲時祭祀

  ——田野上古老儀式在勉為其難地進行——農婦尊珠旺姆和她的一家——
  農事歌謠——尋訪土地女神,神話消失——乘坐牛皮船去拉薩經商的年輕人——
  到牧民家裡去——查古村出身的知識分子群佩——
  邊巴回到查古村,邊巴再也不回查古村——

  前年(一九九一年)秋季,當我們在西藏中部農區走來走去,頗費心機地為電視系列片《西藏文化系列》采點,尤其是要尋找一個在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中,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土地崇拜儀式的村莊時,查古村和拉薩附近的幾個村莊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後經深入採訪,反復比較,最後確定了查古村。然後從春耕開始,到秋收冬灌,跟拍了大半年,才無奈地發現先前先入為主的意圖只是部分地實現了,實際上了鏡頭的與初衷已相去甚遠,成為「有心栽花」和「無意插柳」的笑談。生活現實堅如磐石地擺在那兒,你只能如實地去表白它,而不可能一廂情願地去導演它。由此導出一個經驗結論:西藏鄉間生活如此紛繁,隨便哪一個村莊都富有深厚意味。今後再拍的話,不妨採用抓鬮的辦法,或隨興之所至在任何一個村旁停下車來,你必定豐收。當然,前提是你必須長時間地待在那兒,肯吃苦,能深入。

  當初選擇查古村作為跟拍點,並非出於特別考慮,恰恰相反,是因為它的普通。這個村莊屬￿拉薩近郊,在城邊拉薩河以南幾華里的地方,但隔河卻未能相望——乘牛皮船到達對岸後,須拐進東南向的山坳,在城邊只可能看到查古村背後的山脊。從查古村西北望,則可直視拉薩西郊的巨大的白色城邦、舉世聞名的哲蚌寺——事實上,查古村的精神生活也一向被哲蚌寺的光芒所籠罩。說查古村之普通就在於它現狀的一般:這個擁有四十八戶、三百多人的小小村莊的生產能力、生活水準在柳梧鄉所屬三個村子裡名列第二;而柳梧鄉在堆龍德慶縣內也屬中等——一般說來,這類平凡更具有普遍性因之就具有了鄉村的代表性。唯一特別的考慮是,舊時查古村作為拉薩寺院功德林的莊園谿卡,祭祀活動比較集中規範,尤其是遍訪不得的春耕儀式近年間在這裡已得到恢復。況且它也是我們的老朋友群佩老師的家鄉。

  查古村地久天長地坐落在山谷深處,查古村的日子徐緩地進行著。有關這個村莊的人和事,過去和現在,且聽我從容道來。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五日,藏曆水猴年元月初十一日,是查古村人擇定的舉行開耕的吉日。同時擇定的還有吉祥的方向、地點和一對屬相相同的少男少女。

  這是一個寒氣猶存但陽光明媚的春日。一大早,我們的攝製組就進了村。拍了人們更換節日盛裝,又拍了人們為閒置一冬的耕牛披戴軛具——給耕牛紮紅系彩,把兩頭牛用軛具固定在一起,就是西藏農區特有的「二牛抬杠」。炊煙融進晨霧久久不肯散去的村落裡,又滿滿地充盈起喜悅的氣氛。當太陽高高在上的時候,家家戶戶走出了舉著彩旗彩箭的、端著五穀鬥的、吆喝著牲口的人流。全村人無分老幼全都來了,沸沸揚揚全都走向村中央宗教場地瑪尼拉康跟前的那塊田地上。香柴柏魯燃起來了,初上軛具的耕牛又跳又咬,人們就拿五穀糌粑團塞進牛嘴,又在它們的額上角上抹酥油。

  西藏農區的耕牛叫犏牛,是犛牛和黃牛的雜交種,模樣也介於它們的父母之間:接近犛牛,但全身毛髮特別是裙毛和尾巴都比犛牛稀短得多。為了上鏡頭以體現特色的緣故,我們向村人提出能否將大個犛牛排在前面,得到的答覆是千萬不可:要是鄰村人看到電視上的查古村竟然拿犛牛作頭牛和耕牛,肯定要大大地笑話我們窮,因為一頭犏牛的身價是犛牛的兩倍,拿兩頭犛牛才換得一頭騙牛。

  後來聽群佩老師說,犏牛身價高,因為它馴服,力氣大,既恭順又能幹。就像騾子之于它父母馬和驢。

  環繞著田地中央的一塊名為「阿媽塞多」的白石頭,村婦不停地往香柴堆上加柴撒糌粑,一旁的僧人在念經。頭戴金花帽、身穿黑氆氌藏裝、手執匕首的男人們和穿著豔麗襯衣、圍著彩色圍裙、手牽著手的婦女們分列兩旁,音調歌詞不同、節奏疾徐不一的男女聲無伴奏混聲合唱交織著響亮起來。這是春耕儀式的高潮,要持續很久直到結束。

  男人們唱的是古代武士戰歌——「拜」,歌詞大意:

  山中有呢還是山中無?山中確有座大雪峰。
  如果山中沒有雪峰呢,哪裡會有雪水流下;
  如果雪水未聚集成湖,用什麼去澆灌莊稼。
  ……
  站在右邊的雄壯男子,站在左邊的美麗姑娘,
  會不會唱「拜」都來試一下吧,
  會唱的就請響應伴唱,不會的請念六字真言。

  女人們唱的叫「諧青」——大歌舞,歌詞大意:

  太陽從何處升起,太陽自東方升起,
  世界的土地河流,是溫暖陽光賜予;
  月亮從何處升起,月亮白山頂升起,
  沒有太陽和月亮,世界將暗淡無光;
  大鵬從何處飛出,大鵬自上方飛出,
  高尚人聚會之處,大鵬從空中掠過。
  ……

  在春耕儀式上象徵性地做過犁地撒種的動作之後,從第二天開始各家戶就可以自行安排農事了。順便收集了幾首《耕地歌》,其一為:

  公犏牛你不要唱悲傷的歌,
  母犏牛正在草地上為你借草。

  另一首是:

  沒想到連桑桑拉姆也會騙人,
  跟生了三個孩子的老婆不要說真話。

  春耕播種之後,原本有一個極熱鬧的送肥的工作很儀式化。現在也還送肥,但不再熱鬧了。主要原因在於從前村裡連馬車都沒有,運輸工具是毛驢,為此村人多養毛驢,並且大家都為莊園主幹活,集體行動。每五頭毛驢為一組,毛驢皆披紅掛彩,風光得很。送肥路上,後面一組想要超過前頭一組,就會發生愉快的爭執,相互間說出一套套挖苦奚落的俏皮話,藉以打趣逗樂。獎品「酥油粑」頒發給後來居上者。如今分田到戶了,毛驢也少]」,更有人家用手扶拖拉機送肥,儀式就從簡。只將白石供奉於肥堆上,為的是取悅於它所象徵的土地女神。

  查古村嚴格遵守著的還有兩項「小敬神」和「大敬神」的民間宗教儀式。根本意圖仍在於祈求莊稼豐收。所敬之神為同一個,或同一群。本村的「域拉」——鄉土神有一個長長的名字叫「波欽域拉嘎布察龍丹瑪久尼」,含有大和白的意思,十二丹瑪(丹瑪久尼,地母)是藏區共有的地方護法;另外本地的贊神巴瓦本堆(憤怒七兄弟)也是藏地共有的著名贊神。這兩個儀式都須集結起全村人,在東南山谷深處的拉丹地方舉行,所有的神靈都聚集在那兒。人們繞村進行時,要分別在九個地方逗留,爆桑和唱歌。據說這些地方是一些小型土地神分而治之的地方。播種後的藏曆四月初八日小敬神,含義為對於未來豐收的委託寄存:眾位神只呵,拜託您好生看護莊稼,不使災害降臨。收割前的藏曆七月初八日的大敬神,則是答謝:眾位神扶呵,現在我們將存放於此的豐收取走,感謝您一年中看護莊稼的恩情!另外還有請示收割的意思,此前是嚴禁動鐮收割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