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共往事鉤沉·千秋功過 | 上頁 下頁
三四


  ※第五章 新中國文壇第一大冤案

  ——「胡風反革命集團」案

  「胡風反革命集團案」是建國後文壇第一大冤案,這樁長達25年的冤案一度使數以千計的人入獄受審。

  據統計,所謂「胡風反革命集團」案,一共涉及2100多人,逮捕92人,隔離62人,停職反省73人。到1956年底,絕大部分人都作為「受胡風思想影響」予以解脫。正式定為「集團分子」的有78人。其中包括共產黨員32人。

  這78人中「骨幹分子」23人,到1958年5月,予以撤銷職務、勞動教養、下放勞動等處理的共61人。

  §少年胡風初露才華

  胡風,原名張光人,筆名胡風。1902年11月2日生於湖北省蘄春縣赤東鄉中窯村。在他出生時,家境已經衰落。他排行第三,上有兩個哥哥。全家只有胡風一人讀書上學,走上了文學道路。

  胡風從五六歲起,就幫助家裡幹活,拾草、砍柴等農雜活都做。整天和窮困兒童為伍,使他帶了濃郁的「泥土氣息」。苦難的童年,使胡風目睹了中國黑暗社會農民的悲慘生活,埋下了反抗和鬥爭的火種,養成了剛毅和倔強的性格。

  胡風11歲才上村學。他學習成績很出色,受到教師和同族長輩的稱讚。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胡風在村塾讀了6年的古文後,考入了新式的公立小學。1921年高級小學畢業後,又考入省城武昌啟黃中學。新文化的浪潮,已席捲到武漢,在武漢城裡出現了大批新文藝作品,先是《新青年》和《晨報副刊》上魯迅的作品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在新文化運動影響下,胡風開始以新詩形式,抒發他沉鬱的心情,同時又以小說的形式,創作了反映「二七慘案」的《兩個分工會的代表》,寄給上海《民國日報》,發表於該報副刊《覺悟》上,這是胡風發表的第一篇作品。

  §理想破滅

  1923年3月,胡風隻身奔向南京,就讀於當時頗有聲譽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學。這時,發表於《晨報·文學刊》上的魯迅的《呐喊·自序》,使胡風受到極大震動。從此以後,他有目的地找尋魯迅的小說和雜文來看,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如閏土、祥林嫂、阿Q、孔乙己等,都給胡風留下了深刻印象。

  魯迅所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形成及發展產生了決定性影響。胡適的新詩集《嘗試集》,湖畔詩社的《湖畔詩集》,當時的《語絲》、《嚮導》、《努力週報》、《晨報副刊》,都是他愛讀的刊物。在新思潮的推動下,他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1924年,在學生運動中,他在東南大學附中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他離開南京去北平,考入了北京大學預科。1926年春胡風從預科轉入英語系,他目睹了段祺瑞執政府一手發動的「三·一八」慘案後,寫下了《給死者》的詩,對殉難的愛國學生致以深切哀悼。這年秋,胡風又離開北京大學,轉入了清華大學英語系,但仍得不到求知滿足。所以,僅入學數月便退學了。後來,他便應邀回到了處於北伐勝利浪潮之中的故鄉蘄春縣。

  1926年南方革命的怒潮洶湧澎湃,北伐戰爭取得節節勝利,革命形勢發展迅猛。當時湖北省黨部由親共的左派和共產黨員所組成,胡風返回家鄉後出任國民黨縣黨部常委兼宣傳部長。家鄉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使胡風十分振奮,然而很快白色恐怖籠罩了蘄春,胡風無以立足,又陷入苦悶之中。1927年7月,胡風經人介紹到武昌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任宣傳幹事,參加編輯鄧初民主辦的《武漢評論》。由於此刊物傾向進步,僅出兩期就被停刊。這年秋天,為營救被捕的地下黨員楊超,胡風在當地參加了國民黨第三十一軍,在金漢鼎部下任政治部宣傳科長。後來因胡風不肯去軍部講蔣介石的那套「三民主義」,被懷疑為共產黨,上任僅28天就被撤職。之後,他又在江西省國民黨黨部的《民國日報》編副刊《野火》,後因受恐嚇而改名《長天》。不久,因他經常在刊物上發表反帝、反封建的文章,便被懷疑是共產黨而兩被審查,幸得政治部主任周壁光保釋,才免於受難。這一時期,他創作的主要是詩,《寒夜》、《夕陽之歌》,反映了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況,後來這些詩都收進他的第一本詩集《野花與箭》裡。

  胡風在南昌一切理想的追求瀕於破滅,於是,決定和原北京大學英語系的同學朱企霞東渡日本留學。

  §加入日本共產黨

  1929年9月,胡風和朱企霞來到日本,和朱企霞在東京神田區東亞日語學校學習日語3個月後,又入奧平定私立補習學校的「日語補習班」繼續進修日語。1931年春,胡風考入慶應大學英語系。此時,胡風接受了日本當時蓬勃發展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和蘇聯文學的薰陶,加深了對中國以魯迅為首的革命文學傳統的理解。他雖就讀于慶應大學的英語系,但主要精力卻放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和實際的革命活動上。在校期間,胡風化名中川,加入了普羅文化聯盟領導下的普羅科學研究所新藝術學研究會。開始結識了日本著名作家江口渙、小林多喜二,並開始以筆名穀非在《藝術學研究》和《普羅文學講座叢書》上發表介紹中國左翼文藝運動和左翼作家的文章。這年秋天,由方翰引介,和王承志同時加入日本反戰同盟及日本共產黨機關報《赤旗》報讀者小組,後《赤旗》報讀者小組被日本共產黨領導批准為日共黨員小組,胡風由此加入了日本共產黨。不久,又與謝冰瑩等3人,一起在東京加入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東京支盟。

  1932年3月,在日共《赤旗》報讀者小組和國內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雙重領導下,胡風和中國留日學生何立華、聶紺弩、王達夫、周穎等組織了「新興文化研究會」,下設「社會科學研究會」「文學研究會」。

  這年冬天,胡風受日本反戰同盟負責人的指派,回上海轉達關於召開遠東泛太平洋反戰會議事宜,並請中國派代表參加籌備會。這時他正好得到上海左聯韓起來信,傳達馮雪峰的意見,要胡風回上海負責文總的宣傳工作。胡風於是回到上海,他先和文總負責人馮雪峰會晤,商談了關於文藝運動的意見。胡風向馮雪峰辭退了負責文總宣傳工作的委任,於12月中,和中國出席遠東泛太平洋反戰會議籌備會代表樓適夷同船返回日本。1933年2月22日,日本進步作家小林多喜二,在獄中被日本統治當局殺害,日本警察從聶紺弩的住所中搜出日本《赤旗》報追悼小林多喜二專號,胡風、聶紺弩先後被捕。胡風經嚴刑拷打,不屈不供,在難友掩護下,他和日共的關係始終沒有暴露。日本警察當局沒有確鑿證據,不得不在關押3個月後釋放,宣佈驅逐出境。胡風6月底與聶紺弩、周穎一起由日本警察送上車回國,列車起動時,他還高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