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共往事鉤沉·浪底真金 | 上頁 下頁
四五


  陳雲說:「沒有他,『文化大革命』的後果不堪設想。」

  彭真說:「他不那樣做,就跟我一樣進秦城監獄了。他是委曲求全,處境困難。」

  周恩來的苦衷,從另一件事也可看出來。「文革」中,某省有一個幹部,共產黨員,貼大字報批評周恩來「別人怎麼說你也跟著怎麼說」。當地對這個人進行了批判,並且要進一步「審查」他。省委辦公廳把這一情況報告了周恩來,周恩來就叫身邊工作人員給省委打電話:「不要進行批判,不要施以壓力。」

  長期在周恩來身邊作秘書工作的顧明說過一段話,十分透徹地講了周恩來當時的處境和態度:

  現在有人提出來說周總理當時為什麼不勸阻毛主席搞「文化大革命」,為什麼不批評毛主席?我個人認為在那個時間如果周總理批評毛主席,反對發動「文化大革命」,其結果是導致黨的分裂,所以周總理不會批評毛主席,而且在「文革」初期周總理也沒有意識到會發展成後來的那個樣子。同時我認為周總理有個信心,就是他相信毛主席會自己意識到「文化大革命」是個錯誤。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毛主席是逐步認識到了,如對王、關、戚,對陳伯達,「九一三」事件批判林彪,一直到批評「四人幫」。周總理做事就是要維護黨的團結,避免分裂。如果那時批評毛主席,當時情況下的很多群眾就要起來反對,所以我認為在「文革」中的不幸之大幸,就是黨沒有分裂,而且保證了基本的生產。

  1971年美國的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回國後對總統尼克松說,他同周恩來談到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時,「周恩來幾乎無法隱藏他的苦惱。」尼克松認為這是不奇怪的。基辛格對周恩來的評語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

  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中,常常連續工作十七八小時甚至二十多小時不得休息,有時連吃飯也顧不上。他曾感慨地對醫生說:「『文化大革命』要讓我少活十年。」

  有位經常採訪周恩來會見外賓的記者說:「十年動亂以前,我從沒看見總理有倦容。可在1970年前後,總理的面容顯然消瘦下去,頭髮也白多了。會見客人的時間一長,服務員就送上去一塊熱毛巾,總理擦把臉,又精神奕奕地談起來。」

  §26年總理,其間經歷了多少辛勞和風雨呀!

  1974年6月1日中午,周恩來在最後環顧凝視了一下自己的辦公室後,便告別了曾經工作生活25個春秋的中南海西花廳,前往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在醫院中度過了自己生命歷程中最後的一年零六個月。

  周恩來是在1972年5月間一次常規的檢查中發現患有癌症的。這時,「文化大革命」已經進入第七個年頭。在黨和國家遭受到危難的年代裡,周恩來始終處於一種難以言喻的痛苦和憂慮之中。周恩來不顧病魔纏身,抓住林彪叛國事件後歷史出現的轉機,毅然舉起批判極左思潮這面旗幟,在各個領域裡展開了一系列工作,努力消除「文化大革命」的惡果,盡可能地把黨和國家從危難和困境中擺脫出來。為此,他把自己的疾病置之度外,一再要求醫務人員要把治病與他的工作統一起來,治療要適應配合工作,要使工作不受影響和干擾。

  然而不久,周恩來提出的批判極左思潮這一正確主張被否定了。全國的中心工作改為批判林彪的「極右實質」。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這一形勢,於1973年冬發動了針對周恩來的反對「右傾回潮」運動。周恩來的病情急劇惡化,每日大量便血,有時多達上百CC。但是,江青反革命集團除了在政治上借「批林批孔」運動之機,把矛頭公開指向周恩來外,還常常藉故打著「商量工作」的幌子,無端干擾周恩來的治療工作,並且迫使周恩來承擔了頻繁的迎送外賓的禮節性工作,經常要從城裡到首都機場往返數十公里。這對一個已經身患重病的古稀老人來說,是一個難以承受的負擔。周恩來曾不止一次地向身邊的同志吐露過,說自己感到疲乏,想喘息一下。但是,為了不讓黨和國家的領導權落入江青集團手中,為了遏止當時來勢兇猛的「批林批孔」運動再度演變成「文化大革命」初期那種動亂不堪的局面,周恩來強支病休,靠輸血堅持工作,不分晝夜地抱病操勞。直到1974年4、5月間連續四次發生缺氧症狀後,才同意住院動手術,但仍堅持妥善辦完最後一件公務。這時周恩來的身體已經極度虛弱,隨時可能發生休克,但他仍然堅持按原定計劃於5月29日與馬來西亞總理拉紮克就兩國建交問題舉行正式會談。醫生為了防止發生意外,帶著醫療器材守候在門外,隨時準備搶救。31日,他又同拉紮克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了中馬建交公報。之後,他才交待了工作,向秘書口授「6月1日後對送批文件的處理意見」後,才住進了醫院。

  1974年6月1日,周恩來作了第一次手術。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醫生們對此抱有充分的信心。但是,8月間,周恩來的病情又出現反復,為此不得不又進行第二次手術。當周恩來住院這一消息在報紙上披露後,人們的心頭無不籠罩上一層陰影。在「文化大革命」這場悲劇性的歷史災難中,人民從周恩來砥柱中流、力挽狂瀾、嘔心瀝血的努力中,認識到他是人民意志和願望的體現者,因而更加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愛戴,把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寄託在他的身上。

  1974年9月30日晚,周恩來以國務院總理的身份抱病舉行盛大招待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當他步入宴會大廳時,出現了令人十分激動的場面:全場沸騰起來,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坐在前面的中外來賓一擁而上,緊緊地圍簇在他的身邊,爭相向他問候致意。不少坐在後面的同志,紛紛站在椅子上,遙望祝願。周恩來短短數分鐘的祝酒詞,竟被全場熱烈的掌聲打斷了十餘次之多。它充分顯示了當時的黨心、軍心、民心所向。

  國慶節過後,毛澤東提出了籌備四屆人大、醞釀國家機構人事安排的意見,並親自提議鄧小平出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江青反革命集團認為奪權時機已到。10月17日,江青利用「風慶輪問題」帶頭發難,大鬧政治局,有預謀地圍攻鄧小平,意在鬧掉鄧小平出任第一副總理的提議。鄧小平堅決頂了他們。江青集團經過密謀後,派王洪文緊急趕到長沙向毛澤東誣告周恩來、鄧小平,詭稱「北京現在大有廬山會議的味道」,說周恩來「雖然有重病,但晝夜都忙著找人談話,經常去總理家的有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

  在醫院的周恩來得知「風慶輪事件」後,10月19日,在找了鄧小平等同志瞭解了事情經過後,把當時毛澤東的聯絡員找到醫院,向他們明確指出:「風慶輪事件」並不像江青他們所說的那樣,而是他們預先策劃好了要整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已經忍耐很久了。他還表示要繼續做工作,慢慢解決這一問題。10月20日,毛澤東在聽取了「風慶輪事件」的彙報後,憤憤地表示總理還是總理,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和人事安排由總理主持安排,並再次提議鄧小平為第一副總理、党的副主席、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