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紀實 > 在大漠那邊 | 上頁 下頁
五九


  9月12日下午,林彪在獲知毛澤東已出乎意料地提前回到北京之後,就同葉群帶了禮物「去拜訪他以示尊敬」。汪東興告訴他們主席已經入睡,主席定于今晚在「玉塔山」設宴,請林夫婦吃晚飯,主席已計劃要在那裡住到國慶節。林彪雖然覺得可能有危險,但認為可借機觀察毛澤東的舉動,以便決定是否提前實施「玉塔山行動方案」。林彪赴宴前,到「0號工事」會見「四大金剛」和「小艦隊」的核心成員,商量是否馬上發動對蘇突擊。到會的人都主張不能再遲疑。就在擬定了作戰命令等待他最後簽署時,他突然改變了主意,認為不應該多疑而亂了方寸,決定「再等一陣子,等一切都準備好再行動,在本月的17或18日行動」。

  9月12日晚8時10分,林彪、葉群帶了海鮮和人參等禮物,抵達毛澤東在「玉塔山」的別墅。席間,毛澤東專門打開一瓶明朝的老陳酒招待林彪夫婦。毛先談到南方巡視的經過,以及旅途的愉快,後又談到關於長壽的研究,並和林彪相互夾菜,氣氛親切而熱烈。宴席也有江青、周恩來、康生、汪東興參加。晚宴結束,這幾個人提前告辭,主席又挽留林彪、葉群談了20分鐘。10時54分,林、葉正式告辭,毛澤東和汪東興目送他們上車。

  晚11時整,毛的別墅內外都聽得見接連兩次巨大的爆炸聲。原來是,林彪的座車以時速15公里駛過別墅外曲折的小路,在拐彎處離路障七至八米處滑停下來。這時,埋伏在附近的8341部隊的爆破小組,看到發射火箭的信號發出來了,隨即扣動扳機,瞬間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一枚40釐米火箭彈不偏不倚打到汽車後部,接著第二枚火箭彈射向汽車的中部,汽車有好幾部分在火焰裡飛向空中。前座的兩個人被炸得粉碎,後座的婦女,腰以上被炸成一堆破布與骨頭,坐在她身邊的男人炸得只剩下半邊臉,但身體尚有部分完好無損。

  後來,那個趙研極檢視檔案中的照片,從死者右眼、眉毛,以及那半開眼睛佈滿皺紋的四周,辨認出確實是林彪無誤。該書作者煞有介事地寫道:

  這些照片與中央辦公廳公佈給高幹看的照片大不相同,後者是駐蒙古的中國大使館在飛機失事現場拍攝的。不用說,林彪躺在飛機殘骸裡的照片,和葉群、林立果的照片一樣,都是經過改造的。

  那麼對於墜毀在蒙古境內的中國噴氣飛機怎樣解釋呢?該書作者繼續編造:

  ……林立果(當時已到西郊機場)突然之間變得不知所措,……周宇馳叫潘景寅率領機員登機,並打電話給機場說,空軍司令吳法憲下令這架三叉戟準備起飛,然後叫劉沛豐陪林立果上飛機,……機上有七名機員,其中一名通訊員是中年婦女,其他都是男性:兩名駕駛員、一名領航員、一名總機械工程師,以及兩名機械員。……周宇馳在地面看到陸軍開進機場,正接近停機坪,就用無線電通知林立果立即起飛。林立果問周自己怎麼辦,周說他可以乘直升機逃走,將在約定的地點會合。

  周恩來找黃永勝談話,說林彪已供認了他的秘密活動,將聽候命令,接受審查。黃永勝感到已無回避餘地,林彪屈服了,他只能跟著做。周令黃給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打電話,說他已認罪。這幾個人看到已別無選擇,也都俯首認罪。周要吳法憲到空軍指揮所去,向各軍區空軍和指揮中心發佈命令,禁止全國各機場起降任何飛機,並問他是否可以迫使逃走的那架噴氣式飛機下來。吳指示北京空軍司令李際泰,派四架殲7飛機,從楊村機場起飛,去內蒙古追那架三叉戟噴氣機。當那架飛機朝中蒙邊境飛去時,周問吳怎麼辦,吳主張將它擊落,周同意,吳就讓李際泰下令靠近邊界地區的三個導彈營發射地空導彈。那架飛機進入蒙古領空後,就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了。據空軍的攻擊效果分析報告認為,第一批導彈已將這架飛機擊中使其受傷,但駕駛技術高明的潘景寅,立即降低高度躲避雷達追蹤。

  三叉戟256號飛機墜毀後,在烏蘭巴托的中國大使館派人到失事地點展開調查。大使館用電報傳回北京外交部呈周總理的秘密報告上,標有「81029號絕密文件」字樣,裡面說墜機的乘客年齡在二十至五十歲之間。大使館努力安排把屍體運回中國,但後來接到一項命令——事實上是毛澤東直接下達的——要屍體就地埋在墜機地點附近。

  蘇聯和蒙古均派技術人員對已埋葬的屍體進行檢驗,至少有一些蘇聯的驗屍人員不相信林彪是那次墜機而死的乘客之一。

  文章到此完而未完,作者在該書最後一章,引用「趙研極的回憶錄」,說1973年汪東興透露了幹掉林彪的安排,是毛澤東一手策劃的,在返回北京的火車上,就已確定了實施計劃,而且「毛澤東堅持在林彪所選擇的政變地點,來打他和林彪的最後一仗」。

  從這本書的以上主要內容,可以看出它的險惡用心所在。它鑽了我國保密制度嚴格,關於林彪外逃細節及其座機墜毀詳情一直沒有發表官方詳細材料的空子,大肆造謠生事,混淆視聽,並且一版再版,擴大發行範圍。它的污染範圍之大,影響之深,使當代許多演義性小說望塵莫及。無論是北美、歐洲、東南亞國家的華人,還是從這些國家回國的留學生,或者常駐國外和臨時出國的公務人員,都傳聞林彪並非摔死在蒙古溫都爾汗附近,而是在北京被毛澤東搞掉的。這些國家的老外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更容易相信這本書的內容。原蒙古外交部專員、曾參加中蒙雙方視察林彪墜機現場的古爾斯德,一直堅信墜毀的飛機上沒有林彪。當我向自己接觸到的海外歸來的年輕人講明事實真相的時候,他們也往往以《林彪的陰謀與死亡》一書的論點,同我爭辯。

  我深感有必要也有責任,向公眾說明導致林彪機毀人亡的事實真相,以澄清視聽。於是,在我任職期滿回國以後,1986年冬天,在一個出版社的朋友勸說下,以筆名「伊白」寫了一篇文章《林彪折戟沉沙目擊記》,發表於《萬象》雜誌1987年1月號上。這份雜誌雖然很快被搶購一空,一些小報爭相摘登,好些讀者給我寫信,但它的影響畢竟有限。

  §撰文揭示歷史真相

  《林彪折戟沉沙目擊記》一文發表後,引起了中央黨校黨史專家于南教授的注意。他於1987年4月22日給我來信,說1979年4月至1981年2月,他參加過「兩案」的審理工作,看到駐蒙古使館報回的關於林彪墜機事件的文電和照片。說他這些年一直在研究林彪問題,在一些地方講過「九一三」事件;由於當年看駐蒙古使館文電和照片時不准抄錄,僅憑腦子記憶有限,因而我的這篇文章為他解決了很多問題,在最近給黨校培訓班和研究生班講課中,運用了這篇文章的材料。他在信中指出了我文章中記憶不准的幾個情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