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西藏的感動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神秘消失的王國 一個使人心魂震盪的史實是:數座真正的古城堡,一個真實的古格王國,在這裡神秘地失蹤了。 一個令人心神不寧的謎團是:比古格更遙遠、模糊,史實中似有若無的古象雄文明,也在這裡展開,繁盛,最後悄悄消亡。它甚至與古格之間都找不到聯繫,其間是一道斷裂的時間。它永恆地沉默於遠古,像自然的土林一樣成為千古之謎。 劄達,只留下了古格的城堡與土林的城堡合二為一、渾然一體的遺存。自然與人文偶然地走到了一起。 我生出這樣的聯想:沒有大自然氣勢雄壯的城堡,也許古格的城堡就不會去依附它,它會去創造自己的氣派。有了創造的氣派,古格又怎麼會坐以待斃、怎麼會安於一隅,任強敵起于四方而不自覺呢?假如土林古羅馬式的城堡非天然的,而是古格人以石頭壘築的,它的文明就不會像那些龜縮在山中的洞穴、那些用土夯實的寺廟一樣弱不禁風,在那個天主教徒勇敢闖入這片封閉的王國傳播另一種文明時,他就不會遭到激烈的抵制。它實在與西方那片土地挨得太近了,同是遊牧民族,不會不受到一點影響。可惜,無情的喜馬拉雅隔斷了一切。那不是一道山脈,而是一條大縫,世界在這裡斷裂了——外面的進不來,裡面發生的一切也傳不出去。 時間回到公元九世紀中葉。 曾經強盛的吐蕃王朝正在衰落,同為統治者的僧侶集團和世俗責族集團矛盾激化。對於赤祖德贊的興佛措施,特別是把王朝的軍政大權交給佛教憎人的做法,貴族們強烈不滿。公元八三八年,俗官赤祖德贊的哥哥郎達瑪在貴族的支持下發動政變,謀害了亦祖德贊,他自己成為了吐蕃的末代贊普。 郎達瑪在吐蕃強行滅佛。王朝寺院遭毀,經書被焚,僧侶一律還俗,有的甚至被迫帶上獵狗弓箭,上山打獵。吐蕃因此而陷入混亂。 接著,連連的自然災害,弄得人心惶惶。 郎達瑪上臺四年後的一天,一位僧人在大昭寺行刺,郎達瑪的政治理想和生命同時結束。 郎達瑪死後,他的兩個妃子依靠貴族的支持,爭奪王位繼承權。兩位王子及其子孫混戰了半個世紀,結果次妃一派的王孫吉德尼瑪袞戰敗,向西逃到了阿裡。 為了生存,吉德尼瑪袞投靠阿裡原有的地方勢力布讓土王紮西贊。紮西贊對於吉德尼瑪袞所具有的吐蕃王族的高貴血統及他所代表的西藏腹地的較高文明滿懷敬慕之情,便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並立他為王。 作為曾經孕育過輝煌的象雄文明的地區,阿裡儘管文明失落,也許其餘澤仍沐浴其地。此後,吉格王國奇跡般崛起並深深影響了整個西藏高原,歷時七百餘年,也許與其不無關係。 吉德尼瑪袞生下三個兒子。到了晚年,他不顧老臣們的勸說,把王國一分為三,分別分封給三個兒子。正是當年自己與兄弟爭奪王位的廝殺,使他作出了這一個歷史勝的決定。一個王國再次削弱成為三個小王國。吉德尼瑪袞想不到的是,仇殺依然在國與國之間展開,滅掉古格的恰恰是長子貝吉袞的後代。 吉德尼瑪袞封地的選擇以雲彩的形象為標誌:大兒子貝吉袞選擇了雲彩彙集處的普蘭,次子紮西袞選擇了雲彩彎彎處的古格(劄不讓,今劄達),幼子德祖袞選擇了六彩最高處的瑪隅(拉達克,今日土),即是後來的普蘭王朝、古格王朝和拉達克王朝。這便是「阿裡三圍」的由來,藏族史書上稱其為「三袞占三環」。三環是對三個王朝所在地的一種形象概括:普蘭稱作被雪山環繞的地方,劄達是岩石環繞的地方,而日上則是湖泊環繞的地方。 那時,古格疆域之大,北抵日土,最北界到了今克什米爾境內的斯諾烏山,南界印度,西鄰拉達克(今印占克什米爾),最東面其勢力範圍一度達到岡底斯山麓。其都城劄不讓位于現劄達縣城十八公里處的象泉河南岸。劄不讓北面的香孜、香巴、東嘎、皮央遺址,西南的多香,南面的達巴、瑪那、曲龍遺址等,都具有相當的規模。除了這些由於今日仍然作為村莊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標明在地圖上的地點外,古格王國境內還有大量的無名遺址散佈在荒原大漠和土林中。斷壁殘垣、坍毀的洞穴、傾圮的佛塔難以數計。如果不是親臨其境,很難想像上國當年的恢宏氣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