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五〇


  §0730(BJ0731)蔡平河的健身之道與一枚不設防的浮標

  有一天,天氣相當寒冷,大家都穿上了棉衣,我卻看見蔡平河在甲板上只著背心、短褲在跳繩。船上活動空間小,這不失為一種鍛煉方式。

  7月30日,我又發現了菜博士一種新的健身之道:提水。

  蔡博士用一黑色小桶,一桶一桶把海水拎到十幾米高的甲板上來,倒在兩個白色大塑料桶內,動作非常熟練,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家時常看見大人到井裡提水的情形。

  「你提水幹什麼?」

  「測量水中鐳的含量。」

  「怎麼測?」

  「我把這塑料桶打滿後,讓他們從這個小塑料管中流過,鐳就留在管中的一層二氧化錳濾紙上。」

  「這兩個大塑料桶能裝多少水?」

  「120升。」

  「你打水的桶有幾升?」

  「4升。」

  「那就是說你每次得打30桶水上來。為什麼不用水泵呢?」

  「船速太快,打不上水。」

  「為什麼要用這麼多海水?」

  「因為鐳的含量很低,兩桶水中大約有10的-15次方克鐳。」

  「也就是說,兩升億桶水才有一克。」

  「沒錯。」

  「測這東西有什麼用?」

  「同位素含量好比海水的『身份證』,而且深層海水的交換過程非常慢,由此可以知道水團交換的情況。

  蔡平河的健身之道固然不錯,但我總覺得咱們的科研手段是不是有點落後了?

  淩晨,雪龍船進入B-2-8站,發現一個海洋資料浮標。這個浮標由兩部分構成,浮標體部分潛在水下,有一支數據傳送天線露出水面,並有3個醒目的彩色浮球掛在天線附近,浮球印有號碼:70435。後面另拖著一個小浮球,浮球上裝有夜間指示燈,可能是用於警示夜航船隻。我們發現的浮標錨錠在2250米水深的地方,估計是通過衛星傳輸數據的錨錠海洋資料浮標。

  海洋資料浮標分水面浮標與潛標兩類。潛標錨錠在一定深度的水下,在海面無法看到,回收時通過聲信號控制釋放系統釋放,使儀器浮出水面。水面浮標分為漂流浮標與錨錠浮標兩種,漂流浮標隨海流移動,用以記錄不同位置的海洋數據;錨錠浮標固定在特定位置,記錄海洋要素隨時間的變化過程。資料浮標可以將數據記錄在浮標內部,待一定時間後用船隻回收;也可以帶有無線電天線或衛星跟蹤天線實時傳輸數據,用於海洋監測或預報。海洋資料浮標一般包括浮體、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數據處理與存貯系統、數據編碼發送系統、電源系統、天線系統、錨錠系統、警示系統等,因而,海洋資料浮標一般造價高昂,少的幾萬元,高的達幾百萬元。

  我們在白令海辛辛苦苦做的這些考察工作,除海水取樣不能做之外,其他所有的測量工作資料浮標都可以做,包括海水的溫度、鹽度、深度,以及葉綠素含量。而且,這種浮標可以全天候實時傳輸數據,使人們對海洋環境變化了如指掌。這又是我們這種調查所不及的。可以說,浮標對於海洋研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本同時在海上施放的浮標達1000多個。由於資金限制,我國的浮標很少,而且大都是為了一個課題施放,三兩個月完成後馬上回收。

  這迫不得已,因為我國的近海浮標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每年損失驚人。趙進平研究員說,有一年他們放了12個浮標,到年底只剩1個完好的,其它的都不同程度有損壞。有的漁民故意把浮標用電鑽搞壞,或者拿走浮標上的風向儀,甚至有人在上面寫著字:破壞漁業資源,不好。他估計這是一種在海上長期作業後的無聊行為。為此,他們在浮標周身佈滿長長的鋼刺,以使漁船不能接近。

  浮標在海洋中很常見,絕對算不上任何發現。但我們看見的這個浮標,第一造價肯定不低,第二沒有採取任何防範措施卻完好無損。兩相比較,引發出科學家們不少感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