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
四一 |
|
§0725(BJ0726)從「雪龍之家」看互聯網站 「雪龍之家」是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自己的網站,只在雪龍號上「內部流通」。這個船長袁紹宏「頭腦發熱」的產物,正在雪龍號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網站開通僅幾天,訪問量已達到600多人次。記者們每隔幾個小時就要來看看,船上是不是又有什麼新動態。隊員有得意的照片、急於發佈的消息,第一個念頭也是拿到網站上去。「雪龍之家」已經成為雪龍號上的信息交流中心。 此前,承擔這一重任的,是「二報一刊」。兩報指的是《北極探索》報和《雪龍報》,一刊是指貼在餐廳牆壁上的各種公示內容。 《雪龍報》由政委牽頭,船員們主辦,辦人手緊張,至今只出版了一期。記者人多勢眾,車輪戰術,《北極探索》報得以按每週一期的頻率正常出版。畢竟版面有限,信息量明顯不夠,而且考慮到記錄歷史的作用,很多內容是大家都已知道的。牆壁刊物比較靈活,但看起來不便,更多的情形是記者拉著匆忙的某教授,「您貼出來的那篇論文能不能給我Copy一份?」 「電腦迷」袁紹宏桌上擺著兩台電腦,一個台式機,一個筆記本,內部網絡把它們和公用機房、 氣象室以及首席科學家的電腦連在一起。禁不住手癢,袁紹宏「斗膽」用兩天時間搭起了一個網站。「孕育」中的網站,有部分內容是我提供了「原料」後,袁紹宏邊和我聊天邊做上去的:「要不是老陳開明,我哪敢搗鼓這些玩意?老陳知道我不會因此耽誤了正事。」袁紹宏是船長,但首席科學家陳立奇才是船上的最高領導。 船上的電腦和網絡設備大部分由一家公司贊助。不過,陳立奇說過,即使沒有贊助,自己也要買,這個信念應該說表現出了一個科學家的現代意識。 考察雪龍號這個相對封閉的小社會,它具有幾個基本特徵:第一,人口受教育程度高:雪龍號上只有120多個人,除部分船員,其他絕大部分人都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第二,電腦普及率高:記者和科學家人手一部電腦,幾位高級船員也有電腦;第三,沒有電視。正是基於這樣的人群特徵,互聯網便表現出了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它使得報紙的作用弱化為記錄歷史。可以合理預見,即使是雪龍號上辦一個小電視臺,它傳播信息的作用也將弱化為近乎零,而其娛樂功能將被大大強調。當然,新聞節目和專題片也是有人看到,但觀眾的目的恐怕也僅僅是想瞭解一下:自己身邊的事,在屏幕上重現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果,以及自己的尊容上鏡不上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