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0720-1(BJ0721)現代漁夫,撤下白令海上第一網 晚飯後,秦為稼頭戴線帽、身背攝影包,急急忙忙往甲板上趕。我和他開玩笑:「小秦,你這是出差趕火車呢?」他湊到我耳邊,壓低聲音說:「魚快上來了!」我明白是開始試驗拖網作業了。於是拎起相機,也急急忙忙地往後甲板趕。 白令海是北太平洋上資源最豐富的漁場之一,也是我國遠洋漁業的重要作業場所。但這個地區的資源情況到底怎麼樣,我國一直沒有第一手資料。因此,調查白令海的漁業資源,成為本次科考的重要內容。 我到時, 網已經放到水裡了。後甲板上有一個高高的A形架,網通過這個架子用地質絞車一點一點放到大海中, 這時船也將速度放到了4節左右,慢速航行。秦為稼告訴我,這次調查專門買了4只魚網,價格高達50萬元。由於網繩的材料是進口的,因此比一般魚網貴得多。網是放到水下330米深,網的口徑是一定的,一定的時間內,船行走的距離也是固定的,通過這幾個參數,就可以計算出這個點的資源情況。前幾天船上就進行過一次拖網試驗,但網怎麼也打不開,今天的放網很順利,比前次大有進步。 「有沒有魚?」不一會兒,幾十名隊員都過來了。看來大家對能看到活蹦亂跳的鮮魚興趣挺大。有人還開大聲問:「拿桶了沒有?」 「船上的聲納反映,現在位置的魚群密度屬較稀少。」 魚群密度一般分為四等:密集、較密集、較稀少、稀少。看來今天一定能撈上來些魚,多多少少而已。但負責拖網作業的張勳和陳冠鎮顯然沒這麼樂觀,他們緊抿嘴,不時看一下表。他倆來自農業部東海水產所,其中張勳是大學畢業,在中水公司的船上到西非捕過2年零8個月的魚。 8點鐘,絞車又開動起來,開始收網了。大家緊盯著海面,幾百隻海鷗也湊熱鬧似的,在我們頭上盤旋,井發出類似小孩啼哭的哇哇聲。地質絞車的鋼纜快收完了,網的浮球開始露出水面。張勳和陳冠鎮動作嫺熟,手腳麻利地往網上加纜、解纜,船尾的另兩台原用於放錨鏈的小絞車也被利用起來。張勳身上還綁著一個類似交通警察武裝帶的尼龍帶,用根長繩一頭連著他,一頭拴在船上,這是防止掉到海中的保護措施。 網完全浮上來時,大家覺得有些不妙。整個網像辮子一樣絞成一根繩。果然,除了幾隻己被網絞破了的水母之外,一條魚也沒看見。 一位考察隊員安慰拖網組的人說:「成績還不錯,把人家水母一家一網打盡。」 風大浪急,其他隊員都回去了。張勳他們仔細地把網收好,並仔細察看墜球。從球及網布沾到的泥來看,網確實按要求到了海底。從網住了幾隻水母這一情況看,網口肯定張開了。但到底是什麼原因沒網到魚,他們還得仔細分析一下。好在還沒到正式站位,這只是一場練兵。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