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二八


  §0717-2(BJ0718)臨時調整計劃,雪龍號離開楚科奇海

  17日(北京時間18日),下午4點23分,雪龍號到達北緯70度28分、西經167度09分。由於冰層太厚,原定的第13個站位無法到達,考察隊將此處定為新的第13號站位。作業完畢,雪龍號駛到冰區邊緣。

  這幾天,雪龍號只能只縫插針。7月14日,雪龍號航行15小時,航程100海裡,平均航速6.7節。15日一天斷斷續續只走了90海上。昨天航行27海裡用了16個小時,折合每小時3.1公里,比騎自行車還慢。

  船時7月7日下午7點,北京時間18日下午3點,雪龍號已駛冰區,考察隊全體負責人會研究下一步的行動方案。船所處的位置是北緯70度34分、西經166度49分。有可能的方案有兩個:一是繼續進行第14個站位的作業,這樣新增14個站位的作業就全部完成。然後雪龍號東去加拿大,在奧克托亞圖克港提前與「全球華人北極行」團隊會合。還有一個方案就是南下出北極圈,先進行白令海以漁業資源調查為主的作業。

  半個小時後,考察隊召集全體會議,陳立奇宣佈,隊裡已做出決定,調轉船頭,出北極圈,進白令海,先進行13到15天的作業,然後再回北冰汁。第14站位的作業將重回楚科奇海,在更北的地方進行。

  雪龍號這一去一回,將增加660多海裡的航程,燃油也會多消耗100多噸。為什麼科考隊要調整計劃?陳立奇講了三個原因:

  第一,北冰洋上的冰站和冰緣作業要在具有一定深度的海洋中進行,最淺也要500米。由冰情不好,前一階段的作業都是在楚科奇海的淺水區進行的。雪龍號破冰能力有限,要到達北緯72度以上深海區域是不可能的。

  第二,雪龍號目前的狀況不夠理想。雪龍號出發前,進行了幾個月的大維護,費用高達800多萬。但由於這艘船是蘇聯解體之際製造的,質量上留下了一定隱患。很多配件己買不到,影響了船的維護。據船長介紹,以出航來已多次發生漏油故障的主推力軸承為例,這根長13米、重50噸的軸承,精度要求在25絲以內。國內船廠根本沒有製造能力,甚至拆開後都無法按要求的精度裝上。上海沒有一家船廠敢接受雪龍號的維修。

  今年11月,雪龍號還將執行中國第十六次南極考察隊一船兩站的任務。長期處於大強度破冰狀態,擔心會對船有所損傷。曾坐過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去過北極點的袁紹宏說,他們船的破冰能力是雪龍號的7倍。

  第三,此次,科考隊在楚科奇前一階段的科考已取得了預定的成果。十幾個站位的科考取得了一批數據和樣本,為一下階段的考察打下良好基礎。按首席科學家助理趙進要的說法,一次專項的楚科奇海科考也不過如此。

  如果雪龍號能順利再返北冰洋,爭取進到北緯74度以上進行海冰氣聯合作業,從7月中到8月底,首尾兩個階段的冰區考察總時間比最初計劃大大延長,應該能達到更好的科學目標。

  全體隊員開完會,又將記者們全部留下,專門開了個會,要求大家先不要發稿,因為這是個重大調整,趕上北京週末,還沒來得及向海洋局領導請示。如果領導是從報紙上得知計劃調整,豈不麻煩?

  當時有記者提出疑問:隊反復強調這是個正常調整,如果故意推遲一天報道,會不會反過來引起猜疑?隊領導也感到應認真對待,於是擬出了一個「新聞稿」,讓大家統一口徑: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將開始實施白令海測區科考任務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 「雪龍」 號極地科考破冰船於7月13日上午10時(船時)穿過白令海。雪龍船進入楚科奇海後。立即展開了全面的第一個測區調查和觀測。4天來,完成了14個站位的大洋調查、系留氣艇和探空氣球的氣象和大氣化學觀測。

  目前,北冰洋海冰分佈南界在71°左右。雪龍船自15日進入海冰區後,大都航行在7-8成浮冰中,雖能連續航行,但由於當前所遇到的北極海冰厚度大、硬度高且冰脊較多,船速受到很大的限制,做站的效率也明顯降低。

  考慮到楚科奇海測區科考任務基本完成,而目前北冰洋冰情尚無可能實施深水區海/冰/氣相互作用考察,因此,考察隊對計劃測區進行了調整,雪龍船將於7月20日進入白今海,利用15天時間完成白令海測區的海洋環境和生態的綜合調查。完成白令海觀測任務後,雪龍船將於8月5日前後再返回到楚科奇海北部用3大左右時間完成冰緣區工作。之後,按原計劃前往加拿大奧克托亞圖克港,與加拿大戶外運動協會進行北極考察經驗交流。在結束加拿大活動後。于8月17日回到楚和奇海北部北冰洋計劃作業區尋找適當位置用9天左右時間完成永久海冰區的聯合冰站考察和野外冰雪、海洋站位取樣和觀測工作。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
  1999年7月17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