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一四


  §0708 沒出上海,氣象觀察已故障在身

  7月8日淩晨, 雪龍號經日本Pervyykurilp skiyproliy海峽,進入北太平洋。因海峽效應,海浪較大。

  經過堪察加半島時,海況很好,最遠視距達40海裡。堪加半島屬俄羅斯西伯利亞, 船離岸最近只有12海裡。 靠海一邊的山最高3456米,遠遠望去,白雪皚皚的Shipunskiy山如一座獨立的冰山。據船長袁紹宏講,這條航線商船很少經過,他也是第一次來這個地方。

  與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極地預報研究室副主任解思梅博士聊了聊,發現一條新聞:雪龍號上的氣象自動觀測儀出了故障,芬蘭工程師將于12日在美國阿拉斯加的羅姆港登船維修。

  今年6月,國家海洋局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從芬蘭Vaisala公司購進一台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氣象自動觀測儀, 用於此次北極考察。按合同規定,由Vaisala公司在國內的代理公司負責安裝、調試、培訓完畢。6月18日,儀器安裝上船,試航時發現一個接口不正常,後來買了一個換上,調試正常。工程是出於好意,認為儀器上的一個軟件還不夠好,便重裝了一個。不曾想,軟件中有一個誤碼,把儀器的主板給燒了。當時船已離開上海外高橋碼頭。

  解思梅趕緊與公司方面聯繫,公司提出的解決方案說,可以把替換件快遞至在雪龍號停靠的下一港口,由預報中心自己替換。解思梅他們研究了一下,認為自己替換,如果不能調試成功,將嚴重影響此次科考。因為這次是「海-冰-氣」綜合考察,三條腿少了一條,甚至可能影響全域。他們通報芬蘭公司,指出如果延誤考察,損失將由對方賠償。Vaisala公司也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答應派一位工程師專程飛往羅姆港,上船維修調試。但他們辦手續時又遇到了一點小麻煩,雪龍船進港,他上船算是出境,離船又算入境,時間不多,他得趕緊再辦理一次美國的出入境手續。

  如果氣象儀能修好,中國科學家將首次在北冰洋進行冰、氣、海三點同步綜合觀測計劃。解思梅說,在近年來國際北極科考中還沒有看到類似的全面深入的行動計劃。三點同步觀測是指船上氣象觀測、人員上冰觀測以及利用小艇在冰間水面上同時進行觀測。與國外同類研究相比,三點同步觀測計劃的突出特點是增加了用小艇在冰間海面上的觀測。

  解博士說,冰蓋是熱的不良導體,因此,冰下海水中的熱量無法散發出來。陽光照射下來,95%以上被反射回去。因此,極地成為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可堅冰一旦被打破,海、冰、氣之間的物質交換就會迅速進行。可以看見水汽如開鍋的蒸汽一樣進入空中,場面極為壯觀。這時候進行測試,就能得到海冰氣交換的完整、準確的第一手數據,從而幫助科學家揭開北極地區對全球變化的影響之謎。

  此項任務實施起來有相當難度,最開始提出時,曾遭到多數科學家的反對,主要擔心太危險。上船後,他們考察了船上的小艇,發現小艇不小,可載25噸,操縱性能也非常好。解博士的三點同步觀測又被提上了日程。

  但在小艇上如何進行大氣測量又成了問題。按解博士最初的設計,由中科院大氣所曲紹厚研究員用系留氣艇分5個高度進行溫度、氣壓、風力、濕度的測量。解博士專門從北大借來絞車,上面有1000多米的進口專用尼龍繩。但老曲還怕風大,萬一氣艇跑了,40多萬元不說,就帶了一個,下面的測量就沒法做了。

  最後研究所決定用大氣所鄒捍所在的組的探空氣球來做,雖然只能做一個高度,也測不出風的數據,但可以進行一個換算。

  今年58歲的解思梅博士是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極地預報研究室主任,她的冰情預報研究成果曾在中國南極考察中起到關鍵作用。她還是參加此次中國北極首考的3名女科學家中年齡最大的一個。

  作為三點同步觀測計劃的提出者,解思梅說:「此次北極科學考察是由中國政府直接組織的,良好的國家協調能力以及多學科、大規模的考察隊伍使這一計劃的實施成為可能。」解博士在考察船上擁有一個專門的衛星和氣象監測實驗室,可以對整個考察區域的海洋、大氣、輻射、冰情等進行實時監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