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死去活來-我與世界級企業巨頭的對話 | 上頁 下頁 |
一〇一 |
|
理念共享 蓋茨的力量 沒有一個企業家會像比爾·蓋茨那樣會受到如此多的謾駡和譴責,然而無論是人們罵也好、恨也好、甩唾液也好,主要原因在於蓋茨的力量過大,大得有些不可一世地霸道。比如只要微軟的「軟」手伸到哪裡,哪裡就要為之騰出一片「山河」。蓋茨前不久帶領微軟逼「死」網景,順利擠進Internet的瀏覽器市場。而這只是其牛刀小試而已,前幾年蓋茨想進入電子表格市場,用他的Excel把蓮花的Loths1-2-3從第一位的寶座上趕下來,並把另一個勢力強大的竟爭對手——波蘭的Quattro也打得落花流水;而微軟Windows視窗的統治地位更不用人們多說,因為它已經坐「死」了PC操作系統老大的座位。 雖然蓋茨本人有很多的過人之處,然而讓蓋茨顯示出更大力量的原因在於他會吸收很多天才身上的力量,這也恰恰是他極聰明之處。就連蓋茨自己也常常感慨:「和一幫天才們在一起工作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情啊!」 然而,蓋茨又是如何管理那些天才的?其實與其說蓋茨對這些天才們進行「管理」,不如說蓋茨只對這些天才們做一些「討好」工作。巴特告訴我說,數據庫和事務處理方面的天才詹姆士·貴(James Gray)早在巴特半年之前就加入了微軟,當時詹姆士·貴還沒有拿到圖靈獎,蓋茨安排他到位於波士頓的微軟研究院工作,但詹姆士·貴不願意離開矽谷,蓋茨索性在矽谷蓋起了一個很別致的小樓,專門在矽谷成立了一個小型的微軟研究中心。「這完全是因為詹姆士·貴而設立的」(巴特語),詹姆士·貴後來在數據傳輸、大型數據庫方面為微軟做出了很大貢獻,併發明瞭一種可以處理衛星圖像的服務器系統。到1998年,詹姆士·貴因在數據庫和事務處理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圖靈獎。 蓋茨給他的天才們開出來的薪水雖不算高得不得了,但給出的股票卻很可觀,巴特說:「我到微軟後工資反而比原來下降了,但微軟給我的股票卻很可觀,我在微軟四年中,微軟的股票上漲了9倍,這樣算來,我的收入在整體上比原來高出了很多。」 蓋茨與身邊的天才們的關係其實極為簡單,蓋茨的一個聰明之處在于,該管的一定管到位,不該管的絕不亂插手。「蓋茨對研究人員的管理方法很獨特,他常常讓這些人去研究一些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蓋茨對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管理方式。」(巴特語) 如對那些功高蓋世的天才們而言,他從來就不去管,也不讓微軟的其他人去管,蓋茨只是動用微軟的龐大力量去關照他們和他們的成果,而蓋茨本人當遇到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時才會來向這些天才們討教,巴特在微軟呆了四年感覺依然甚好,這不能不說是蓋茨在管理上的成功。 巴特本人對跳槽有一套獨到的見解,他說他是主動來微軟的,並不是通過別人介紹過來的,他說:「被人介紹不是一件好事情,當我們跳槽去另一家公司時,我考慮問題的邏輯不是問自己為什麼去這家公司,而是問自己為什麼不去這家公司。作為一名工程師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家公司能否提供一些很有興趣的問題來供他們進行研究;是否能提供很好的環境使他們的研究能得以順利地進行;研究出來的成果能否得到很快的應用,而不是被浪費掉。如果這幾聲、做不到的話,很多工程師就會離開這家公司,而跑到另外一家公司,或是自己創辦公司。」 一家公司是否真正地興旺,真正地有實力,其實只要看一看該公司有多少真正的人才就可以得到答案。微軟真正厲害的不在於它今天視窗的壟斷地位,也不在於它在資金上的雄厚,而在於它聚集了一大批各種各樣的高手,並讓這些高手充分發揮出各自的能量。 在微軟之前,巴特曾在全球第二大計算機廠商的DEC和全球最大的複印機廠商施樂公司分別工作過。他在DEC時,為DEC在Alpha整體架構、高速網絡、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等方面做出過卓越貢獻;在施樂公司時,他曾參與了多項重大的發明和設計工作,如SDS940分時系統、Afto個人分布式計算系統、施樂9700激光打印機、圖形用戶界面、商業鼠標、第一台個人計算機等方面都做出過巨大貢獻。 巴特的離去對那兩家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有意思的是,巴特走後,這兩家公司一個被收購、一個正在走向衰微。可謂:順人才者昌、逆人才者亡。 蓋茨在其周圍能集納一大批人才,這本身就說明了蓋茨的能量,除了三位圖靈獎得主外,微軟還有一大批各種各樣的人才,如中國微軟研究院的李開複先生原來是SGI的副總裁,也來到了微軟,而李開複來到微軟後又招納了一大批教授和博士,為未來的前沿研究做貢獻。如果有一位企業家想和蓋茨較量,最好先拿鏡子照一照,看看自己身邊有多少位高質量的人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