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開國大典6小時 | 上頁 下頁
六一


  毛澤東默默地點頭。

  王稼祥又接著說:「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中國的疆域不是秦漢隋唐時代了,那時長城就是邊境線,現在長城橫臥於中國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點。特別從經濟的角度看,東部沿海和江南具有明顯的優勢,是經濟中心,這樣一來,選西安為都也不適合。」

  毛澤東表示贊許。

  王稼祥由於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談起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他接著說:「黃河沿岸的開封、洛陽等古都,因中原經濟落後,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觀的,加之交通以及黃河的水患等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

  毛澤東一笑相應。

  那麼,哪裡可以定都呢?

  王稼祥沉穩地說:「我認為首都最理想的地點是北平。北平位於沿海地區,屬￿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同時,它靠近蘇蒙,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師震動。此外,北平是明清兩代五百年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樂意接受。考慮到這些有利條件,我的意見,我們政府的首都,應選在北平。」

  毛澤東聽完,甚感欣慰,笑著說:「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來,我們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蔣介石的政權基礎是官僚資本,因此定都南京。我們的政權基礎是人民群眾,因此,我們定都北平。」

  不過,在毛澤東與王稼祥談話之時,北平尚在傅作義手中,沒有和平解放。但他們十分清楚,北平的解放只是個時間問題。

  王稼祥興奮地說:「我們的勝利,比預想的要快,我相信,我們很快就會進北平的。」

  是的,很快,毛澤東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進駐了北平。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進京出發這一天,仍堅持工作到淩晨3時多才睡下。為此,周恩來囑咐警衛戰士讓毛澤東多睡一會兒。

  快10時了,衛士才輕輕喚醒毛澤東。

  臨上車前,周恩來笑著問毛澤東:「主席,沒有休息好吧?」

  毛澤東笑著回答:「休息好了,睡四五個小時,精神就很好了。」

  毛澤東看一下周圍的戰友和警衛人員,又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麼行呀?」

  毛澤東顯得格外興奮。

  周恩來接著說:「我們應當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來。」

  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這個思想,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專門作過闡述,毛澤東此時是非常清醒的。

  3月23日上午,春風拂面,陽光明媚。一個由11輛小汽車和10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浩浩蕩蕩而又井然有序地離開了西柏坡,沿著山間公路,向東北面、向北平方向開去。

  車隊的陣容是這樣的:

  第一輛是帶路的小吉普;第二輛是毛澤東坐的中吉普;第三輛是家屬坐的吉普;第四輛是劉少奇的小臥車;第五輛是家屬坐的中吉普;第六輛是周恩來一家坐的中吉普;第七輛是朱德一家坐的中吉普;第八輛是任粥時一家坐的中吉普;第九輛是陸定一一家坐的小吉普;第十輛是胡喬木一家坐的小吉普;第十一輛是葉子龍一家坐的小吉普。另外,後邊有5輛卡車載著少數機關工作人員和行李,還有5輛卡車拉中央警衛團的手槍連和一個步兵排。有些機關工作人員為了沿途準備工作,已先行出發了。

  儘管山間土路彎彎曲曲、坎坷不平,且車輪過處,塵土飛揚。但毛澤東似乎全然沒有覺察到這些,他的心情很好,與隨行人員有說有笑。

  突然,他若有所思地問身邊隨行人員說:「今天又是3月份,為什麼老在3月份咱們有行動呢?你們記得這幾次行動的時間嗎?你們說說。」

  「1947年3月18號撤離延安。」衛士長閻長林回答說。

  「去年3月份呢?」

  「去年3月22號,我們由陝北米脂縣的楊家溝出發,向華北前進。」又有人回答。

  「今天是3月23號,與去年3月22號只差一天,我們又出發向北平前進了。3年3次大行動都是在3月份。明年3月份應該解放全國了。等全中國解放了,我們再也不搬家了。」毛澤東這麼一說,大家都笑了,心情激動不已。

  「我們再也不搬家了。」

  顯然,毛澤東定都北平的決心更堅定了。

  4、中南海懷仁堂的表決

  確立國都,是開國過程中頭一件需要解決的大事。

  毛澤東雖然意屬北平為國都,但還必須履行正常的審批程序。任務依然由新政協籌備會議第六小組承擔。

  毛澤東剛進北平,時任北平市市長葉劍英就趕到毛澤東的住處彙報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形。這位新中國第一位北平市長,特別講到了定都問題。他告訴毛澤東,北平和平解放後,不少民主人士來信來電給我們,表示他們堅決擁護共產黨,要和共產黨更好地合作,並希望共產黨在北平成立全國性政府。

  毛澤東聽後,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顯然,民主人士還不知道中共中央定都北平的意向,但他們分析大勢,權衡時局,縱觀歷史,覺得北平地理居中,「王者氣盛」,誠為建都寶地。

  新政協籌備會議第六小組展開工作後,就定都問題廣泛徵求專家意見,很快取得了共識。

  普遍認為,北平城市雄偉壯麗,解放時的北平城保留了700多年前元大都的基本格局。宮殿等主要建築,建於明代永樂年間,已有500年的歷史。

  北平不但有眾多的文物建築,而且是文化中心。在元、明、清三代,還可以當之無愧地成為東南亞文化的中心。解放之初,仍有北平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一批著名的高等學府。

  北平和平解放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共華北局和華北人民政府等首腦機關遷至北平,參與籌備新政協的代表也絕大多數彙聚在這裡。

  從以上種種條件考慮,新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和專家顧問一致同意北平改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第六天大會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出席會議代表623人。會議執行主席是:張瀾、李立三、賀龍、沈雁冰、薄一波、周恩來、宋慶齡、張雲逸、陳叔通、賽福鼎。會議審議討論了第六小組關於國都的意見後,一致舉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平,並自當天起正式改北平為北京。

  北京重立為國都,又開始了它輝煌而嶄新的歷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