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開國大典6小時 | 上頁 下頁
四九


  1937年,「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相繼爆發,馬敘倫為貧困所迫,困居上海。此期間,湯爾和任華北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曾派專人到滬請馬敘倫出任北大校長,馬敘倫一口回絕說:「我是為了抗日救國而被迫離開北大的。現在敵人全面進攻,國難當頭,我豈能回到敵人刺刀下混飯吃呢?」

  1946年6月23日,馬敘倫參加上海各界人士舉行的反內戰示威遊行,被推為赴南京請願代表。當代表到達南京下關車站時,國民黨派遣的特務大打出手,馬敘倫身受重傷,造成震驚中外的「下關事件」。當天,中共代表周恩來立即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強烈抗議,同鄧穎超、董必武深夜赴醫院慰問。毛澤東和朱德特從延安致電馬敘倫:「先生等代表上海人民奔走和平,競遭法西斯暴徒包圍毆打,可見好戰分子不惜自絕于人民。中共一貫堅持和平方針,誓與全國人民一致為阻止內戰、爭取和平奮鬥。謹電慰問,並希珍重。」

  l948年4月30日,中國共產黨發出五一號召,提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馬敘倫和香港的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立即通電響應,並於11月27日離香港到東北解放區。

  1949年北平解放。這年2月,馬敘倫抵達北平。3月28日,他陪同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在北平西郊舉行閱兵儀式。他激情滿懷,當晚寫詩抒懷。4月1日,中國共產黨與南京國民黨當局開始談判。談判期間,毛澤東親自接見馬敘倫、李濟深、沈鈞儒等人,對和平談判的情況及今後的方針進行交談。5月中旬,毛澤東又親自邀請馬敘倫商談有關政協籌備、經濟建設以及外交貿易等問題。馬敘倫心情異常激動,提了許多寶貴意見。

  博學多才的馬敘倫,欣然挑起了第六小組組長的重擔。

  擔任第六小組秘書的是彭光涵。

  擔任第六小組的秘書之職後,彭光涵深感自己缺少國旗、國歌、國徽等方面的知識,壓力很大,工作起來顯得不順手,弄得晚上睡不好覺。

  生於1918年10月的彭光涵,廣東陸豐縣人。1928年,海陸豐革命失敗時,他才10來歲,因受反動派屠殺的威脅,逃到南洋的馬來亞。1935年,他參加共青團,1939年入黨。曾任馬來亞華僑救國會、馬來亞各界華僑抗敵後援會常委。1940年,他返回國內,1946年調往朝鮮做華僑工作。第二年調回東北哈爾濱工作。1949年,彭光涵調到中央統戰部,參加新政協的籌備事務。

  彭光涵為瞭解各國國旗、國徽圖樣和各國紀年,貪早摸黑,一頭紮進當時北平各圖書館和大學,查索有關資料。

  第六小組成員中有不少專家。彭光涵虛心向馬敘倫、沈雁冰、田漢、鄭振鋒、梁思成等人請教,得到了他們的熱情指點。在很短的時間內,彭光涵就掌握了有關國旗、國徽和紀年方面的許多知識,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彭光涵在他的文章中談了五星紅旗誕生的詳細經過:1949年7月4日下午3時,葉劍英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了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

  為了加速小組工作和廣泛聽取全國人民對制定國旗、國徽、國歌的意見。會議決定:

  (一)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名義公開向全國人民發出啟事,徵集對國旗、國徽、國歌的意見和方案,推選郭沫若、沈雁冰、鄭振鋒3人草擬徵集條例呈送籌委會批准公佈。

  (二)設立國旗、國徽圖案評選委員會及國歌歌詞、歌譜評選委員會;推選葉劍英、廖承志、李立三、鄭振鋒、張奚若、蔡暢、田漢、翦伯贊8人組成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葉劍英為召集人;推選郭沫若、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5人組成國歌詞、譜初選委員會,郭沫若為召集人。

  會議決定,上述兩個委員會除由第六組成員參加外,還要請一些學識淵博的專家為委員,委託郭沫若、沈雁冰提出初步名單,由常委會作決定。

  會後草擬的徵集啟事,經周恩來審批後,7月10日送新政協籌委會批准後刊發。

  新中國將是人民的國家,人民的政府,誰不關心它的誕生呢?

  一幅幅圖案、一首首歌詞雪片般飛向北平。

  短短一個月內,第六小組共收到應徵稿件幾千件,意見書24件。

  至截止日,新政協籌委會共收到應徵國旗稿件1920件,共有圖案2992幅。

  投稿者中既有高級幹部、將軍、著名藝術家、學者,也有普通軍人、工人、農民、學生等,投稿遍及全國,還有一批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來稿。這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和海外僑胞對新中國的熱烈擁護。國外華僑和未解放地區大多數是由新華社香港分社轉來的,個別的也有從未解放區經郵局郵寄的。其中有一件是用掛號信寄來的,信封上貼了國民黨法幣20萬元的郵票。從這枚郵票就可看出國統區貨幣貶值的嚴重情況。大家都很新奇,紛紛傳看這個信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