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紀錄 > 開國大典6小時 | 上頁 下頁
三七


  這些美麗的幻想,在中國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資產階級無法使之變為現實。結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

  1915年5月,袁世凱政府以政事堂禮制館名義,將一首名為《中華雄踞天地間》的歌曲定為國歌,為袁世凱恢復帝制製造輿論。歌詞是:中華雄踞天地間,廓八霆,華胄以來昆侖巔,江湖浩蕩山綿連,勳華揖讓開堯天,億萬年。

  袁世凱擅自下令,把歌詞中的「共和五旗」改為「勳華揖讓」,暗示民國政府將採用唐堯、虞舜的禪讓制,暴露出他復辟帝制的尾巴。次年,袁世凱登基稱帝。千夫所指,不義自斃。在全國人民的討伐聲中,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就命歸黃泉了。

  可是,這首國歌,在袁世凱垮臺後,仍為歷屆北洋軍閥政府襲用。1920年,段祺瑞政府命教育部出面,專設了一個「國歌研究會」,徵集曲譜。最後採用著名作曲家肖友梅的用亡調長旋法與中國姑冼宮調井用的曲調,所填歌詞為中國古詩,相傳是虞舜所作的《卿雲歌》:卿雲爛兮,紀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1920年10月,這首歌曲由當時的教育部報請國務院批准,定為國歌,並下令於1921年7月在全國施行。但是,這首文詞古奧的東西,大眾是決然接受不了的。可以說,它誕生之時,就是死亡之日。因此,很少有人知道有過這首國歌。

  到國民黨統治時期,則把國民黨黨歌改為國歌。有識之士對這一做法早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但國民黨當局卻置若罔聞。

  1949年7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徵集國旗、國徽、國歌的啟事。啟事對國歌的要求是:(甲)歌詞應注意:(1)中國特徵;(2)政權特徵;(3)新民主主義;(4)新中國之遠景;(5)限用語體,不宜過長。

  (乙)歌譜於歌詞選定後再行徵求,但應徵國歌歌詞者亦可同時附以樂譜(須用五線譜)。

  截止8月20日,共收到國歌應徵稿件632件,歌詞、歌譜694首。

  應徵稿件中國歌歌詞較多,其中有郭沫若、馬敘倫、歐陽予倩、馮至、柯仲年等知名人士的作品。小組評選了一部分歌詞、歌譜印發給大家,有的還組織樂隊演奏過,但大家都感到不理想。

  在討論時,大家都認識到,要在短時間內創作出理想的國歌詞譜,的確比較困難。

  但是,新中國誕生之時不能沒有國歌呀!

  商議結果,大多數人傾向於在國歌未制定以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大畫家徐悲鴻,是最早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代作國歌的人。

  新政協籌備常委會接到馬敘倫和沈雁冰關於國歌選評情況的報告稱:「經本組慎重研討,認為國歌徵集之稿,足以應選者尚少。必須再行有計劃地徵集一次,將選取者制曲試演,向群眾中廣求反應後再行提請決定,非最近時期可以完成。」

  應該說,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然而,沒有國歌的開國典禮,至少會使大典氣氛和人們的情緒受到影響。

  政協籌備委員會的常委們著急了。

  毛澤東親自來到勤政殿,召集常委成員和第六小組成員以及有關專家顧問、各界人士座談,專門研究國歌之事。

  座談會一開始就冷場,沒人發言。

  沉默。大家都在思考。

  國歌既要有大眾性,又必須具有莊嚴性,如此雅俗共賞的歌曲創作確實不易。而且,國歌代表一個國家,特別是代表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的國歌!用一支什麼樣的歌曲才能充分體現它的特點,反映億萬站起來的中國人民的心聲呢?

  這時,一位個子高大、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站起來發言,打破了沉默。

  他說:「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怎麼樣?」

  此人就是徐悲鴻。

  毛澤東欣賞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徐悲鴻比毛澤東小兩歲,毛澤東卻稱他「徐老先生」;他擔任中央美院第一任院長後,毛澤東即為美院書寫了第一塊校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