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1949京滬暴動內幕 | 上頁 下頁
九一


  §老英雄喜慶生還

  孟士衡、吳士文三烈士在宋公園就義的消息傳到提籃橋警察醫院監獄中,王葆真痛徹肝腸。這時他正要吃飯,氣結無法下嚥,眼淚象珍珠斷線似地直滾下來。

  王葆真從2月下旬入獄以來,匆匆已經3個月。這兩鬢染霜的古稀老人,本是病骨支離,加上多次毒刑拷打,病勢日見嚴重,特務才把他送到這監獄醫院。

  在醫院裡,特務仍不斷地折磨他,多次向他逼供,要他招出京滬暴動案的有關人員。他斬釘截鐵地回答特務,說:「軍事問題,只有我一人知道,與別人無關。」他早已下了死的決心。他想:「在京滬暴動中,我是首要人物,是一定要死的,欲免死是不可能的。」按理求仁得仁,求義得義,但是王葆真的名聲畢竟太大了,又有中共與民革、周恩來與李濟深及社會各方面人士的營救,國民黨政府的軍事法庭雖判了王葆真死刑,只能暫緩執行。

  3個月的黑獄光陰,他用詩篇記下這蒙難的經歷。(在威海路警備司令部稽查大隊看守所時,得到一個鉛筆頭,寫在草紙上,寫好後裝入被絮裡面避免檢查。後來轉移到提籃橋警察醫院獄中時,檢點衣筐發現有一個空白的小本子,衣袋裡有一支沒有搜去的鋼筆,沒有墨水,得到那個姓馬的女護士的幫助,她用細玻璃管灌了墨水悄悄拿來,這樣他就寫起了他的蒙難詩篇來。)

  王葆真在獄中95天,作詩138首,成《申江蒙難集》。他在後來補寫的序言中說:「我平生志在革命,務求結合實際,躬行實踐,因而不好吟詠,未遑與文壇雅士相唱酬。1949年2月24日在滬入獄,觀蔣特情形,必置我死地而後快。乃思留詩幾篇,說明我們革命的意義,便好與世長別。幾首既成,又思獄中黑暗及一切感想,俾世人得知蔣特貪污殘暴的罪行,更加激動革命的洶湧浪潮,並借此消遣鐵窗生活,鼓勵自己堅決的意志,莊嚴革命同志的人格與信念。」

  詩言志,歌詠情,王葆真的詩篇「無一字虛偽」,充分顯示他的革命本色。

  5月初,王葆真在獄中聽到炮聲,他以《辯炮響》為題寫道:曉來市面最暄囂,槍炮電梯聽混淆。安用勞神聽音響,凱歌近期莫心焦。」

  孟士衡等三位烈士犧牲後,他悲憤難平,一連四天沒有吃飯,以《不食》為題寫道:「聞有同志死,氣結不能食。抑鬱塞滿胸,胄腸似百結。同志貴知心,知心今有幾!人能共生死,大非容易事。功業雖未成,可樂得知已。茲聞有不測,悲傷何能止!痛憤在肝腸,對飯渾欲泣。瘦骨雖可驚,吾腸轉若實。情義盟素心,允要不可失。」

  5月24日,是王葆真入獄整整三個月,他以《入獄三月有感》為題寫道:「黑獄光陰三月更,十年心力付犧牲;識時英俊驚驅散,開國耆賢失會盟。燕塞風雲空悵望,吳都王氣已飄零;蹉跎一誤成千古,只恨臨刑死未成。老軀生死竟由人,獄裡堪悲節序新;梅落榴開空想象,雷鳴炮震實驚心。漫嗟花木更春夏,卻喜江山換主賓;倘見自由都解放,狂歡海上共人民。」

  王葆真還先後寫了兩首明志詩篇。其一題為《精神》,詩雲:「精神早破生死關,黑獄何能鎖卓山。心似月華明皎皎,清光流照滿人間。」又一題為《殘年》,詩雲:「恐負殘年未敢衰,犧牲當願站前排。深漸七十無功德,空向人間一度來。」

  這一首首詩,擲地作金石聲,這位老革命家在鐵窗下視死如歸的風采躍然紙上。

  5月27日,黎明的曙光驅散黑暗,上海解放了!

  這天早晨,提籃橋附近的街道上,出現了解放軍。沿街民眾歡呼聲與陣陣爆竹聲,傳到獄中。王葆真雀躍歡呼。

  中午,王葆真正在樓上獨自吟詩,歡慶解放。忽然,他從窗外看到,監牢門外先後駛來三輛車子。車門燈開,一個魁偉高大的身影從第一輛車裡走出。好熟悉的身影,他揉著模胡的眼睛。

  這個身影走近了,走近了,是他!革命壯志堅如鐵的老將軍,泫然淚下。

  來的是民革滬甯區臨時工作委員會負責人陳銘樞。兩位將軍的手緊緊握住。

  陳銘樞來迎接王葆真出獄。

  王葆真走出牢獄,看到人民歡慶解放的場面,興奮得熱淚盈眶。他對前來採訪的《大公報》記者說;「我們應該怎樣感謝共產黨,大家都得解放了,這是多麼值得慶倖啊!請你代表我寄語上海人民,今後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大家協力完成偉大的革命事業。」

  應該說,在血與淚、鐵與火的解放鬥爭中,王葆真與他的戰友也作出重大的貢獻。上海解放有他的勞績。孟士衡、吳士文、肖儉魁三烈士血染宋公園,30多位仁人志士身系囹圄,命如懸絲。他們的鬥爭也並沒有失敗,鬥爭的餘波遠越關山,在解放戰爭交響曲中作為一個重要的聲部貫徹始終。

  重要聲部的第一曲,他是劉昌義的起義成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