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影視原著 > 小巷人家 | 上頁 下頁
五七


  李佳出來後,三人也不回飯廳,一起站在院子裡等待,等所有人都上過廁所再一起回去。

  李佳縮在男生們身後,她的臉色煞白,整個人似乎一直在微微顫抖。

  一位研究生師兄低聲感慨,「幸好莊圖南機靈……,這才是一半的路,一會兒估計還要停一次,女生如果要上廁所,男生們都在外面等著。」

  抵達平遙時已是黃昏,當客車從縣城邊緣開過時,所有的學生都忘卻了身體的極端疲憊和精神上的高度緊張,撲到窗邊向外看去。

  漫天黃沙中,一座城池拔地而起,原始而蒼涼。

  夕陽的餘暉照在氣勢恢宏的城牆上,斑駁而近乎悲壯。

  一人喃喃道,「以前只知江南園林的精巧美,現在才見識了黃土高原的渾厚雄偉。」

  另一位師兄輕聲呢喃,「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蚰蜒巷……」

  莊圖南接話,「道光年間,晉商把控全國經濟的日升昌票號,南大街……」

  李佳道,「難怪阮教授要和當地政府周旋,不讓他們趴城牆拆樓……」

  司機突然一腳踩下刹車,用不那麼標準的普通話問,「你們就是那個啥啥大學,不讓縣政府修新城的?下車下車,球大個東西,老子不帶你們。」

  剛才還一臉和氣的售票員也罵,「寡貨。」

  邊上一位乘客義務翻譯,「寡貨,沒事找事、到處扯淡的人。」

  客車搖盪著開走了,車後黃沙飛揚,似乎也在罵罵咧咧。

  12名學生,一堆行李和四輛自行車被扔到了路邊,大家先是面面相覷,看到遠去的客車和車後飛揚的黃土,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他們確實被驅逐下車了。

  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先是覺得荒謬,看著看著,看到平日裡文質彬彬的師兄師妹們現在都是滿面塵土、一身肮髒,再想到自己肯定也是如此,都笑了起來。

  研究生師兄又是好氣又是好笑,用剛學到的土話自嘲,「一群和站五爛的寡貨。」

  師兄吆喝道,「阮教授住縣招待所,大家把行李都放自行車上,我帶你們過去。」

  大家嘻嘻哈哈地往車上放行李,莊圖南彎腰綁行李時,撇見一束陽光斜照在不遠處的一段殘壁上,照亮了碎磚上斑駁而破敗的紋路,莊圖南忍不住走近殘壁,俯下身,近乎虔誠地摸了上去。

  這個動作像是個無聲的儀式,觸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一行人都找到離自己最近的牆壁,撫摸了上去。

  一片緘默,夕陽從城牆上斜照了下來,灑在眾人肩頭,柔和的光束彌漫著黃土高原的塵土,彌漫著歷史的塵煙。

  有人率先打破了沉默,「沒准我摸的這塊磚頭是明宣武年間的。」

  另一人嗤笑,「平遙始建於西周,你咋不說這塊磚是二千多年前的。」

  研究生師兄曾來過平遙,「大家抓緊進城,天還亮著,邊走邊看,去招待所的路上有甕城、腳樓和敵樓,有鏢局,有民居,你們有眼福了。」

  一人道,「那可得感謝剛才的司機了,他一腳油門開走了,把我們這群寡貨扔進了歷史裡。」

  李佳呐呐道,「我們到平遙了。」

  所有人的心中都是同樣的感觸,「我們到平遙了。」

  後記1:

  1981年,阮儀三教授帶12名同濟建築系學生保護和規劃了平遙古城,用「平遙古城,阮儀三」、「平遙,刀下留城」,「平遙古城,同濟建築系」等關鍵詞查詢,能查到相關的紀實文章。

  平遙現有四條街以人名命名,紀念在平遙古城申遺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四位功臣,其中一條就叫阮儀三街。

  以下文字選自阮教授訪談錄,交代一下這一個月內整理搶救出的資料圖片,做出的新規劃在平遙保護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問:當地政府接受這個新規劃嗎?

  阮儀三:那時候的人們,滿腦子想著發展經濟,不理解為什麼要保護古城,明顯不接受新規劃。看到這種情形,我決定帶上全部資料,進京「公關」。

  從平遙出發去北京那天,我借不到自行車,天上下著雨。我一個人背著圖紙資料和行李,走了7公里路到火車站,帶著一身泥漿,坐上當天的夜車到太原,再從太原轉車去北京。到了北京,我找到了建設部和文化部的有關負責人,向他們彙報了平遙古城的重要文化價值。當時北京的幾位有影響力的老專家都還在,如建設部高級工程師、全國政協城建組組長鄭孝燮,文化部高級工程師、全國政協文化組組長羅哲文。羅哲文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阮老師,您趕緊想辦法去洗個澡吧。我當時完全像叫花子。

  羅老和鄭老看了我帶去的資料,都傻眼了,說這麼好的東西,一定要保護。我說那就請你們去平遙走一遭。他倆是國內古城和古建築保護的重量級專家,都很熱心,很快就以全國政協常委的身份來平遙考察。山西省長出來接待。鄭老對省長說,新規劃是「刀下留城」的規劃,是高水平的規劃,你們應該認真執行。我就對他們說,趕快把它變成紅頭文件。

  除了讓平遙接受新規劃,我還在北京說動羅老撥專款用於修復已經受損的平遙古城牆。在羅老的斡旋下,文化部撥了8萬元。當時的8萬元相當於今天的800萬元,是筆鉅款。我怕款子不落實,讓當時還是研究生的李曉江給我盯著。他先到北京盯,看著這筆錢從文化部的賬上劃出;再到平遙等,兩天后,錢到賬了,平遙縣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讓李曉江繼續留守平遙,建立一個古城牆修繕委員會,成立一支古城牆修繕工程隊。這樣,總算是把平遙古城保存下來了。

  但是,過程中還是有反復的。1986年以後,去平遙參觀古城的人多了,古城裡的縣政府招待所要擴建,要蓋成4層的方樓房。同時,設在文廟裡的平遙中學也要建新樓,校長還放言要蓋得比金代的大成殿還漂亮,要5層樓高。我在平遙安插了「眼線」,一得到消息就趕過去,新樓都蓋了一半了,我硬是想辦法「砍」下來2層。保護古城,一分鐘都不能鬆懈。

  ▼第二十九章 人間星河

  十二位學生,帶來四輛自行車。

  城市改造被迫暫停,建築系師生在平遙縣城裡人見人厭,連政府工作人員都直接說,「你們在學校搞研究就可以了,不要來管我們的經濟建設。」

  因為有山西省建設委員會的支持,平遙縣不得不負責師生們的吃住,但他們被安排在條件很差的招待所裡,而且除了這家招待所,縣城裡其他幾家飯館都不肯做他們的生意,見了學生們進飯館,直接罵出門或用髒水潑走,這種情況下,教授們使盡渾身解數,也沒借到自行車,四輛自行車雖遠遠不夠,但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林棟哲的自行車真被開光了,阮教授騎著它四處奔波,找有關部門,找古城裡最有價值的宅院。

  學生們分組,各組以「包乾」的形式走訪各古建築,甚至頂著白眼進民居拍照、測繪,他們大部分時間沒有車,只能花費時間步行在大街小巷中,在城牆周圍、古街道上、民宅裡做詳細的測繪,拍下細節圖片,記錄下詳細的數據。

  為防刮傷曬傷,十二位學生穿著長袖長褲,在城牆下、木梁上爬上竄下,渾身汗、一身灰地四處跑,測繪完一處,立即背著工具,急匆匆步行趕往下一處。

  樑柱檁桁、拱頂券門、木廊瓦簷、磚雕彩畫,中國傳統建築最後的高峰明清建築在圖片和紙筆中被完美細緻地定格複刻。

  白天測繪,晚上聚在一起,匯總記錄,近距離觀測教授們如何在記錄的基礎上做規劃,囫圇吞棗地揣摩學習如何在保留古建築的同時,設計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車行道、電網水管、電話通訊網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