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影視原著 > 羋月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三六 |
|
魏冉抱起嬴稷,輕輕地哄著。好不容易,羋月母子才與魏冉依依惜別。 馬車越過界碑,向東而去。 一入趙地,羋月不再一直坐在馬車裡。有時候她也會戴上帷帽,一起騎行。 趙勝對羋月頗為好奇,觀察了幾日之後,見羋月雖然心情抑鬱,但為人爽朗,並不扭捏,便也試著與她慢慢接近交談。 「剛認識魏冉兄弟的時候,每天聽他提起他的阿姊,我一直在想,夫人是如何了不起的女人,將來若有幸,當拜見才是。」趙勝這日,便拿魏冉提起了話頭。 羋月輕歎:「我對不住冉弟,讓他小小年紀便從軍,幸而他能夠在軍中得各方兄弟朋友的幫助,方有今日。冉弟素日寡言,但對公子如此信重,妾深信公子乃當今人傑也。」 趙勝平生聽多了奉承,但聽她這話說起來,質樸又可信,不由得笑道:「魏將軍用兵如神,勝對他十分敬重。能夠得魏將軍此言,不勝榮幸。」 羋月一路行來,瞧見趙兵衣飾、行軍佇列,與秦兵、楚兵已大為不同。這卻令她想起當年入秦之時,看到義渠兵與秦兵交陣的情形,只覺得趙兵舉止之間,倒有些胡兵的模樣。她心中一動,便想問趙勝究竟:「妾亦曾聽說,趙侯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這一路走來,趙國兵士行動矯捷,來去如風。依妾看來,趙國興盛,當在眼前。」 趙勝聽到她誇獎趙兵胡服騎射,嘴角不禁有一絲得意,微笑道:「夫人謬贊。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羋月不禁奇道,「難道這其中還有內情不成?」 趙勝道:「事實上,為了胡服騎射的事,父侯深受國中宗族和封臣的壓力。說什麼衣冠盡失,形同狄戎,長此以往,恐國將不國。」 羋月想到昔年在楚國推行改革而失敗的屈原,以及死于車裂的商鞅,不禁也輕歎道:「是啊,列國要推行改制,都要承受千夫所指。況趙國歷史悠久,三晉之中,唯趙人衣冠,最有古風,也最得世人崇拜。我聽說以前有個燕國人,仰慕趙人舉手投足的風範,特地居於邯鄲,學習趙人儀態。結果,沒有學到趙人怎麼走路,卻連自己原來怎麼走路也忘記了……」這邯鄲學步的故事,其實正充分說明,列國對趙人文化和衣飾的崇拜與追捧。這是趙國的榮光,卻也是趙國的負累。如今趙侯推行胡服騎射,連她一個後宮婦人,都可以一眼看出對軍隊的好處來。可是卻也讓趙國的諸封臣領主,看到了自己世代相傳的權勢將被削弱的風險。所謂「捍衛祖制」,不過是拿到檯面上的理由罷了。 趙勝苦笑一聲,贊同道:「祖宗的東西,是財富,也是負擔。秦國變法成功,實令各國羡慕,卻也是秦人尚簡樸,沒有這麼多的繁文縟節,更沒有這麼多固守繁文縟節的老古板。」秦人立國的歷史沒有趙人這麼長,文化底蘊和封臣勢力亦是較弱,所以反而是秦人變法阻力最小。 羋月想到昔年與秦惠文王策馬同行,亦是講到這個話題,不禁心頭一痛,扭過頭去平息了一會兒心情,才歎道:「不管國也罷,人也罷,有些病已經生了,便如同身上的瘤子,割了會痛,不割會爛。若是不能自己割一刀,就等著別人來割你一刀了。」 趙勝勒馬,凝視羋月半晌,才歎道:「多少堂上公卿大夫,不及夫人一個婦人的見識。」 羋月低頭:「讓公子見笑,這也只是我聽得先王一言半語,學舌罷了。」 趙勝拱手肅然道:「我父侯對惠文王也是十分敬佩,曾歎息說,惠文王雖有二十多個兒子,卻無一人能夠及得上乃父。」 羋月道:「先王固然是雄才大略,然則尚有諸子未能成人。子是否肖父,如今尚未可知,趙王此言,為時過早。」 趙勝看了看嬴稷坐著的馬車,微微一笑:「近日同行,以勝看來,公子稷倒真是有惠文王之風範。」 羋月微微一笑:「多謝公子誇獎,身為人母,與有榮焉。」 趙勝意外地看了看羋月,他以為羋月會謙虛兩句,沒想到她竟然全盤接受,心中一凜,暗道:「只怕此人不凡。」 如此一路走走說說,不覺二十餘日過去,他們已經穿越了整個趙國,來到了燕國邊境。 趙勝勒馬笑道:「夫人,明日就到燕國了,到時候,你們的馬車恐怕還要再行更換。」 羋月見他提到這個,便把存在心中很久的疑惑之處說了:「妾當年自楚入秦,心中還甚是奇怪,為什麼船行入秦,我們原來的馬車都不能用了。後來看到馬車入了馳道,才發現原來各國的馬車車軌都是不一樣的。」 當年自楚入秦,羋姝嫁妝眾多,所以在有些路段,甚至都要特意繞個彎,走到鋪有軌道的馳道上,這才減省馬力,免得耽誤行程。 羋月當年看到,便覺得有些奇怪,只是那時候與甘茂不合,不好打聽,後來又遇義渠伏兵,經歷各種事情,直至脫身,入了秦宮,便也無心問起。這次出宮,又遇上此事,此時與趙勝也熟悉了,就不免將心頭疑惑問了出來。 趙勝不以為意,笑著解釋道:「羋夫人真是細心。您看這一路行來,有些國路上就有木條鋪成的軌道,馬車載了貨物,在特有的軌道馳行,便能事半功倍。」 羋月卻問:「可是既然是為了方便運輸,那為什麼列國的軌道都是不一樣的呢?」 趙勝微笑不語。此事解釋起來,頗為麻煩,他想著如何措辭,才能讓羋月明白。 羋月卻是當年隨著秦王去過墨家工坊的人,當下微一沉吟,便道:「妾見識淺陋。依我看,恐怕是因為列國之間戰事連年,這種軌道在戰時運送大量輜重,尤其方便。但自己方便,也要給對方造成不便,所以列國不約而同地採用了跟他國不一樣的軌道。公子,我說得對嗎?」 趙勝大驚,這時候才定睛看了羋月一眼,歎道:「能夠看出這一點來,羋夫人果然不是常人。」 羋月歎道:「雖然如此,終究不便。但願有朝一日,天下同軌,則東來西往,不必如此麻煩了。」 趙勝失笑:「天下同軌?唉,古往今來有多少英君明主有這樣的狂想,卻終是不成啊。」 羋月不再說話,兩人默行一段路以後,她便以馬鞭指著前路:「自此出關,向北就是燕國,想當年公子勝就是于此處與魏冉一起入燕國的吧。」 趙勝看著羋月,心中暗自思量:「不錯。」 羋月看著趙勝,忽然轉了話頭,提起往事來:「想當年趙國勢力不及韓魏兩國,但趙侯雖然年輕,卻見識非常。出兵扶助燕易後母子回國繼位,經此一仗,既得了燕人的感激,又令得趙國在列國之間聲勢大張,更加打擊了中山國與齊國的氣焰。趙侯有如此長遠的見識和恢宏的氣量,義助孤兒寡母複國,利己利人。這些年來趙國日益強盛,皆是趙侯英明卓識之故。」 趙勝聽得她誇獎父親,也不禁得意,拱手謝道:「多謝羋夫人誇獎。」 羋月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長地道:「我母子如今離秦入燕,不知何時能夠回秦。但願我將來,也能夠有易王后的運氣,能得貴人相助。」 趙勝心頭一凜,定定地看著羋月,眼光又轉移到馬車內的嬴稷身上,忽然笑了,向羋月拱手道:「勝愚昧,不懂夫人的深意,但我想,必會有人懂的。」 他一路將羋月等人送出國境,于燕趙國界與羋月母子道別。 羋月施禮道:「多謝公子勝一路護送我母子入燕,若有機會,定當還報。」 趙勝還禮道:「羋夫人客氣了。」 羋月道:「請公子勝代我向趙侯致謝。」 趙勝道:「勝也代父侯多謝羋夫人誇獎。可惜行程匆匆,父侯不得與夫人交談,否則定當引夫人為知己。」 羋月微笑道:「來日方長,我相信將來一定有機會當面向趙侯致謝的。」 趙勝看著羋月,意味深長地道:「勝亦願有機會能夠再為夫人效勞。」 羋月一行遠去,趙勝凝視良久,撥轉馬頭道:「回邯鄲,我要即刻見君父。」 他身邊的親信壯著膽子問了一聲:「公子,您向國君請假說要替朋友辦事,國君已經准您三月之假,如今才不過一個多月,何必著急?」 趙勝冷笑:「你懂什麼?此事,我須得立刻稟報君父。」 當下一行人疾馳回邯鄲。 羋月一行人離趙入燕,一路直向薊城進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