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影視原著 > 零炮樓 | 上頁 下頁


  可見,當年咱二大爺們的出生是讓生不出兒子的女人十分羡慕的。咱二大爺他爹的種子好,娶三個也不算啥。要是賈興忠有先見之明知道生兒子越多,對今後的抗戰越有貢獻。他肯定還娶還生,如果那樣咱二大爺就不是五個了,十個也不一定。

  當然種子再好也不一定回回都生兒子,其實咱不僅有五個大爺還有七個大姑,不過村裡人極少提起,這和咱那一帶重男輕女有關。七個大姑中有六個出嫁了,出嫁了就是人家的人,嫁出的女那真是潑出的水,連姓都要改隨婆家的姓了。比方:閨女如果嫁給姓張的,回娘家後,娘家人就稱老張回來了,如果婆家姓馬,娘家人就喊老馬,這明確無誤地告訴你已經是人家的人了。這種民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七個大姑能聽到村裡人提起的也就是七姑,七姑和賈文清、賈文坡一個娘。村裡人能提起她有兩個原因,一是這七姑還沒來得及出嫁就死了,也就是說還是姓賈的人;再者就是七姑的死卻和日本鬼子有關,據說七姑死得極為壯烈,所以到現在村裡人都還記得。那年七姑十五歲。

  當年,咱二大爺們漸漸長大後,賈興忠便對他們就有了安排,到了修橋那一年,賈興忠將咱二大爺們都安排好了。為了區別二大爺們咱只有按順序給他們排一下隊。如下:

  老大賈文錦也就是咱大爺被送去當了兵。開始賈寨人都想不通,常言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你咋把老大送去當兵了。賈興忠說,現在兵荒馬亂的,家裡沒有拿槍桿子的不中。咱大爺賈文錦那兵當的好,咦——神了!在啥隊伍裡都幹過,半年一載回鄉一次,喝烈酒,唱豪歌,留長須;大槍身上扛,銀元叮噹響。人家那命硬的,子彈連皮毛都沒擦著,有那大鬍子保佑呢!打了多年的仗,端了不知多少家的槍。咱大爺賈文錦自己說,當兵吃飯,誰給飯吃給誰幹。

  老二賈文柏也就是咱嚴格意義上的二大爺,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賈興忠有心讓他出門讀洋學堂,這樣賈家就文武雙全了。可是二大爺賈文柏卻在私塾裡把書讀偏了,被閒書《水滸》、《三國》、《三俠五義》吸引了,對讀洋學堂不感興趣。後來,二大爺賈文柏成了遠近聞名的說書藝人。抗戰時二大爺賈文柏成了八路軍文工團長,不過因作風問題受了處分。二大爺老的時候,常在那老寨牆邊自說自劃:「說書不說書,先學兩條毛主席語錄。」這是二大爺賈文柏後來說書常用的開場白。

  老三賈文清也就是咱三大爺上了洋學堂。當時二大爺賈文柏不務正業,賈興忠就安排了咱三大爺去上洋學堂。為了拴住三大爺賈文清,賈興忠在三大爺賈文清十六歲時就給他成了親。在賈寨這很少見,哪有老大、老二沒成親,給老三成親的。可見,賈興忠對老三格外看重。咱三大爺雖然去了洋學堂,卻迷戀上了中國方術和風水。私塾先生在咱三大爺賈文清臨走時送給了他兩本書,一本叫《葬經》,一本叫什麼《陰陽二宅全書》的。私塾先生說,這是洋學堂裡學不到的。洋學堂裡學的都是救國救民的大方略,大而化之,不實用。你只要把這兩本書研習透了,保證你將來有碗飯吃。私塾先生說完這話就離開了賈寨,從此不知所蹤。三大爺賈文清開始研究上了風水,後來三大爺賈文清成了遠近聞名的風水先生。

  老四賈文燦也就是咱四大爺後來成了土匪,這當然不能算是賈興忠安排的。不過,這也和賈興忠在四大爺賈文燦小時管教不嚴有關。咱四大爺賈文燦有個乳名,叫鐵蛋。四大爺賈文燦成了土匪後,賈寨人就不叫賈文燦了,都叫鐵蛋。鐵蛋是靠兩把掃帚疙瘩起家的。鐵蛋靠掃帚疙瘩幹攔路搶劫的勾當。只要見路上有單身的行人,鐵蛋便遠遠地瞄著,見行人走到樹林旁或者高粱地邊,先點一個炮仗,「啪」的一響。行人一驚,鐵蛋便猛地跳出,在行人身後用掃帚疙瘩頂住腰窩,大喝一聲:「別動,動就槍斃你!」路人冷不防,不敢造次,只有乖乖舉起手來,連連求饒。鐵蛋把人帶進樹林裡洗劫一空。

  老五賈文坡也就是咱五大爺忠厚老實,卻長了一顆大頭,所以村裡人都叫他大頭。五大爺的大頭白長了,他不想用頭,只想用手種地,所以大頭的頭有點問題,腦子不夠用。在咱那一帶說一個人腦子不夠用就等於說一個人是傻子。腦子不夠用倒不耽誤種地,賈興忠也想讓咱五大爺賈文坡種地,家裡有上百畝的好地,沒有懂種地的怎麼行。糧食才是立人之本。可見,賈興忠在那個時代就重視「三農」問題了,好呀,有遠見。咱五大爺賈文坡雖然腦子不夠用卻成了賈寨最好的莊稼把勢。同樣的地同樣的種子經五大爺賈文坡一伺候那莊稼長得和別人家就是不一樣。喜人。咱五大爺就是個一根筋。

  賈興忠死後,賈寨人都認為賈興忠對咱二大爺們的安排獨具匠心。

  2.關於咱的老家

  賈寨在方圓幾十裡算是一個大村莊了,除了張寨就是賈寨了。常言說:水大好藏龍,林密好臥虎。賈寨人大都姓賈,可各色人等要有盡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能人。什麼劁豬的、宰羊的、打鐵的、吹響的、販牛的、算帳的、說書的、看相的……還有專職要飯的、當兵的。各種行業不但有其代表人物,而且都能以其為生,能混飯吃。

  賈寨到張寨四裡地,不遠。有條無名的河將兩個村子隔開,河這邊屬賈寨地界,河那邊是張寨地盤。賈寨和張寨屬兩個縣,這兩個縣又分別屬兩個地區管著。那無名之河成了賈寨和張寨當然的楚河漢界,當地人也有叫那條河為「界河」的,算是無名之名。

  無名的河從西北而來奔東南而去。河水悠悠平緩,清澈見底,河蝦游魚,平靜悠然。河兩岸土地肥沃,河水春夏不溢,秋冬不枯。河水依張寨西邊繞行半圈,滋潤了張寨人,從張寨村前過,再向東南走又從賈寨村後過,然後依著賈寨村東繞半圈,把賈寨人也滋潤了,這才悠悠而去。河南為賈寨河北為張寨,河道呈S形,張寨和賈寨分別在這S形之中。風水先生稱河水為大吉之水,把這S形為「兜抱」,說:「村畔有池兜,富貴永不休。」

  在賈寨和張寨之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黃泥大道,路東為賈寨,路西為張寨。有一座橋聯繫賈寨和張寨。那橋當地人又叫「死人橋」,是當地人的禁忌。要是賈寨有孩子去張寨走親戚,爹必親自送兒過死人橋。就這樣娘還不放心,老遠地喊:送過那死人橋呀!

  在那橋上和橋下都死過人,死人橋由此得名。聽咱二大爺賈文柏後來說:

  「那橋是解放前賈賽和張寨人合資而修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