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影視文學 > 父母愛情 | 上頁 下頁
五二


  另外,兩個為人之母的女性在對待子女的態度上,也顯示了中國文化較之西方文化的溫馨和親情。梅亞莉那種不管不顧地直奔天堂的尋死,比起我母親來,就遜色了許多。我母親不但給我們準備好了最後一頓豐盛的晚餐,還為死的地點躊躇了好半天。

  「死在家裡怕嚇著你們,死得太遠又怕委屈了自己,因此才選在那片小樹林中。」許多年以後,我母親以平緩的語氣這樣告訴我。

  一九七七年那年,據說是後門兵成災的一年。從我們島上的情形看,的確是那樣。

  那一年,島上家屬院裡只要能撐起一套軍裝的男孩女孩都一窩蜂地當兵走了,昔日一到放學時界就雞飛狗跳的院子一下子就冷清了下來。我家隔壁的于阿姨笑著說:「這些兔崽子們猛地—走,還怪悶得慌哩。」

  那次我們家一下子走掉了兩個,我的體檢合格的二姐和體檢不合格的大哥。按他的愛湊熱鬧的性子,他也準備拍拍在教室裡坐痛了的屁股走人的,但我母親說死也不放他走。用我母親的話說:「怎麼你也得給我高中畢了業!」那時「四人幫」剛粉碎不久,興師重教的風氣還不像現在這麼熱烈,但我母親卻不為社會上的時髦所動,一切都要按照她的意志轉移,連我父親說了也白搭。

  母親自從有了那次把自己吊在樹上的壯舉,她在家中就取得了說一不二的地位。我們大家都知道有了第一次就很可能有第二次的道理,因此,都很害怕那隨時都可能出現的第二次。大家對母親的性子變得唯唯諾諾起來,對母親的意思自然就言聽計從了。

  絕的是,在後門之風把島上大一點的孩子們刮得一個不剩後的不久,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在部隊內部子弟中招收一個據說是專門培養外交官的英語班。軍區為了照顧海島邊防前哨,專門給了我們島一個名額。我的小哥條件相當,更絕的是他沒有競爭對手。板上釘釘的事美得他一天到晚齜著顆虎牙笑進笑出,我母親的臉上也掛出了由衷的笑容。在母親的好心情中,我投機取巧地拍母親的馬屁,我說:「媽,虧了你料事如神,要不我小哥哪會有這種福氣?」母親被我的馬屁拍得很舒服,就笑著謙虛:「關我什麼事?他彭費人有傻福。」

  有些事齜牙中齜得太早反而會壞事。迷信講話,牙齜得太狠了,會艇氣的。

  誰都沒有想到,半路上會殺出一個程咬金來。這競爭者不是別人,偏偏是許萌萌。

  那一年許萌萌還不到十四周歲,離南京外院的要求差得遠哩。一個十三歲多一點的孩子上軍校讀書似乎是個玩笑,但那一年的後門之風開了這方面的先河。十三歲的孩子可以穿上軍裝去站崗放哨,為什麼就不能穿上軍裝去讀外語呢?再說,連聾了一隻耳朵的孩子都可以參軍,一個耳聰目明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行呢?

  梅亞莉以她的聰明和文化意識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名牌大學畢業的她比島上任何一個人都知道學習英語對一個人的意義。再說,南京離她的家鄉上海已經不遠了,回到家鄉上海去一直都是她夢寐以求的。在那個年代,人口流動的機會少得可憐,她回上海家鄉去的夢想幾乎就是一個空中樓閣。現在,這種機會從天而降,她不去奮力抓住又有誰會去奮力呢?

  我母親冷眼看著這個叫梅亞莉的上海女人發了瘋般地東奔西跑。那一陣子,她匆匆忙忙的身影會突然消失,三五天后又重新出現。重新出現的梅亞莉眼圈烏黑、神情疲憊。大家心照不宣地知道她跑到省城軍區機關甚至跑進南京外院的校園裡去了。

  我的母親穩穩當當地坐在家中的木椅上,輕蔑地對我小哥說:

  「你急什麼?通知書都在你手上了,你怕她什麼呢?」

  我的父親對這件事情自始至終保持一種沉默。自從那次事故後,凡是與姓梅的女人有關的事情,我父親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地惟恐避之不及。父親的沉默令母親滿意,母親在那段日子裡對父親和氣了許多。

  —天,我看見我的小哥在他的房間裡埋頭修理那把許久不碰的彈弓,我走進去問他幹什麼用?他抬起頭來看了我一眼,又一聲不響地埋下頭去。我卻從那一眼中看出了名堂,因此,我就坐在他的床沿上,晃著兩條細腿,等著跟他一起出征。

  我們來到梅亞莉家的房後,這是家屬院最偏僻的一排平房。房後的蒿草有半人多高,我同小哥潛人那片有著剌鼻氣味的蒿草中,他手持一把整治一新的彈弓,我手握一把海灘上顆粒飽滿的石子。我挑了一顆最大的石子遞了過去,小哥熟練地套上,拉開彈力很好的弓繩,側著腦袋眯起一隻眼,屏住呼吸,瞄準目標。猛然間,他拉弓的手一松,只聽「嗖」的一聲,飽滿的石子飛了出去,準確地落到梅亞莉家的後窗上,我們聽到「嘩啦啦」的玻璃破碎聲,我同小哥的目光勝利會師在一起,幾乎同時咧開嘴巴樂了。

  那扇被打爛的窗戶被推開,探出梅亞莉的半個身子,她一邊四下裡張望,一邊大聲地喝問:「誰?誰幹的?!」

  我尾隨著小哥半撅的屁股向後撤離,梅亞莉大約看到了我們弓著的身體,但她沒看清是誰,因為她在那裡一遍遍地問:「誰?那是誰呀?」

  我忍不住回了一下頭,沒想到眼睛正好與梅亞莉皺著眉毛的眼睛撞了個正著。我吃了一驚,心裡正琢磨如果她喊我的名字,我是站住好還是快跑好,誰想她卻在我身後啞巴了,我聽到「咣當」一聲響,知道那扇打爛的窗戶關上了。

  梅亞莉的奔波操勞好像有了幾分眉目,因為一天晚飯後,住在我們隔壁的孟政委好像是很隨便地踱進我家的院子,對正彎著腰澆花的我母親說起了南京外院上學的事。

  孟政委說:「……烈士子女嘛,照顧一下也是應該的,我們做領導幹部的……」

  沒容他把話說完,我母親就直起身子甩著手裡的空壺說:「照顧烈士子女應該,但不能沒有原則,你們做領導幹部的總不能為了照顧某個人就破壞黨的原則吧?」

  別看我母親是個什麼也不幹的家屬,但她說起這類原則性的大活來,一點也不比對面的政治委員差。再說,自從我母親有了那次視死如歸的舉動,不但在我們家中有影響,好像在整個島上都挺有影響的。孟政委說不過我的母親,似乎也是不怎麼敢跟她較真地說,因此就挺沒意思地挺著個胖肚子訕訕地走了。

  離我小哥庀程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我母親手裡的準備工作在緊鑼密鼓。其實,我們家剛走了兩個參軍的孩子,也沒見我母親怎麼張羅、他倆幾乎就是穿上逛逛蕩蕩的軍裝空手走的。因為我父親說:「部隊什麼都發,什麼都不要給他們帶,東西多了影響不好。」這次我父親也重複了同樣的話,但我母親這次卻置之不理了。不要看我母親上的是私塾學堂,但她對學習英語的理解一點都不比梅亞莉差。我小哥這次的人生遠航,簡直就是裝載了我母親的人生希望,母親的忙碌是理所當然的了。

  那天是個禮拜天,外邊的瓢潑大雨使我安靜地呆在家中。我百無聊賴地站在母親身邊,看她在縫紉機上為小哥做一一條白色的人造棉睡褲。

  我聽到有人「嗒嗒」地敲門,我母親也聽到了這敲門聲。她抬起頭來,看了我一眼,眼睛裡也是搞不懂這種天氣有誰會登門的疑惑。

  我跑去開門,卻被門外的人搞愣了。我站在門裡,讓她進來不是不讓她進來也不是地難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