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影視原著 > 大國醫 >


  第二章 當 歸

  辛溫無毒除風和血

  -- 《 本草綱目 》

  一

  迎親的嗩呐高亢而嘹亮,扯腔扯調地往上翻,似乎全因了細絲般上揚的聲音,天才高遠,地才遼闊。聽樂的人們禁不住一個個伸長著脖子往高處、遠處使勁。掌班的是劉黑子,他和他的三個兒子劉大狗劉二狗劉三狗組成了一個"黑記"班,不僅曲吹得好,而且花樣繁多,一口吹得了三杆嗩呐,鼻子還能再吹響兩個。想想看,五杆大笛一起吹,那該是何等的壯觀!二月初二,正是龍抬頭的節日,人們剃好了腦袋,洗淨了面皮,嘎嘣、嘎嘣地咬著祭龍的炒豆,齊往郭家的大門樓跑。

  郭家大院有三進院落,坐落在平樂鎮東西大街的南邊,有意思的是,正對大街的是郭家的後門,門旁只有一個面闊一間的雜貨鋪子。郭家的正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門樓"恰對著南邊的一條小街,人們叫它濟生坊。大門樓雙門洞開,藍地灑金的"益元堂"和朱地金字的"好好"匾並排懸掛於門楣之上。"益元堂"是嘉慶時郭家的第七個進士郭祖謀的手筆,看上去古樸蒼勁,筆力千鈞。"好好"匾則是庚子年慈禧太后的御筆,雍容秀雅,睥睨天下。旁邊的"濟世活人"、"杏園春暖"等匾額風格各異,顏色迥殊,無言地述說各自的出身和年齒。門兩旁掛有彩燈,門框上貼著喜聯:

  秦晉三結千秋好

  朱陳雙匯萬年春

  門楣上寫的是:天作之合

  "秦晉"、"朱陳"用的是典,"三結"、"雙匯"寫的是實。一看就知道這幅喜聯的用功與考究。

  和大門樓並立而西又有兩個門樓,它們是二門郭一川家,三門郭一方家。三家門前的空地連成一片,看上去很為開闊。興奮的孩子奔跑著,喊叫著,在幾個門樓裡追來逐去。

  身著吉服的年輕禮相從院門快步走出,在路邊一字兒排開三通火銃。"放銃了!放銃了!"孩子們推推搡搡齊往前擠,有孩子眼明搶住了上馬石,有孩子逞強占住了拴馬樁。

  在郭家的上房裡,正進行著莊嚴的告祖儀式。長長的香案上端放著白玉藥王的雕像,案前一張花梨木八仙桌子,擺著二十個饅頭和五盤供果。兩支燭火翩翩,一爐高香嫋嫋。面對著牆上郭氏正骨三代先人的畫像,身著大紅吉服的新郎倌郭一山展襟跪下。

  老先生郭文聘含腰站著,高聲地禱告:"列位先祖,一山即日成婚,文聘特為告稟。孩子今年三十有一,尚無男童,祈願列祖保佑,諸事順遂,早添男丁!"

  "爹--爹--"院子裡的巧巧扯著奶腔,緊跟著就是花娘的聲音:"巧巧,巧巧別去,你爹正忙呢!"郭一山鞠了躬斂衣站穩,巧巧跑進來抱住爹一條腿:"爹,我要去娶我新媽!"

  大門外,長袍馬褂、瓜皮小帽的執事孫大頭快步走出,叉開步站到門邊,面南一聲高喊:"吉時已到,鳴炮奏樂--"孫大頭小四十的樣子,不但聲音洪亮,底氣充足,而且字正腔圓,語感頓挫,讓人一聽就知道這可是熬過油、挨過吵,不是誰都能喊得了的。緊接著,三聲鐵銃震耳欲聾:通!通!通!

  "嘟哇--"劉黑子親自掌笛,一聲長調,人們都知道,接下去就是《 將軍令 》了,果然,一隊得勝的將士從他的嗩呐聲中走出,浩浩蕩蕩地出了院子。

  "起--轎--"孫大頭又是一聲。"著--"四個待命的轎夫一聲長應,呼一下彩轎就飄了起來。壓轎孩兒是三門郭一方家六歲的兒子郭濟財,這小子戴一頂黑紫相間的軟綢六棱瓜皮帽,從轎簾後伸出頭來,得意得滿臉開花。

  四歲的巧巧跑上去拉住轎門喊:"我也要上去!我也要上去!財哥哥,快拉我!"財往旁邊挪了挪,忽然又感覺不妥,忙又得意地坐正了身子。"巧巧,巧巧!"花奶奶沖上來抱住她。女孩兒不走,大聲喊:"我要去娶我新媽,我要去娶我新媽!"花奶奶抱起巧巧,大聲勸著:"好乖乖聽話,女孩兒家不能去娶!""就要去,我就要去!"巧巧使著潑,用腳在花奶奶身上亂刨。

  "請--新郎上馬--"孫大頭再喊。牽馬的是十五歲的男孩兒時磚頭,他緊緊拉著馬嚼子,配合地往大門邊靠了靠。此時的郭一山正在院裡的牆下邊,聽見喊聲,猛拋起手中的馬泡罐扔到牆外,他很冷靜,清楚地聽見了罐爛的聲音,這才大步往外走。孫大頭伸頭往門裡一瞅,見新郎雙手撐著衣襟正往外走,禁不住又喊一遍:"請--新郎上馬--"郭一山足踏馬鐙,一躍跨上了棗紅馬紫紅的背鞍。

  《 將軍令》換了變奏,滿世界揮灑起放肆的快樂與無忌的得意,把早春二月的平樂鎮,把早春二月平樂鎮的陽光激動得閃閃爍爍。平樂鎮是個小地方,僅生活兩千多口老少男女,這是就橫著說的。豎著一說,平樂就大了!平樂之北三十裡,是龍馬負圖獻瑞伏羲處,數千年華夏文明從茲而始;平樂之南僅五裡,是中國的佛教祖庭白馬寺;平樂往西十八裡,就是十一朝故都洛陽城了。其實漢時的平樂處皇都之西,是著名的禮樂繁華之地,倡優百戲竟日不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曾寫《名都篇》追憶自己的少年游冶: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我歸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大詩人李太白追慕曹氏父子,也寫了千古名篇《將進酒》: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劉黑子的一杆嗩呐飄散出秦漢時的酒氣,醉倒了平樂鎮滿街的紅男綠女。在這個樸實安靜的小鎮,哪一腳不踩到五千年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