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湛露 > 天子從良 | 上頁 下頁
三十三


  唐川的神色有些僵硬,咬了咬牙,「微臣去拜見先帝,是因為微臣是先帝的臣子,先帝去世時,將江山與殿下託付于我,這是莫大的信任,微臣是陛下之臣,縱然先帝斯人已去,但託付猶在,不得不年年祭拜,將微臣一年之行心稟于先帝英靈。」

  「說得真好。先帝地下有知,必然會感慨他慧眼識人。」唐世齡笑笑,「可王爺上次去祭拜先帝時心中默稟的是什麼?「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似乎不該是一個臣子和一個皇帝之間的交心之語,難不成——」他拉長了尾音,對著唐川擠眼弄眼做頑皮狀,「難不成王爺心中最喜歡的人其實是我父皇?」

  見唐川臉色難看,他又笑道:「王爺剛才用諸葛孔明的話來勸我,那就是說王爺以那一代絕世名臣自詡了?這倒讓我想起那場赫赫有名的「白帝城托孤」,我從史書上看到劉備臨終前曾說過一句驚天動地的話,這句話,王爺也一定記憶深刻——「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的君臣交托,真是驚天地泣鬼神。王爺,您一定很羡慕吧?」

  唐川被他揶揄得無話可說,唐世齡瀟灑地揮袖離開,臨別時說道:「明日本太子再來,看王爺如何施展經天緯地之才,為我詔河平息這次風波!」

  與長泰的風波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小事一樁,二、五日就能消弭下去,沒想到勤王那邊的來信越來越多、越來越急,軍情一日緊過一日。

  說是長泰已經在河對岸擺下了大約兩萬兵馬,而勤王手中兵馬雖多,卻分散多地,而且未得攝政王允許之前,是不准他一次集結調動超過萬人的兵馬,這是先祖皇帝立下的規矩,為的就是以防藩王們集結造反。

  於是攝政王府之內,針對究竟要不要給勤王發放虎符、准許他調動兵馬對抗長泰的激辯整整進行了一日。這一次不只是兵部,其他五部的尚書也都一同參與會商。

  主戰方說:「按先祖之例,若有外敵入侵,需六部會同商議之後,再決定是否要發放虎符,調動藩王兵力維護國土,如今既然情勢符合,當然應當發放虎符,若是一再拖延,貽誤戰機,那是無論如何也挽回不了的大錯啊!」

  主和派道:「如今前方敵情我們尚不清楚,只聽得勤王的一面之詞,倘若是勤王自己心存狡詐,以此為由騙取虎符,其實另有圖謀呢?」

  主戰一方不服,「勤王能有什麼圖謀?難道你有消息還是證據?」

  主和派提醒,「別忘了勤王喪子之痛。」

  「那件案子不是已經找到兇手,結了案了嗎?」

  「但是在勤王心中未必結案了。」

  雙方一時沉默下來,都看向唐川,等他拿主意。

  唐川總是在眾人吵得不可開交之後才最後開口,「派去前方的信使至今沒有消息,這就是此事最大疑點。虎符關係重大,不可輕放。長泰那邊,本王會再做爭取,探明實際情況,而戶部那邊,還要督辦糧草,先送一萬石過去以備軍資。」

  今天當所有人都商議完畢之後,大家又本能地去看了一眼今日還保持沉默的唐世齡。

  唐世齡不知道從哪裡拿了一本中原的《後漢書》,看得津津有味,似乎全然沒有留意到眾人的討論。

  唐川最後問了他一句,「殿下還有何建議嗎?」

  他這才似是從書裡驚醒了一下,抬頭茫然地看著眾人,「哦?列位大人都談妥了?那就照著列位的意思辦好了。王爺近日為國事操勞,日漸憔悴,我看這書中說當年諸葛丞相「國事勞身,廢寢忘食,日三餐不勻而食少,唯熊貓之肉食之尚豐」,可惜咱們詔河沒有熊貓可以給王爺宰殺,不過宮裡有特別好吃的小牛肉,回頭本太子讓禦膳房給王爺送些過來滋補身子吧。」

  他站起身,伸了個長長的懶腰。「本太子累了,就不多陪各位大人了,詔河江山大事,務必請各位以王爺之令為最高旨意,萬萬不可輕率哦。」

  他大剌剌的走了,眾人面面相覷,暗中都覺得他這一番話裡似是另有深意,絕不是什麼寬慰臣子的好話,但是唐川沒有表示質疑,眾人當然也不好多言。

  只不過才欣慰了幾日之後,眾人到今天才算是看明白——太子殿下心中對攝政王的那份記恨,其實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啊。

  今天唐世齡回到追雲殿時,意外看到方千顏正在殿內等他,她還帶了一個酒壺,桌上擺著一雙杯子。

  「有事?」他挑挑眉。

  她笑道:「提前為殿下慶祝啊。」

  「慶祝什麼?」他的臉上並沒有笑容,反而帶著很深的凝重。

  「勤王的計謀不是已經成了一半?唐川這幾日在王府調兵遣將,虎符在這兩日就會被送到邊境去了吧?」她為彼此倒了兩杯茶,「難道殿下不該慶祝一下?」

  「你以為唐川是傻子嗎?」他推開杯子,冷笑一聲,「唐川那只老狐狸,今天已經明確說了不會放虎符,所以我看勤王想要拿到虎符,至少還要再等十天半個月,但是等到了那時,唐川就會得到確切的消息,知道這一切不過是我們和勤王設計他,那便為時晚矣。」

  「所以勤王不該是我們唯一的同盟軍,對嗎?」方千顏淺笑盈盈,攝政王如果是老狐狸,那勤王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餓狼,為了滅狐而引狼入室,這種愚蠢的行為並不是殿下要奪回帝位所付出的代價。「奴婢有個好消息要告訴您。」

  「什麼?」唐世齡狐疑地問。

  她一手扶在他的肩膀上,在他耳畔悄悄說道:「平王、易王、忠王,以及明王,都已在這兩日派人送來密函,表示願意效忠殿下,隨時聽候調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