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媛 > 深藍的永恆 > |
三十七 |
|
後記:但願人長久 我知道你們傷心,知道你們難過,因為我也跟你們一樣傷心,一樣難過。 延遲了兩個多月才付梓成書,是因為我顫抖著不能下筆,知道你們看到最後一刻會有多麼的心酸悽楚,我自己也一樣難以承受。然而我的淚水即使邊寫邊流,仍然不得不停筆於這樣的結局。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古人的滄桑、古人的感慨、古人的小小心願。 對照今人,我們一樣期盼著這風花雪月的結局,在現世圓滿。 然而,即便如此,我實在不能做違心之論,寫一個恭禧發財皆大歡喜的媚俗結局,因為如果那樣做,這一部書就成了輕狂的賀歲片,枉費你們花了這許多時間,閱讀這一整套作品。 然而在我心中,今生今世,除了無法千里共嬋娟,欣桐與曜南的愛情,卻博得了但願人長久。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牛郎織女一年一會,愛情芬芳如舊,恒長悠遠。泰少遊知兮。 這一套《玻璃鞋》,我花了八個月的時間創作,唯全心全意思考結局,希望你們在合上書本那一剎那,百感交集。 這段期間,一直想跟你們說些什麼,但每回到了網站上,就什麼話都說不出口了,總覺得我們該心有靈犀,該心照不宣。 這八個月來,我慢慢愛上旅行,喜歡來到異地的滋味,那種感覺是解脫,總覺得這短短數日遊憩,就像一個新的人生,得以拋卻前世系絆,讓我能鬆口氣。 說穿了,是個逃避。 記憶中,打從成為一名作者開始,我的筆記型隨身計算機,就不曾離開過身邊,無論吃飯、看書、喝茶還是逛街…… 計算機一直跟隨著我,就像如影隨形的孿生子,註定了牽繫。 唯有在旅行時,我將計算機遺忘在酒店,雖然它仍然跟隨我來到異地,但我捨得暫時別離。 你們能瞭解嗎? 成為一名作家,對我而言,是一輩子的負擔。 濃濃的牽掛,是因為我明白,我的文字,對你們有深刻的影響力。 你們鼓勵著我、催促著我、提醒著我……一定要不斷創作。在你們心底一方,保留著屬於我的位置,那位置就是我的牽掛,就是讓我不斷創作的動機。 為了你們,我寫作。 為了我自己,我創作。 這美好的維繫,從過去到未來,只要我仍然提筆寫作,就不會改變。 記得曾經看到一位朋友在版上留言道:在這世上,每個人都習慣替自己的行為找到藉口,讓行為合理化。 我一直深信,行為即代表意念本身。 行為是否合理正當,人心的探討早被擠兌到邊緣,成為擲地有聲,卻無足輕重的玩意。 現代生活早讓我們忘了人應互重互愛,遑論民胞物與的美德。 我們夠關心周遭的人嗎?無論是你的朋友或者敵人,你是否都能平等待之?恒常愛之? 人類的可悲在於行為本身,時常被意志而非本心牽引著走向忐途。 在我寫《黑豹的小姐》之前,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品,是臨真格格的故事《鐵心郎君》。寫這本小說,創了我有史以來最快的寫作速度——只花了二十天,就寫完全書,而當時我還是一名手寫稿作者。 猶記得寫臨真格格的故事時,我一點壓力也沒有,因為這雖然是我的第三本作品,然而當時我的第一本書尚未出版問世,沒人知道我是誰。《鐵心郎君》這本作品很簡單,她在講一名善良女子美好的單戀,以及她企望渴求的愛情原型。 到今天,我寫《玻璃鞋》這一套書,期間有許許多多數不清的讀者,在網站上給我寫上一篇篇長長的留言,每個人都急著告訴我,你們看到《玻璃鞋》的感動以及你們的期待與心得,你們是如此這般的鼓勵、祝福我,懷著善意樂見我的成長,在這兒,無論是督促或祝福的留言,我都深深深深地感謝你們,你們良善的建言,給予我愛的力量,謝謝你們,我親愛的知音。 然而,仍免不了,有一些懷著忿怒與驕慢、偏頗粗率的言詞,讓人遺憾。 量子力學充分顯示,人心意念,最後必定還諸己身,科學驗證不再局限於宗教的因果論。說實在的,這些年來我很瞭解人性的醜惡,就請你們別再浪費力氣,因為你們表面看似達成侮辱我的目的,然而邪惡的意念之下,必然造成相反的結果—— 惡言是翹翹板,是施力的杠杆,今日我有如此成就,多虧你們。 偉大的哲人說:我思、我想、故我在。 惡念等同思想,是一種意念波,在時間中超越光速,故永恆存在。地獄為何永難有出脫之期?因為惡念不除,時間就永遠凝止,不會敗壞。 玻璃鞋第五集,我寫到「憂鬱症」這個名詞。 新書出版之後,忽然就在電視上看到一條人人關心的新聞——一名正值荳蔻年華的年輕女孩,因為第三者的介入,為愛跳樓輕生。而這名第三者,是女孩的幹妹妹。 看到這條新聞當時,我兩眼盯著熒光幕,忍不住的鼻酸,內心感到非常、非常的難過。 我見到一名在鏡頭前強忍著哀慟的母親,在如此巨大的衝擊下,茫然中企圖攀住一線生機,借著告訴眾人:我很好,我會堅強的活下去。來說服自己,必須鼓起勇氣。 然而我不敢想像,當夜深人靜,這名母親如何面對天人永隔的喪女之痛?這驟然而來的打擊,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是人生課題,而它對一名「母親」而言,著實太殘忍。 之後,待徐明先生回國,我聽到徐先生那一席寬恕的話。 他寬容的美德,以及善良的光輝,為這個社會做了太好的示範。也為他本人與一名母親的生命,做了優良的延續。 人非聖賢,面對生離死別,各有哀痛。 我深信人生的意義在於教育。 人類所面臨的情境,就是各式各樣的考驗。生命,就在一連串的抉擇中湮逝,不會有重新再來的機會。無論對於在世的人或者逝去的亡者,我們都有深奧的課程等待學習。 一個事件,已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也間接在關注此事的社會大眾心中投入波瀾與漣漪。我們必須深思,存在的意義不僅只對與錯的二元論批判,而是向前延展以及往後的無限延伸,所以這事件是一個教育,是一樁示現,我們不能將它當做僅僅是一條新聞,而必須理解到宇宙永恆的意義。 宇宙中,個人生命比彈指一霎還要短暫。 南美洲的阿茲特克人,與前期創造輝煌文明的瑪雅人,皆將現世生命視為迎接死亡的過渡,只是週期的循環。死亡象徵再生的光輝:亡者將可到達神明的居住之所,人們應該視死如歸。所以在瑪雅人神聖的宗教曆中,使用一種神聖的圖形用以計數,此即為「頭部變化文字」,代表10這個數字的,是一隻骷髏頭,而10正代表結束,而結束即蘊含另一個開始。 瑪雅人相信每一個數字代表一尊神明。但這並非是不科學的,因為依照星球相對運轉的軌跡推論,數字能代表空間也勾勒出時間。瑪雅人對數字有深切的體悟,他們能計算出準確無比的行星曆法,知道圓周率,以及地球是圓的——遠比西方科學,哥白尼首次發明地動說要早了一千多年,進而現代人類才發現,太陽並非繞著地球旋轉。 數字與空間、時間、以及神明之間沒有分別,人類的過去與未來,皆可以數字計算出來,瑪雅人對其有深切的敬仰與敬畏。 在死亡之前,阿茲特克人與瑪雅印地安人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崇敬與謙卑,他們對生命的豁然,讓人感受到智慧的深邃。 如果我們擁有古印地安人智慧的一半,就該覺醒,人終將難免一死,但須死得虔敬謙卑。至於活著的人,應該珍惜生命、累積今生的善念,因為念頭不斷,就有輪回,善與惡意念所至,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分別。 停筆至此,最後祝福你們,我親愛的朋友,人長久、共嬋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