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衛小遊 > 傾國東宮 | 上頁 下頁
一〇七


  中途,在禦街上,兩車短暫交會,另一車裡坐著史部侍郎木瑛華,只見兩人於馬車交會時,短暫隔窗交談,那木瑛華道:「本以為你是道清流,沒想到竟然是貪生怕死之徒。」

  黃梨江哼笑一聲。「人不為已,天誅地滅,若連命都沒了,還談什麼清流,濁流。木大人,再會了!」

  「黃梨江辭官了?」

  同樣的一句話,在三省六部、在後宮、在百官家中、在市井隱僻處、在天朝隆佑二十年春末,像晚開的茶靡花一般,悄悄地吐露微妙的資訊。

  在此同時,春末夏初的後宮裡,天朝三公主抗旨拒婚,已絕食三天。

  白衣公子負手站在雲水鄉一僻靜小樓窗前,俯瞰著流經閣樓下方的清澈流水。

  天光雲影倒映在流水中,與秀麗人影交織成風景。

  未久,水中那俏生生的倒影旁多出了一個高達的男子身影。

  白衣公子笑看著如鏡般的水面道:「回來啦。」

  那男子雙臂環住白衣公子纖細的腰身,將她整個人圈入懷裡,下顎抵著她柔軟發頂,與她一同望著如鏡水面上終於成雙的麗影,視線纏綿。

  「嗯,回來了。你還好麼?」一回京,還沒入城就聽說她已辭官,想來他遠赴外地的兩個月期間,情勢不知為何突轉兇險,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他原以為,在雒地會比京城難為,卻不料她幾乎九死一生。

  黃梨江回轉過身,仔細打量著真夜,似想看清楚他是否一切無恙。

  兩人對視良久,在彼此身上都看到了一些滄桑,但心意卻是更加明確。

  伸手憐惜地摸了摸他臉,發現他眼中多了一份堅定,她笑了笑,道:「辛苦你了。」要在手足親情于成王之路上找到一條折衷之道,並不容易。

  「你也是。」他知道她在閃躲刺客追殺時,受了內傷,很想解開她衣襟檢視,但這裡不是合適的地方,只能以手由外而內,疼惜地探索。

  明白這是無法逃避的處境,他們只能在險像環生的眼下,齊心闖出一條路來。不敢要求她陪他同生共死,假使她不願返回東宮,他會尊重她的決定。

  「過幾日,你到我家來吧。」她說。

  他微微一笑,點頭。「也該去提親了。」完全沒有要她涉險的意思。

  黃梨江忍不住笑出聲。「當你的臣,與當你的妻,不知道哪個身份比較危險?」

  可能同樣危險吧!但他已經回來,也打算正式宣戰,不會放任兄弟們前仆後繼地做出傻事,更遑論讓人來傷她一根寒毛。

  「如果你不想繼續漟這趟渾水,我們就當一對愚夫愚婦——」

  「不准有這想法。」揚起一抹不認輸的笑意,她道:「既然我已決心成為你的妻子,也將拿下朝廷首輔大臣的位置,就不會打退堂鼓,幫個忙,太子殿下,過幾日,你到我家來,求求我吧。」

  唯有真夜求之又求,她才有路回東宮去啊。

  假籍辭官來閃避殺意,不過是一時權宜往後路還長得很,得先為之後的棋局布好棋路,局勢才走得下去。

  她雖已辭官,可君王尚未准許。

  目前她賦閑在家,無官一身輕,她卻等不及要再重返朝堂。這一回,她會做好萬全準備,不會再被逼著失守成池,唱空城計了。

  明白她的用意,真夜憐惜地道:「我得準備一副算盤麼?」跪在上面求情,可能比較有說服力。

  「算盤就不用了。」她笑道:「準備把人大轎來迎我回去就行。」學習周公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禮賢下士,那才夠誠意。

  「不過是個少傅,就要抬八人大轎,那就等我迎娶我心愛妻子時,該準備幾人大轎呢?」

  黃梨江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半響,她抬起頭,看著他包容的笑眸,定定笑答:「有你一人,足矣。」

  §尾聲之一

  史書有言……

  「黃梨江回過東宮了。」

  同樣的一句話,在三省六部、後宮、百官家中,及市井隱蔽處,如散落一地的荼蘼花瓣一般,謠言四散。

  史官記載:天朝隆佑二十年,夏,東宮少傅黃梨江,辭官而帝不允,乃責皇太子不好學之過,令明光太子潛心悔改,以八人大轎至黃漢林府親迎其師回返東宮……

  自那年起,其後數十年間,黃梨江這個人走出一條,在天朝的朝廷裡罕見的官途。

  他前後辭官十三次。

  頭一次,他以未能善盡提攜太子為由,辭去官職,但君王並未立即准許,反而在半個月後,追責太子不好學的過失,命令太子用八人大轎親自至黃翰林府向黃少傅謝罪,終於回任東宮少傅。

  隆佑二十二年,他再度辭官,隱居蘭陵,不料三年後,君王重新起用黃梨江,一紙聖旨就地任命他為御史大夫,職等正三品,代天巡狩。

  那是明光太子新娶太子妃卞梁氏不過一年光景,因為突然染上不明眼疾,暫時離開京城,到距離京城兩百里之遠的蘭陵行宮養病。

  由於兩人當時恰好皆在蘭陵,曾有過主從師徒關係的他們,到底有沒有重新取得聯繫,因為史官失史,天朝史上沒有詳盡的記錄。

  隆佑二十七年,京城阮江在秋日因潰堤而釀成水患,君王下令百官全面動員救災,連分封各地、回京朝覲的皇子諸王,也投入防堵水患的工事裡。皇太后于同年薨逝。明光太子也在這一年傳出遭到廢黜的訊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