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莫顏 > 將軍求娶 | 上頁 下頁


  柳惠娘心中一跳,面上保持自然,笑呵呵地推了黃大嬸一把。「討厭啦黃嬸,這麼打趣我,說來我運氣好,嫁給我家相公,我就喜歡斯文人。」

  她面上樂呵呵,卻是下意識就想把自己跟這話題撇開,借此昭告眾人,她只喜歡斯文人,對楚雄這種雄壯威武的敬謝不敏。

  說到斯文人,柳惠娘那相公生得是真斯文,說話客客氣氣,舉手投足都像城裡來的,十分與眾不同。

  他們杏花村就出了吳子清這麼一位讀書人,十五歲考上秀才時,整村村人都來共襄盛舉,鞭炮放了整整一條街。

  眾人都很羡慕柳惠娘不必嫁給莊稼漢,不必下田,頂多做做家務,出來跟她們一起洗洗衣物,因此到現在還能保持白的肌膚。

  話題很快又拉回楚雄身上,柳惠娘對那男人沒興趣,加上衣物不多,迅速洗完後,便端著木盆站起身,跟眾人告別,往自家走去。

  從溪邊到自家的路上,走的是田梗間的小路,這條路她走很多次了,很安全,路上還會跟田裡的村人打招呼。

  她抱著木盆,嘴裡哼著歌,瞥見前方的身影時,猛然一僵。

  楚雄高大的身軀從前頭走來,驚得她頭皮有些發麻。

  他怎麼來了?

  柳惠娘左右張望,見田梗間有村人在忙,她松了口氣,光天化日之下,她就不信他敢對她做什麼。

  很快的,柳惠娘將為自己天真的想法悔恨不已。她大著膽子繼續往前走,在經過他身邊時,忽然腳下被什麼東西絆住,一個趔趄,跌進他懷裡,楚雄順勢抱住她,一同滾落田梗裡的幹稻草堆中。

  §第二章

  柳惠娘想尖叫,小嘴被大掌摀住。

  「噓……」楚雄的呼吸吹在耳邊。「你想讓大家跑過來看怎麼回事?我是不介意,就怕你介意而已。」

  她驀地停止掙扎,一雙眼憤怒瞪向他。

  楚雄見她不吵了,便鬆開她的嘴。他知道她是個聰明的女人,這時候必然比他更不想驚動他人。

  她想離開,但腰間的手臂圈得很緊。

  「放開。」

  他沒放,對她笑道:「上回人多嘴雜,咱們沒機會好好聊聊,今日機會難得,咱們趁此把話說清楚。我今年二十有三,尚未娶妻,上無父母,下無兄弟姊妹,一人獨戶,家有田產,鋪子兩間,身強力壯,無不良嗜好,你還想知道什麼?我都會回答你。」

  柳惠娘冷冷說道:「我今年二十有一,是吳家媳婦,與丈夫恩愛,有個可愛的兒子,喜歡斯文的讀書人,討厭五大三粗的男人,平日相夫教子,立志當個賢妻,對紅杏出牆沒興趣,別人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若是惹到我頭上,那就要小心我的牙。」說完一口狠狠咬上他的手臂。

  楚雄「嘶」的一聲,她乘機掙脫,一邊瞪他,一邊把撒翻的衣物撿回來。那股狠勁活似一隻母狼,隨時可以跟他拼命。柳惠娘撿回了衣物,便頭也不回地跑走。

  楚雄舔著手臂上的血,目光如狼地盯著她的背影。

  他第一眼看到她,就得了眼緣,生了親近之心,知道她是他人之婦,原本也只是想逗逗她而已,借著送美人婦回家的機會,跟她說說話罷了,誰想到這一接觸,竟發現她不如表面那般溫順好欺,這婦人不但狡黠聰明,還很潑辣大膽,這可觸到楚雄的癢處了。

  這心一癢,就癢了好幾日,每晚睡在床上,腦子想的就是她刁蠻狡猾又得意的樣子,讓他有些孤枕難眠,夜裡還得起身沖個冷水,把身子裡那股欲火給澆熄才睡得著。

  壓了幾日的心思,今日趁著休沐,他又專程來找她,不但沒解癢,還更喜歡了。

  楚雄暗恨可惜,怎麼就嫁人了呢,若是當年,他哪裡管她嫁沒嫁人……

  那日之後,柳惠娘出門必要找人作伴,出門時還帶著柴刀,連晚上睡覺也要把柴刀藏在床邊才能安心。

  楚雄沒再出現,柳惠娘從其他人那兒聽說楚家商隊送貨去了京城,這一去一回,至少要半個月,聽說商隊還要從京城轉到別處城鎮,那就不只半個月了,起碼要兩個月。

  柳惠娘再度松了口氣,起碼這兩個月可以不用抱柴刀睡覺了。

  今日聽了好消息,她心情好,而當她聽村長說城裡來了書信時,更是驚喜交加。

  每個月信使都會來村裡一次,把書信交給村長,她從村長那兒拿了丈夫寫來的家書,雙手把信捂在胸口上,當著眾人笑鬧打趣聲中,羞著臉,匆匆回家看信去。

  進了屋,關上門,她坐下來,迫不及待地拆信,視若珍寶地將信紙抽出來。

  會試在即,日夜苦讀,平安勿念。

  信中只有短短的十二個字,令她眼中的熱意逐漸冷卻,沉默許久。

  相公中了舉人後,便決定去京城準備三年一次的會試。婆婆將田地賣了換錢,讓相公帶去京城花用。第一次會試落榜後,相公繼續留在京城,準備三年後捲土重來,她則在村裡繼續照顧婆婆和兒子。

  她與相公已經三年未見,全靠每月一封的書信,一解相思之苦。

  柳惠娘又看了許久,便將書信收好,從抽屜裡拿了另一封寫滿字的書信。

  這是相公剛離家時,寫來的第一封家書。

  公公過世後,婆婆也病倒了,兩老都叮囑她,不要告訴相公,免得他記掛,京城物貴,相公來回一趟奔喪,除了花錢、花心神,還會影響他備考。

  全家把希望和金錢全部投在相公身上,不能有閃失。

  她聽公婆的話,在信中只報喜不報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