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白暮霖 > 野廚變當家 | 上頁 下頁 |
十四 |
|
孫大娘將物品交給宇文決。「你把這雙鞋板帶回去給季娃,這是她之前托我帶的。」 「這是?」男用的尺寸,藺草編織得厚實又透氣。宇文決一臉疑惑。她買這鞋板要做什麼? 「哎喲!宇弟,你再這麼不解風情,要等到何時才能把季娃丫頭娶進門?再說,你們都住在一起,雖然為了堵人口舌,對外都用親戚說詞,不過大夥心知肚明,表哥娶表妹進門也是美事一樁,這肥水不落外人田嘛!你加把勁,咱們夫妻就等著喝你們這杯喜酒了。」孫弘快人快語。 「孫大哥,你別尋我開心,雖然我們是表兄妹,但實際上,我可是把季娃當親妹妹在對待,這哥哥娶妹妹就是逆倫了。」宇文決苦笑,明明對外都稱表兄妹,怎麼還有這麼多好事人喜歡亂點鴛鴦譜?更別提季娃才十三歲。 「你這話可別到處說,現下季娃的廚藝這麼好,連新店都要開張了,萬一讓大家知道你是揣著這種心思,不用兩天,你們家門坎一定讓媒婆踩破。」孫大娘對宇文決可是越看越順眼,泱泱氣度,雖然留著一把黑鬍子,不喜歡整理,但無損開口言談中的溫雅氣度,就是跟其它人不一樣。 「對呀!我這婆子說得對。宇弟,你要好好把握季娃丫頭,雖然她的年紀還小,但再兩年就及笄,要不是我這族裡的男丁不爭氣,一定要他們跟你一較高下。」 宇文決只能乾笑,又跟孫氏夫妻聊了一些之後的打算,就連忙告辭,他還得去找糧商呢! 在回城鎮的途中,他注意路邊,雖然現在生活豐足,在吃穿上稍微講究是可以的,但季娃還是維持節儉的個性,不管再怎麼忙碌,只要得空到了山上,就不忘採些野菜。 他當然有告訴過她,開門做生意就是互有往來才會聚集人氣,要賺錢進門,也要懂得使錢,所以她已經改變很多,偶爾會跟左右商鋪互相往來,不管交易金額多少,講的是禮到。 只是有時他出門還是會採些野菜回去,讓她維持過去的習慣,如她所說的,不忘本。 其實他們也沒有大富大貴,聽她說不忘本,還一副言之確鑿,這麼輕易就滿足的模樣,讓他差點失笑。 賣這種小吃食,對宇文決來說只是一門小生意,在他規劃的藍圖裡,絕對不只這些! 百業俱興,蓬勃的商業發展帶動的食衣住行,越發講究,尤其在朝廷的大力推廣下,三番兩次派遺使節前往番外宣揚國威,讓市舶司往來頻繁,也大大提升所謂商人的地位。 在洛陽的腳店成千,而具規模的正店屈指可數。 但在開封城就不一樣了,南門和東門的門口大路兩旁,均由商號、手工業作坊和客店佔據。各式鋪子在城內大街小巷出現,其中以飲食業最發達,可分為北鐉、南食及川飯三大類,而北饌是飲食的主流,南食以海鮮食品為主,川飯有叉燒燠肉等,可知開封飲食的多樣化。 開封城的腳店數千,正店也過千。而大酒店稱正店,造酒兼賣酒。小酒店稱腳店,從正店沽酒來賣,開封城的大酒店中,最負盛名的是樊樓。樊樓樓高三層,五樓相向,彼此連結成龐大的建築,樓中可容酒客千人以上,下屬腳店有兩千家。 至於季娃現在準備要開設的就只是一般的吃食,販賣單一的品項,頂多就是幾項小點讓客人著離開,所以宇文決在思索著另外一種經營的可能性。 如東能成功,一定會開創不同的局面,但是要先和季娃商議。 「你有想過未來嗎?不一樣的,再更上一層樓。」 「我不懂。我們這樣不好嗎?」季娃一臉疑惑。「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開店。」 「這樣你就滿足?」 「所以你有其它的規劃?」 宇文決露出自信的微笑,「趁我們還年輕,你想不想再試試自己的能耐,讓更多人可以嘗到你娘的廚藝?你還記得那本冊子嗎?如果給你機會,重現那些菜餚,你有把握嗎?」 「我們要開腳店?」季娃瞪大眼,連想都不敢,畢竟腳店和吃食店不同,需要的菜色更繁複。 「不,腳店太多,我們不做。」 「開其它不同口味的吃食店?」可是師傅就她一個人,根本分身乏術。季娃不認為宇文決沒有想到這點,所以他想要? 「你應該知道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從正店、腳店細數過千,更別提吃食店。」 「那是在開封或洛陽,咱們這兒只是隘關口。」 「你娘曾在桂花一個樓擔任廚役,你不想試試自己的能耐嗎?」 「咱們要去府城?」不是才剛盤店,準備開張嗎? 「不,咱們現在的資金根本不足以到府城開業,但是有一個方式值得試試。喪家在辦完喪事後不是會有解慰酒?但並不是每戶人家都有餘裕時間去處理這些瑣事,甚至還有喜宴酒席,菜色都是主家端出家宴舉辦,不過這正店的菜色也不是每戶尋常人家都可以做得出來。」 當然,從煨、煸這些下手,其手法繁複,沒有學個三年五載,都很難獨當一面的,但經過這段時間與她相處,他確認她的廚藝堪比大廚這類嗎? 「這……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門生意。」 「如果能夠做得成這門生意,靠著口耳相傳,我相信以你的功夫,一定可以成功。當然,剛開始的嘗試一定會遇上困難,我們可以藉著這些去調整腳步,利用小吃食店的空檔做就好,你認為呢?」 宇文決的高昂士氣感染著季娃,怎麼從他口中講述出來的天馬行空,卻又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她是想循著娘的腳步,讓所有的人都可以吃到最滿意的料理,甚至飽餐後就有幸福的感覺。 一直期待自己可以繼承娘的遺志,至少重現冊子裡那些菜餚,所以她努力學著識字,重複練習,還加注自己的心得。雖然字跡仍然醜陋,但看著娘親留下的端正字跡旁有著自己的字跡,那種齊心一致的感動,讓她覺得娘還在身邊,不曾離去。 「好,我們試試!」 萬事起頭難,宇文決清楚這種做法最大的難處就是改變人們的習慣。 在村子裡,往往喜喪是一種動員全村的大村,若是在府城裡,就是親戚不遠千里的上門協助,所以他提議的這種方法,最重要的京是講求目標,什麼樣的人才能提供初試啼聲的機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