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青春校園 > 我是你兒子 | 上頁 下頁 |
十八 |
|
其實當沈老師知道班裡有個叫楊帆的學生的時候,便留意觀察他,絲毫沒有發現八年前的痕跡。後來又看了楊帆的作文,更加確信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此楊帆的爸爸是領導,在這個社會相對穩定的年代,彼楊帆的爸爸不會在八年裡搖身一變,完成從一名普通工人到日理萬機連兒子都無暇顧及的機關幹部的蛻變。而當那個八年前的楊樹林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她不得不承認,一切都是天意。 楊樹林見到沈老師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小沈老師,後來我去幼稚園找過你。 沈老師說,我回去辦手續的時候聽園長說了。 楊樹林說,小沈老師,這幾年可好。 沈老師說,把小去了,別叫小沈了,都三十多了。 楊樹林說,這幾年你進步了很多,我還是老樣子。 沈老師說,你這樣挺好的。 讓沈老師費解的是,楊帆為何要在作文中將楊樹林描繪成那個樣子。楊帆的解釋是,秦胖兒說過,文章是虛構的藝術,要發揮想像力。沈老師說,發揮想像力不等於瞎寫,要有生活根據,不能無中生有,有了真情實感,才能發現與眾不同之處,才能寫好文章。楊帆說,我爸每天上班下班吃飯喝水拉屎睡覺,和別人沒什麼不一樣,要說與眾不同,可能就是早晚都要大便,比常人多一次。沈老師想了想說,現在先不要著急,不一定一上來就寫得與眾不同,這需要一個過程,你可以先從客觀記錄開始,把你認為父親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寫下來。 楊帆重寫了一篇,交給沈老師,沈老師說,雖然內容有待推敲,但至少比上一篇好。楊帆寫的是: 我的爸爸是個工人,每天都要幹活,所以他的手比魯小彬爸爸的手粗糙,因為他爸爸是廠長,每天坐辦公室,不用幹活。正因為如此,我爸爸比他爸爸勁大,我們家換煤氣,我爸爸一個人就夠了,而魯小彬家,他爸每次換煤氣的時候都要叫上他,害得他連《聖鬥士星矢》都看不上,經常第二天跑來問我,昨天演到哪了。我爸爸有時候喝點酒,喝的是二鍋頭,自己從副食店買的,喝完酒不打人。我聽魯小彬說,他爸爸也喝酒,喝的是瀘州老窖,別人送的,有時候喝完酒還要打他或他媽媽,他媽媽就帶著他去他姥姥家,所以,每次魯小彬去他姥姥家的時候,他姥姥就問他,是不是你爸又喝酒了。由此可見,我的爸爸比他爸爸溫柔,他的爸爸比我爸爸暴力,我比魯小彬幸福。 家裡的牆上畫了楊帆的身高記錄,每劃一道,就在旁邊寫的日期,近期那個記錄差不多每星期都在往上長。楊帆的飯量,也創了歷史新高,最多一頓飯吃了十一個包子,一個一兩多,還喝了三碗粥,吃完告訴楊樹林:下回粥熬稠點。楊樹林覺得現在的楊帆正驗證了那句話: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每次吃飯的時候,楊樹林都會對楊帆說完一句話後拭目以待:再給你撥點兒? 無論早上吃多少,楊帆到課間操的時候都會餓,後來一件事情解決了他的肚子問題。學校蓋了個鍋爐房,可以給師生熱飯,每天課間操的時候,每班派出兩名同學,把班裡需要熱飯同學的飯盒抬到那裡,然後中午下了課後再把熱過的飯盒抬回教室。 因為送飯盒可以逃避課間操,楊帆和馮坤便積極踴躍地承擔起為全班同學熱飯的工作。全班五十個同學,近一半人在學校吃飯,二十多個飯盒被楊帆和馮坤裝在用來裝籃球的網兜裡,倆人找了一根木棍,抬著送去鍋爐房。 有一次正裝飯盒的時候,一個飯盒蓋開了,肉和菜灑了一講臺。當時楊帆有點餓,儘管眼前的食物談不上色香味,但還是讓他怦然心動。楊帆問馮坤,你餓嗎,吃片肉? 馮坤掃了一眼講臺上的五花肉,咽了一下口水,說,不好吧這樣,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楊帆看著白裡透紅的五花肉說,難道真這樣眼睜睜地餓著,對不起肚子。 馮坤說,如果對得起肚子就對不起同學了。 楊帆看了一眼飯盒,上面貼著一個女生的名字,想了想說,我覺得不吃才對不起她呢,一個女生,吃這麼多肥肉,人就毀了。 馮坤琢磨了一下,又看了看桌上的肉,還聽到自己肚子叫喚了一聲,說,那好吧,就吃一片兒,多了她該看出來了。 於是楊帆捏起桌上的肉,剛要往嘴裡放,被馮坤攔住。 馮坤說,你別都吃了啊,我說的是咱倆吃一片兒。說著從楊帆手裡撕掉半片兒,放進自己嘴裡。 兩人吃完後的一致結論是:淡了點兒。 這片兒肉,不但沒有填補楊帆和馮坤肚子的空虛,反而使得他倆的肚子愈發空虛。楊帆覺得,必須再找點兒什麼塞進肚子,否則什麼都幹不下去,心都慌了。於是他和馮坤又打開一個女生的飯盒,裝的是餃子,一人捏了一個。馮坤咬了一口,發現是韭菜餡的,便給了楊帆:我不吃韭菜。 吃完餃子,廣播體操已經做到跳躍運動,馬上就該整理運動了,整理運動一完,聽體育老師廢話幾句,學生們就下操了。楊帆和馮坤趕緊收拾了飯盒,抬去鍋爐房。 這次偷嘴,讓楊帆和馮坤嘗到了甜頭,不僅滿足了嘴,還從偷中體會到樂趣。原來賊不僅僅是沖著結果去的,過程也充滿了快感。從此二人一發不可收拾,每當同學們在操場上踢腿伸胳膊的時候,他倆便將二十多個飯盒逐一過目,有選擇地品嘗——如果都吃,會撐著。 半個月後,楊帆和馮坤對誰的家長手藝好,誰家經常做什麼瞭若指掌。只是偷吃並沒有意思,有時候兩人會做個遊戲,一個人閉眼吃一口菜,猜是從誰的飯盒裡拿出來的。起初他們經常把幾個人搞混,但後來隨著吃的次數的增加,還是發現了不一樣:醬油擱的多少不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