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青春校園 > 你在為誰學習 >
二十二


  有的青少年埋怨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沒有權勢,因為父母沒有足夠的錢,因為父母對他要求嚴格,因為父母愛嘮叨。有的人甚至怪自己生錯了人家,沒有生在權要富豪之家。且不說人的生、老、病、死是個體無法掌握的,實際上,人生的幸福與否與權勢、財富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生長在平凡家庭,能享受到真正的天倫之樂,能享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深愛,也有發展的更廣闊空間。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不是看他在什麼地方,而是看他從起點開始前進了多少。有很多有權貴之家的子孫,因為仰仗祖父的權勢富貴,不思進取,實際上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後退了,他們的人生就是失敗的人生。

  現在許多新新人類都與「世界接軌」,過情人節、愚人節、耶誕節,卻沒有想到過感恩節。他們視幸福為天然,認為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他們大手大腳花父母親的血汗錢,對父母的饋贈從不言謝,稍有不如意便大發牢騷,總覺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會太不公平,動輒訴諸暴力,或以死相脅。這許許多多不勝枚舉的心理偏差,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來一次靈魂的洗禮。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小時候背誦的詩句,講的就是要對父母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雖然他們不求回報,但是作為子女,卻應該知道感恩。最近幾天,我在商場裡看到不少青年人特別是中學生給自己的父親準備節日禮物,有的買剃鬚刀,有的買領帶、襯衫,還有的買男士化妝品,雖然禮物很小,雖然中學生買禮物的錢實際上是父母給的零花錢,但是能有這種想法,意識到了父親的辛苦,感受到了深沉的父愛,有了感恩之心,能有這種行動,已經很讓人欣慰了。

  中學時候學習的一篇課文朱自清的《背影》我至今還能背誦其中的片斷:「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每一次讀到這裡,我總是忍不住流下眼淚。那種樸素而偉大的父愛,超過了一切言語所能形容的。最近幾年,中國人開始注意到從外國傳過來的一些節日,我認為其中最有意義的是「母親節」和「父親節」。

  你在信中提到了「父親節」的起源。父親節是由美國的約翰·布魯斯·多德夫人倡議成立的。多德夫人早年喪母,她有5個弟弟,姐弟6人的生活負擔全落到了父親一個人身上。父親每天起早貪黑,無微不至地關心著孩子們的成長,自己則過著節衣縮食的儉省日子。多德長大以後,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深感父親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應該得到表彰。做父親的也應該像母親們那樣,有一個讓全社會向他們表示敬意的節日。

  曾創作過《父親》這首歌的作曲家閻冬林說:「父親對子女的感情是和母親有所區別的,是那種埋藏在心裡、很深的感情,不像母親是那種表露在外面的表達方式。其實,子女對父親的感情就是那種積壓的、有點敬畏的,甚至是痛苦的感覺,但絕對都是純粹的愛。父親年紀大了,也不會稀罕什麼禮物,他們對子女的愛是不圖回報的,只要我們過得好,父母就會非常滿足。」

  我還記得很久前播放的一部電視劇《兒女情長》,主題歌中有一句:「兒女情長,父母恩深。」我每聽到這首歌曲,都會被其旋律所打動。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真正無私的,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永遠無法報答的。中國古代儒家特別講求對父母的孝敬,年輕時遵從父母的教誨,積極向上,努力做人,到父母年老了,不僅要在物質上贍養,更要在精神上給以尊敬,直到父母去世,還要為父母守孝,以表示父母的養育之恩無法報完,而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報答了,所以古人往往感歎「樹欲靜而風不止」。

  父愛如山,其堅實而廣博使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製;母愛如海,其溫暖無私,淳樸而細膩,教會我們如何去用愛心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小時候,父母之愛為我們遮風擋雨,撐起一片愛的藍天。長大後,父母更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忙碌奔波。遇到不順時,父母和風細雨般的勸慰點化,遇到煩惱時,父母耐心的開導指點。父母全心的關愛是簡單的,質樸的,又是醇厚的。父母之愛如酒,醇香醉人;父母之愛如水,清澈透明;父母之愛似清泉,清澈甘甜……

  不要抱怨父母因工作忙而無視自己的存在,要用感恩的心來看待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點一滴。你要做的實際上很簡單,說出你對父母的愛,出門上學的時候記得轉身向父母揮揮手,常常與父母聊天,向他們傾訴學習、生活的感受,為他們端上一杯水……這些點滴小事,已經足以讓不求回報的父母感動了。

  感恩行動計畫

  回顧我的成長經歷史,我深深地感到,要感謝的地方太多了。我出身于農民家庭,在一個落後的小村子裡長大,能夠通過讀書走出山村,走進另一個廣闊的精彩的世界,要感謝很多人,感謝社會,感謝父母的養育,感謝老師的教育,感謝同學朋友的鼓勵。夜闌人靜時,我經常在腦海裡一幕幕地回想早年的經歷,老師的音容笑貌仍如在目前。有時候我就想,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我會錯過很多機會,我的人生將是另一種情形。在人生的路上,有些機運常常是靠別人成就出來的。

  作家張拓蕪在《代馬輸卒手記》一書裡寫了他回內地探親的經歷。他和妹妹幾十年不見,妹妹已經變成中年婦人,還有個女兒。張拓蕪從包裡拿出兩個電子錶,一個給妹妹,一個給外甥女。妹妹看到那只表,臉上顯露不屑的表情,說:「買這個多可惜,把錢給我算了!」張拓蕪覺得很難過,想立刻回臺灣,以後也不想來探親了。半夜,他到屋外上廁所,看到另一間屋子裡,外甥女就著床的一盞小燈,兩隻眼睛瞪得好大、帶著微笑,把玩著那只電子錶。張拓蕪看到小女孩的表情,真想馬上回臺灣,把惟一的房子賣了,把所有的錢都送給她。不要總是把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視為理所當然,不知感恩。即時表達心中的感激,別人會由衷地與我們有善意的互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