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青春校園 > 長髮飛揚的日子 (薑昕) | 上頁 下頁
二十一


  晚上,我就會去歌廳上班。很長一段時間,只要夏暘在北京,幾乎每天快到下班的時間,他都會騎著自行車來接我,歌廳裡的人因此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護花使者"。他聽到別人這樣叫他,總是笑而不答……我總是無比輕盈地跳上自行車的後座,然後,我們就那樣飛快地駛過街道,駛過冬日裡寂寥的街景,駛過春暖花開的日子,駛過繁星滿天的夏夜和聆聽著秋日裡車輪軋過落葉的聲音……當然,後來的我根本數不清坐在他自行車後座上的次數了,那輛二八的永久牌黑色自行車,我對它充滿了愛意,就像對他。我曾經以為我們的愛情會像那輛自行車的牌子所預示的一樣"永久",可是,我們的愛情沒能永久--也許這世上本來就沒有可以永久的東西吧?而那輛車,也在兩年之後被淘汰掉,換成了一輛黑色的賽車,不帶後座的。

  那以後,我就再也沒能感受到那種坐在他自行車後座上的溫暖滋味。再後來,打車越來越多,連自行車都很少騎了。可是,有時候偶然看見一個男孩兒騎車帶著一個女孩兒一閃而過,我仍會情不自禁想起那些最初單純而又樸素的日子--何勇在《鐘鼓樓》裡寫的那句:我騎著單車/帶你去看夕陽。我覺得實在是太經典了,大概每一對兒愛在北京的年輕戀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觸吧?

  還記得,他總愛把車騎得飛快,我總是有點提心吊膽……後來,我漸漸愛上了他帶給我的那種似乎隨時都能飛起來的感覺,漸漸地,我反而會主動要求他:"快點兒,快點兒,再快點兒!"那種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用兩隻胳膊緊緊攬住他的腰,將臉貼在他的背脊上,然後,再閉上眼睛,一邊兒想像飛的感覺,一邊兒隔著厚薄不一的衣服感受他年輕有力的心跳,還有,享受他身上那股讓我無比眷戀的味道……

  那時候,我們倆的眼睛裡都充滿了晴空的顏色,誰都沒有想到有一天他(她)會"掉過頭去"。

  那年春天,我們拍了第一組合影照。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擁有那種類似情侶照的照片,照片洗出來後,我們都覺得自己在那些照片裡的表現實在是太不放鬆、太好笑、太不"酷"了。唯獨有一張我坐在長椅上低著頭在玩手指,夏暘側過頭來看我的搶拍的照片還算讓人滿意,夏暘就把它用摁釘兒釘到寫字臺前的窗櫺上。

  後來,在我們屢次爭吵中,那些照片都被我們撕掉了,只有那張照片,兩個人都捨不得撕,成了唯一能讓那些日子再次清晰起來的見證……那張相片已經被擱置在我的某一本相冊中長達十幾年之久了,有時候偶爾看到它,我總會驚訝於自己也曾有過那樣飽滿圓潤的面頰,我就會微笑起來……那種時候,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伸手觸摸一下自己臉上如今已變得消瘦,蒼白裡透著灰、黃的同樣位置。歲月自自然然帶給我這些表面上的變化,而這一切,反而讓我更加確定那些曾經有過的飛揚日子的真實性,反而讓我更加坦然,因為,我知道--我的確曾經用心對待過那一切,也的確擁有過無比年輕、無比純粹的快樂和憂傷……

  我知道,所有的改變都不是我們最初的期望,因此,我的青春是無悔的。

  由於夏暘的影響,我的Copy歌手生涯的演唱曲目幾乎從一開始就偏向英文歌。不過,我的這一選擇絕不是沒頭腦地模仿夏暘,而是我那些英文歌確實比大多數中文歌有種更高級、更特別的味道--我當然不是說外國的月亮就是圓的。不過,坦白地說,那會兒大陸現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剛剛邁出短短幾年的腳步,好作品確實是鳳毛麟角;至於港臺,雖不排除優秀作品的存在,我相信能寫出那些作品的創作者除了天賦之外,絕對是因為"見多識廣"而更具寬泛思維和表達能力。但是,如果你稍微瞭解一點兒現代流行音樂發展歷史的話,那麼,你就會知道那個路線基本上是日韓學歐美,港臺學日韓,然後大陸又學港臺……所以,與其繞一個大彎兒,還不如直接從源頭學起。學並不是丟人的事兒,關鍵是你要將所學的"為我所用",然後有朝一日最終玩兒出自己的味道來--我可沒說我是個"好學生",不過,道理我還是明白的!

  很多人都知道,歐美流行音樂發展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不論從製作經驗、歌曲內涵、樂手和演唱者的個人修養、演唱或演奏技巧、舞臺燈光、音響的構思配備等各方面來說,都不能不承認到位得多……所以,對於一個剛剛起步從事歌唱行業的新人,在她必經的路途上沒有兜太大的圈子,她為此"沾沾自喜"一下,大概也沒什麼不可以的吧?在這一點上,我倒還真得感謝夏暘,在我入門的階段,他確實在不知不覺中給了我方向性的薰陶。

  我們這一撥兒選擇走上音樂道路的人,很多並非科班出身;而且,我們這一撥兒人小時候也沒有幾家花得起錢,也很少有人想到讓孩子去接受一些較為系統的音樂教育。那時候,全中國的專業音樂院校大概不超過十家,我們的音樂基礎大多是在中小學課本裡學到的極為有限的那麼一點點……那是並不重視音樂,也不需要音樂的年代。可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中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在大城市,港臺、歐美流行音樂迅速湧入。我們忽然找到了另外一種感動,發現了另外一種美好,我們忽然知道--原來音樂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得到提高,讓我們的精神得以昇華。因此,有一些年輕人開始蠢蠢欲動(我指的是那些目的純粹的人),儘管基礎有限,一切都剛剛開始,也不知道未來將會怎樣,他們還是作出了決定……那些年裡,我周圍很多人都是這樣,在他們的血正熱得發"燙"的年齡,奔著自己熱愛的理想就不管不顧地出發了。

  對於我,情況也大致是這樣--已經退了學,開始唱歌了,才發現自己的底子實在差得挺遠!好在我正年輕,悟性也還不錯(又得感謝父母了),再加上"霓裳宮"的樂手、歌手業務水準都相對較高,因而得以激發促進和耳濡目染,家裡又有夏暘可以幫我。我漸漸知道唱歌光有感覺還不夠,還要注意音準、節奏、發聲方法--不過後來我又發現,無論如何感覺都是第一位的,因為唱歌最重要的就是將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傳遞給別人,讓別人一起快樂或者憂傷;另外,也不必過於強調發聲方法,因為自然的才是最美的。現在我最反感的就是那些"唱歌機器"型的歌手,例如Mariah Carey、Celine Dion,個人認為這一類型裡Whitney Hoston就比她們好得多--喜歡她們的歌迷請別介意,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音準、節奏、音色都無可挑剔,可我就是不感動!還有就是一味炫耀自己的高音的歌手。我也曾為自己能唱到哪一個高音美得不得了過,說實話,原來Whitney Hoston、Celine Dion的歌我也不是沒唱過,明明拐一個彎兒就行了,偏要沒完沒了地拐來拐去,也不知道她們到底是在唱歌還是在顯擺--可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有些觀眾總是莫名其妙地一聽到高音就興奮,就瘋狂鼓掌和吹口哨;哪個歌手要是"含蓄"了點兒,他們就喝倒彩,完全沒有耐心也不懂得聆聽--我覺得那種人去看音樂會的出發點根本就是去湊熱鬧,他們眼裡的"好歌手"倒是蠻適合去當足球比賽啦啦隊的超級大領隊的!唱歌不是用來炫耀技巧的,也不是靠幾個高音討巧的,它應該是自自然然地有感而發,像那些淳樸的山歌,那才是真正美麗的!忘了是誰跟我說過一句關於唱歌的心得,我覺得他說得特別精彩--你要想把歌唱好,先要忘了你是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