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新青年 > 青年雜誌第一卷第二號 | 上頁 下頁
國體問題


  自籌安會倡共和不適於中國之說,致國體問題發生,擾攘至今,兩月有餘。各省軍民長官,既函電交馳,各團體間亦呼號奔走。此外,中外人士之文章言論,更記不勝記。記者就兩月以來之經過事實觀之,其實際辦事上,殆有一定之程式。籌安會自八月中旬以後,始著手請願運動,聯絡各省旅京人士。各推代表一人,遞請願書於代法院之參政院,以便國體問題之早決。及九月一日開院,果有王錫蕃、馬安良、周家彥、沈瓚緒、沈雲沛、李祥、杜俞、李晉泉、張炳華、烏澤聲、胡壽慶、陳璧、作毓鼎、羅桑班覺、恒鈞、那彥圖、蔡銬、丁槎、黃錫鈴、趙倜、張作霖、董若璜、曹銀、張紹曾、巴勒、球爾拉命坦、朱福銃、吳增辛、王寬、馬龍標先後請願,是為第一次徵求民意辦法。六日,參政院開談話會,對於此項請願書討論處置之法。查約法、立法院對於人民請願事件,本有收受之權。但對於國體之請願,既無限禁之規定,又無收受之條文。代立法院似無收受之理,惟是日總統派楊士琦蒞院宣言,既聲明總統所見,改革國體,經緯萬端,如急遽輕舉,恐多窒礙。總統有保持大局之責,認為不合時宜。複言國民請願,不外乎鞏固國基、振興國勢,如徵求多數國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上法。參政院對於此項請願書,應籌妥善辦法,勢不能拒絕不受。於是各參政磋商良久,有主張暫行開議者,有主張暫行擱置者。汪有齡起謂此次請願,確知有署名之參政五人,究竟合法與否,請先付審查。主席以汪說付表決,得大多數,即指定聯芳、梁士詒、寶熙、陳國祥、蔡愕、王家襄、汪有齡、施愚為審查員。際此第一次請願者,雖有張超南、徐承錦、汪東、安鵬東,因倉卒列名,本人並未預知,聲明取消。籌安會之精神,不因之稍挫,更再接再厲。運動第二次請願,仍由各省原請願人發起,輝毓鼎、曹銀、張紹曾、趙倜、王錫善、金如墉、段芝貴、藍天蔚、杜俞、沈雲沛、朱福銃、梅光羲、黃錫鈴、周家彥、陳璧、李鴻祥、郭重光、張鳳翻、馬安良、楊績諸、張作霖、佟慶山、烏澤聲、胡壽慶、巴勒、球爾拉布坦、李景泉、羅桑班覺、

  鄭寶齡、廈仲阿、旺益喜、董若璜、那彥圖、恒鈞、王寬、馬如瓏、江朝宗、吳增辛等陸續遞請願書於參政院。立論均根據于總統宣言之「鞏固國基」「振興國勢」二語。十五日,參政院開會審查。二十日,改談話會為正式會,提出審查報告。各參政均仰體總統宣言所謂「妥善上法」之意。當時審查員聯芳、汪有齡,謂國體重要問題,應由憲法解決。鄧熔謂請願輿論,希望從速解決,若待國民會議,手續太繁,請於年內召集國民會議句下。加或另徵求民意妥善辦法一語,得多數贊成通過,據《約法》三十二條七款,建議政府。二十三日,總統諮複到院,略謂事關國家大計,不得不格外審慎。俟召集國民會議開會,以征正確之民意,是為第二次徵求民意辦法。逾日,籌安會蟬蛻之請願團開大會會長沈雲沛演說,雲「遲延愈久,危險愈多。」孫毓筠提議第三次請願,全體贊成,遂呈遞請願書於參政院,名之曰:「總請願」。書中大旨,一面說明不主張國民會議之理由,一面要求另訂妥善辦法,從速解決。蓋自鄧參政在院下此轉語後,妥善辦法迅速解決之呼聲日高一日也。二十八日,參政院開例會,對於「總請願」案討論。鄧熔請付審查,汪有齡謂只論應否起草建議,不必審查。主席付表決,多數贊成。當指定梁士詒、汪有齡、施愚、陳國祥、江瀚、王劭廉、王樹楠、劉若曾起草。越四日,即本月二日開會,討論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案,全體贊成。複指定徐紹員等九人為審查員。六日開大會,修正全文。迨二讀既完,陳楙鼎請省略三讀程式,胡鈞請繼續開三讀會。主席以胡議付表決,眾贊成。稍休息,主席以全案付表決,通過由院備文諮請政府公佈,略渭各團體代表前後請願,咸以國民會議開會為太緩,決定憲法職權為太小,為求一迅速之時期與宏大之機關,應即以國民會議初選當選人為基礎選出代表,開國民代表大會決定國體。八日,總統以告令公佈之。同日並公佈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案。至十日,總統複頒申令,令京外文武大吏各督飭所屬,靜候國民之最後解決。是為第三次徵求民意辦法。近閱京電,國民代表投票,各省定下月十四日截止,次日由參政院開票宣佈。果爾,則國體問題之解決,當在此一月內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