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孫犁、劉白羽的作品及其他短篇小說創作(2)


  作品通過陝甘寧邊區女參議員折聚英解放前後的遭遇,歌頌了新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逃荒要飯被賣給人當童養媳的小折,在原來那個壞男人要跟她成親的當天投奔了紅軍,以後參加革命工作,和一個革命殘廢軍人自由戀愛,「在學習、生產的戰線上」取得了很大成績,當了學習模範和勞動英雄,成為抗日婦女先鋒,全邊區千百萬婦女的代表。《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情節並不曲折複雜,甚至可以說比較普通平凡,但它寫出的人物作為一個典型,卻是反映了社會制度的變化,說明了新社會的本質,而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對人民群眾翻身解放的由衷喜悅,更是表現得十分突出。孔厥創作面貌的這一變化,在當時解放區的文學創作中,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這個時期裡,同樣以描寫新的農村生活著稱的作家,還有康濯、秦兆陽等人。他們都是文藝座談會以後成長起來的。康濯的作品大多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表現解放區農村生活的巨大變革。由於他生活在人民群眾當中,並親身參與他們改造社會的鬥爭,所以易於發現他們身上新生的萌芽。代表作《我的兩家房東》以金鳳和栓柱的婚姻戀愛問題為主要線索,寫出了解放區青年敢於沖決舊婚姻的束縛,真正掌握住自己的命運。

  在金鳳的帶動下,已經結過婚的金鳳的姐姐也和欺壓她的壞男人離了婚。就連開始對女兒婚姻自主不以為然的老漢陳永年,在看到孩子們精神獲得解放而無比歡樂時,也被感染得一道高興起來。通過這個十分平凡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兒女間的瑣事,讀者可以看到新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是怎樣深入到農村,深入到農民的家庭生活。《初春》則從另一角度即寫一個帶有舊思想的老漢對新事物(如生產用的活底糞簍,討論生產計畫的會議,青年人自由戀愛等等)看不慣,但在事實教育下終於糾正了舊觀念,顯示了解放區農村的深刻變化。寫得較早的《災難的明天》雖然篇幅較長,故事有些枝蔓,矛盾衝突解決得也稍嫌簡單,但作者通過祥保一家三口關係的變化,說明了新社會的優越和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力量。

  過去遇著災荒年,勞動人民顛沛流離,痛苦不堪;現在新社會,政府組織人民生產自救,並且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把舊社會在勞動人民之間(作品中是母子、夫妻、婆媳之間)造成的不正常狀態以及留在他們身上的不良影響,逐漸地克服了過來。作者的其他幾篇作品《親家》、《臘梅花》等也真實地反映了解放區農村的情況。前一篇寫一對新老中農親家在党糾正了工作中的偏差(把其中老中農錯劃為封建富農)後,歡歡喜喜成立撥工組搞好生產;後一篇刻劃了一個受地主壓迫極重的農民范老五終於敢起來和地主進行說理鬥爭。

  範老五的形象雖然不十分典型,卻有鮮明的性格。從以上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善於刻劃人物,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件,特別是農民家庭中經常發生的問題和人們之間的關係,表現出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藝術上認真而不刻板,細緻卻不煩瑣,有著生動的樸素性,不加鋪張的真實性,顯示了淳厚樸實而又清新的風格。他的小說,常常給人留下扎實、新切的印象。康濯在全國解放前夕還寫有反映工人生活的短篇《工人張飛虎》及長篇《黑石破煤窯演義》,藝術上都不及寫農村生活的作品。

  秦兆陽的一些作品也熱情地歌頌了農民翻身後的新生活。他的《老頭劉滿屯》、《幸福》寫了農民生活的變化。作品故事性強,語言形象生動,藝術上也十分注意群眾化,民族化,顯示了作者自己的風格。《東西李莊的故事》通過李莊農民被地主挑撥不和,分成兩個李莊,土改後認識了階級的利益,從而消除隔閡的故事,反映了人民政權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化。

  《炊事員熊老鐵》寫的是部隊生活,卻成功地刻劃了一個事事秉公、鐵面無私的炊事員形象,歌頌了一個革命者應有的高尚品質。比這些作品稍早,秦兆陽還寫有《娘》、《仇恨》、《路》、《何花秀》等作品,收在短篇集《平原上》,描寫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的鬥爭,大多近乎速寫,比較單薄,藝術上不及後來的作品成熟。

  表現農民翻身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作品還有林蘭的《紅棉襖》、潘之汀的《滿子夫婦》、西戎的《喜事》等。《紅棉襖》通過劉老三一家土改翻身分得果實的故事,寫了東北農民在鬥爭中不斷提高階級覺悟,精神面貌為之一新。作品著重寫了劉老三的妻子帶弟,她原是漂亮、乾淨、愛打扮的女人,因為嫁給劉老三,受地主剝削,沒有過一天好日子。共產黨工作團到屯裡來,他們一家翻了身。作品十分生動地勾畫了東北農村翻身解放喜氣洋洋的場面,人物形象生動,既有全景又有特寫,抒情氣氛寓於現實描寫之中,給讀者留下強烈印象。

  《滿子夫婦》和《喜事》都是寫年輕農民婚姻戀愛的故事,前者寫一對年輕夫婦開始感情不深(並非思想上有矛盾),經過上冬學學文化,夫妻增加了接觸和瞭解,很快加深了感情;作品篇幅短小,故事情節十分簡單。後者寫一對青年自由戀愛結婚,他們完全擺脫封建包辦式婚姻,大大方方,新事新辦,周圍鄉親看了也高高興興,從而顯示出新社會新制度的優越。兩篇作品雖然內容不盡相同,卻都充滿活潑歡快的情調,風格明快,生動反映了解放區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

  除此以外,束為的《第一次收穫》、《賣雞》,方紀的《魏媽媽》也都寫出了新農村的變化。束為的兩篇小說雖然截取的是生活的一個側面,有的通過對比,有的通過具體描寫,卻都反映了解放區的生活本質。這兩篇作品的結構不十分嚴謹,語言卻比較清新流暢。《魏媽媽》以第一人稱寫了魏媽媽一家從偽區到邊區後生活的變化,歌頌了邊區新社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