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其他詩歌作品(4) |
|
《巴斯布隆的姑娘》用傳奇式的色調畫出了英勇機智反抗侵略的邊疆蒙族姑娘的動人形象。《不知名的作者》、《駱駝隊》、《不能忘的班長》出色地描繪了子弟兵英勇殺敵的動人事蹟。《大風雨中的果園》、《夏夜》、《茶棚》、《一個女人》歌頌了邊區人民堅持抗日鬥爭的頑強性格。《燕趙秋野》、《夏日清晨》、《行進在大風沙裡》、《夜行》、《夜渡》、《追在風雨中》等,以明快的筆調描繪了解放戰爭迅速發展的形勢,讚揚了人民群眾對革命戰爭的支援,歌頌了部隊戰士勇敢頑強的鬥爭精神。 作者的另一個詩集《長著翅膀的朱銀島》,收載了四首長篇敘事詩,不及他的《小詩集》中的作品精彩生動。白刃的詩集《前進的回聲》收錄了他自抗戰以來的大部分詩作,文筆老練,結構謹嚴,很耐人尋味。《好莊長》讚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鐵腳團長》歌頌了老紅軍不斷革命的精神。《孩子的心》、《弟弟的眼淚》、《鄭秀蘭》、《小指頭的故事》用清秀的文筆寫出了邊區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子弟兵的純樸心靈。一九四五年初寫的《今年是好年》,是一首令人擊掌的抒情佳作,作品通過景物的描繪,把抗戰勝利的前景描繪得可望可及,抒發了革命樂觀主義豪情,表現了詩人靈敏的感觸和正確的預見。 陳山的《渡江戰》是一組敘事短詩,反映了我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直搗蔣幫巢穴的許多驚險場面和鬥爭故事。《四月二十一》描繪了我軍強攻揚中島要塞的經過和突擊上岸的壯觀場景,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繪影繪形。《沒有字的標語》用含蓄的調子,寫出了江南人民歡迎解放大軍的喜悅心情,描繪出江南三月一片翠綠的明媚春光。《茅山下》生動地寫出了原新四軍駐地人民懷念陳毅同志的熱烈感情。《王參謀發洋財》記敘了國民黨軍一個團向我軍隻身迷路的一位參謀投誠的喜劇性場面。《喜相逢》記寫了失散多年的戰友意外重逢的動人情景。這些作品象色彩鮮明的畫幅,描繪出我百萬雄師不可阻擋的威壯聲勢,描繪了蔣家王朝樹倒猢猻散的崩潰局面,描繪出獲得解放的汪南是一個人歡馬躍的新世界。 解放區的詩歌除了直接反映革命戰爭的內容以外,還對農民群眾在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運動中湧現出來的新人新事作了熱情的歌頌。這就是曾經廣為流傳的許多長篇敘事詩所反映的內容。其實,解放區產生的許多長篇敘事詩,不只是反映農村題材的作品,上述反映革命戰爭題材的作品中,就有許多敘事作品,其中也不乏優秀篇章。長期以來,這個方面的作品是多少被人們急視了的。 以翻身農民為題材的長篇敘事詩大都出現在抗戰勝利和解放戰爭初期,作者甚多,作品甚夥,重要作者之一是田間。 田間探索新的創作風格,便是開始了敘事詩的創作。他的《抗戰詩抄》所收的大部分是在延安文藝整風以後的短篇作品。其中一些小型的敘事作品,如《下盤》,《參議會隨筆》五首中的《閱兵》,《名將錄》五首中的《偶題》、《山中》等作品,用凝煉的詩句記敘一個小故事,描繪一個場面和形象,頗為精彩動人。反映了詩人的努力。一九四五年所寫的《戎冠秀》,是歌頌「子弟兵母親」戎冠秀英雄事蹟的長詩。作品選取了戎冠秀苦難經歷和英雄事蹟中的三十三個生活片段,反映了這位元壓在舊社會底層的勞動婦女接受革命教育後成長為英雄人物的過程。這個作品曾在晉察冀地區廣泛流傳,但作者太拘泥于反映真人真事,使作品缺乏完整的故事情節,結構顯得鬆散。一九四六年寫的《趕車傳》,有了較大的進展。 這是一部頗有傳奇色彩的敘事詩。作品描寫的石不爛是一位具有強烈反抗性格的貧苦農民。他開抬自發地反抗舊社會,結果失敗了。他飄泊到晉察冀邊區的河北,看見共產黨領導使「天底下出了活路」。他懂得了受若人要翻身,要走三條路:換腦筋,結團體,要領導。他回到家鄉和老朋友金不換(共產黨員)結合起來,發動群眾,成立農會,開展減租減息運動,窮苦人果然獲得翻身。他和金不換都認識到個人的自發反抗是行不通的,「快刀你使過,慢刀我使過,都是不對頭,兩手血白流。」 人民群眾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團結起來,進行鬥爭,才能獲得解放,這便是作品揭示的主題。作品立意甚意,故事頗生動,結構也完整,人物的刻劃和場景的描繪,採用了一些民歌表現手法,不乏動人之處。這是作者向群眾學習,探索新的創作風格所取得的成績,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是值得稱讚的。但這作品也存在明顯的缺點。脫離主要情節的鋪陳敘述過多,沖淡了主題,也削弱了人物的刻劃和氣氛的烘托,語言形式上通篇採用五字上下的句式寫成,頗多窒礙,影響了自由暢達的描寫,致使有些詩句生澀幹硬,這就大大降低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張志民的《王九訴苦》、《死不著》、《野女兒》等長篇敘事詩,是一組風格近似的作品,反映了貧苦農民受地主階級壓迫的痛苦生活,歌頌了他們在土地改革運動中的翻身鬥爭。其中《王九訴苦》一詩發表時就受到熱烈稱讚。作品用形象有力的語言寫出一本被剝削者的血淚賬。「進了村子不用問,大小石頭都姓孫。」「孫老財算盤劈扒打,算光了一家又一家。」 這些形象的詩句把地主階級人物的身份、行狀連同吃人的本質暴露得十分真實具體,使人讀來頓起憎惡憤怒之感。王九受孫老財壓迫剝削的痛苦生活,也描寫得逼真細緻:「我雙手捧起那沒梁的鬥,眼淚滾滾順鬥流。量了一石又一石,那一粒穀子不是血和汗。」「我王九心象鈍刀兒割,飯到嘴邊把碗奪。」「長工三頓稀湯湯,樹葉饃饃摻上糠。劃根洋火點著了,長工的生活苦難熬。」在翻身鬥爭中,王九的控訴也寫得堅定有力:「王九的心裡象開了鍋,幾十年苦水流成河。你逼死我父命一條,你逼著我蔥蔥上了吊!」「孫老財你殺人要償命,孫老財你欠下的血債要清算!」通篇都是用這樣形象的語言寫下來,既通俗又順口,能直接念出來感動聽眾,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面貌和鬥爭情況,是反映土地改革運動中翻身群眾的優秀作品。 作者在《天晴了·序》中說,他的這些作品「是在與農民一起吃糠餅子的生活裡寫出來的」。這說明作者在深入鬥爭生活和學習群眾語言上,是下過實在工夫的,這也是促使他的作品形成純樸風格的主要原因。這些作品確象民間的剪紙一樣,不鋪陳,不枝蔓,沒有背景,只用粗大的筆觸畫出主要人物的突出特徵。採用這種藝術手段來表現苦難者的血淚控訴和憤怒的反抗,是有力的,有很強的現實感,但作品也存在著缺點,對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刻劃顯得不力,幾篇之間在情節上也頗有雷同之處。稍後寫出的《歡喜》、《接喜報》等作品,有了新的轉變,詩人突破了自己的老套,以歡快的調子,寫出了一片光明景象,寫出了解放區人民一片欣喜歡樂心情,令人激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